- 索 引 号:FJ00120-2500-2023-00007
- 发布机构: 福建省农业农村厅
- 备注/文号: 闽农综〔2023〕23号
- 目录名称:其他
- 公文生成日期:2023-02-13
- 有效性:有效
- 内容概述: 关于印发福建省进一步加强外来入侵物种防控工作方案的通知
闽农综〔2023〕23号
各市、县(区)和平潭综合实验区农业农村局、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住建局(城管局、园林局)、生态环境局、科技局、教育局、财政局(财政金融局)、林业主管部门、海洋渔业局、各隶属海关:
现将《福建省进一步加强外来入侵物种防控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福建省农业农村厅 福建省自然资源厅
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福建省生态环境厅 福建省科学技术厅
福建省教育厅 福建省财政厅 福建省林业局
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 福州海关 厦门海关
2023年2月13日
(此件主动公开)
福建省进一步加强外来物种入侵防控工作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我省外来物种入侵防控工作,维护全省生态系统平衡,保护物种安全和生物多样性,根据《农业农村部等五部委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强外来物种入侵防控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外来物种入侵防控工作的决策部署,按照底线思维、源头防控、综合治理、全民参与的原则,进一步遏增量、清存量,强化制度建设、引种管理、监测预警、防控灭除、科技支撑、责任落实,完善监测预警网络,健全防控体系,提升综合防控能力,维护全省生物安全、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到2025年,外来入侵物种状况基本摸清,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工作格局基本形成,重大危害入侵物种扩散趋势和入侵风险得到有效遏制。到2035年,外来物种入侵防控体制机制更加健全,重大危害入侵物种扩散趋势得到全面遏制,外来物种入侵风险得到全面管控。
二、开展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和监测预警
按照省农业农村厅等九部门印发的《福建省外来入侵物种普查总体工作方案》(闽农综〔2022〕101号)要求,以我省初步掌握的外来入侵物种为基础,在农田、果园、渔业水域、森林、草地、湿地等各区域,开展外来入侵物种普查,通过2年左右的时间,摸清我省外来入侵物种的种类数量、分布范围、危害程度等情况。依托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等构建监测预警网络,在省内主要入境口岸、粮食主产区、自然保护地等重点区域,以农作物重大病虫、林草外来有害生物为重点,布设监测站(点),组织开展常态化监测。强化跨境、跨区域外来物种入侵信息跟踪,参与国家大数据智能分析预警平台建设。强化部门间数据共享,规范预警信息管理与发布。(省农业农村厅牵头,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林业局、福州海关、厦门海关等相关部门及各市、县(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加强外来物种引入管理
依法严格外来物种引入审批,强化引入后使用管控,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引进、释放或者丢弃外来物种。开展从境外引进农作物和林草种子苗木、进境动植物及其产品风险分析,规范外来物种引入检疫审批和入侵风险评估,实行外来物种分级分类管理。加强外来物种引入后使用和经营行为的监督管理,使用和经营单位或个人要采取安全可靠的防范与应急处置措施,防止引入物种逃逸、扩散造成危害。加大对未经批准擅自引进、释放或者丢弃外来物种行为的打击力度。(省农业农村厅、省林业局、福州海关、厦门海关等相关部门及各市、县(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加强外来入侵物种口岸防控
完善风险预警和应急处理机制,强化入境货物、运输工具、快件、邮件、旅客行李、跨境电商等渠道的检疫监管,对截获的外来入侵物种进行严格处置。发挥海关反走私综合治理作用,严厉打击非法引进、携带、邮递、走私外来物种的违法行为,有效堵截外来物种非法入境渠道。加强口岸查验设施设备配备,提升实验室检疫、检测、鉴定技术水平,提高海关口岸把关能力,筑牢外来入侵物种口岸检疫防线。(福州海关、厦门海关等相关部门及各市、县(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加强农业外来入侵物种治理
加强农田、果园、渔业水域等区域外来入侵物种治理,落实阻截防控措施,坚决守住粮食安全底线。当前重点做好草地贪夜蛾、红火蚁等重大危害种植业生产外来物种阻截防控,坚持分类施策、治早治小、全力扑杀,在关键区域布设阻截带,集成绿色防控技术模式,建立综合治理示范区。强化水生外来物种养殖环节监管,推进水葫芦、福寿螺、鳄雀鳝等水生外来入侵物种综合治理。加强对危害农业生态环境的白花鬼针草、飞机草、空心莲子草、加拿大一枝黄花等外来入侵恶性杂草的综合治理,加强生物防治和生物替代,稳妥开展集中灭除。(省农业农村厅、省海洋渔业局等相关部门及各市、县(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加强森林草地湿地等区域外来入侵物种治理
结合有关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建设,抓好松材线虫、薇甘菊、互花米草等重大林草外来入侵物种治理。落实《福建省互花米草除治攻坚行动方案》(闽政办〔2022〕48号)要求,全力实现“一年明显见效、二年基本除治、三年完成修复、长期加强管护”总体目标。实施松材线虫病防控攻坚行动等重点治理工程,坚持分区分级,推进精准治理。开展危害森林湿地生态系统的恶性入侵杂草综合治理。加强自然保护地外来入侵物种综合治理。推进城乡绿化区域外来入侵物种治理。依托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等重点区域入侵物种治理。加强江河湖泊及河口外来入侵物种治理。(省林业局、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住建厅等相关部门及各市、县(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七、加强科技攻关
优化科技资源布局,加强外来物种入侵防控基础研究、关键技术研发、集成示范应用。在关键技术研发方面,针对口岸查验、应急扑灭、生物防治和生态修复等关键环节,加快研发快速鉴定、高效诱捕、生物天敌等实用技术、产品与设备。在集成示范应用方面,开展综合防控技术试点示范,建设天敌繁育基地,探索社会化治理,形成可复制、易推广的综合治理技术模式和成果。(省科技厅、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农业农村厅、省教育厅、省林业局、省海洋渔业局、福州海关、厦门海关等相关部门及各市、县(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八、完善防控管理体制
省农业农村厅牵头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林业、海洋渔业、海关、科技、财政、住建等部门建立外来入侵物种防控部门协调推进机制,按照职责分工,加强联合会商,协同推进抓好外来入侵物种防控工作。成立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和防控专家组,加强防控工作政策咨询、技术支撑。各市、县(区)要落实外来物种入侵治理属地责任,强化组织领导,完善政策法规,加强经费保障,落实防控要求。修订农业、林业外来物种入侵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健全应急处置机制。(省农业农村厅、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林业局、省海洋渔业局、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住建厅、福州海关、厦门海关等相关部门及各市、县(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九、加强宣传教育培训
利用互联网、移动终端、广播电视等各种媒介,加强外来物种入侵防控科普宣传,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结合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世界环境日等主题宣传活动,强化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解读,普及外来物种入侵防控知识。加强技术培训,提升基层人员外来物种入侵防控专业能力。(省农业农村厅、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林业局、省海洋渔业局、福州海关、厦门海关等相关部门及各市、县(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