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FJ00120-2500-2025-00028
  • 发布机构: 福建省农业农村厅
  • 备注/文号: 闽农垦〔2025〕2号
  • 目录名称:其他
  • 公文生成日期:2025-04-11
  • 有效性:有效
  • 内容概述: 关于印发《福建省农垦“两大行动”“三大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
福建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福建省农垦“两大行动”“三大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
来源:省农业农村厅 2025-04-11 10:00

闽农垦〔2025〕2号

各设区市和平潭综合实验区农业农村局:

  为深入贯彻落实农业农村部农垦“两大行动”(农垦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农垦社会化服务+地方”行动)“三大建设”(建设现代农业大基地、大企业、大产业)工作部署,增强农垦农业辐射带动作用,现将《福建省农垦“两大行动”“三大建设”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落实。

  

 

福建省农业农村厅

2025年4月11日

  (此件主动公开)

  

福建省农垦“两大行动”“三大建设”工作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农业农村部农垦“两大行动”(农垦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农垦社会化服务+地方”行动)和“三大建设”(建设现代农业大基地、大企业、大产业)工作部署,进一步推动农垦产业发展,更好发挥农垦作用。现结合福建农垦实际,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深入实施“两大行动”

  (一)农垦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

  巩固提升已建成的福鼎市太姥山农场、秀屿区前沁农场、永春县农场、平和县安厚农场、永定区先锋烟场等5个农垦粮食单产提升推广片。2025年,新建安溪县福前农场等5个农垦粮食单产提升片,每个提升推广片面积50亩以上。通过推广粮食“五新”技术和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模式,实现粮食亩产高于全省农垦平均水平5%以上。

  1.推广新技术。在水稻生产上,推广水稻精量播种、精准条播、工厂化机插育秧、全程机械化生产、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在玉米生产上,推广高产、优质、抗病、抗倒品种和高产栽培技术,做好草地贪夜蛾防控;在大豆生产上,重点发展间作套种模式,推广配套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2.组织开展培训交流。不定期邀请农业专家、技术人员深入生产一线开展技术培训,举办经验交流活动;组织参加全国农垦农业技术培训班,学习先进种植管理技术模式,提高技术到位率。

  (二)“农垦社会化服务+地方”行动

  巩固提升已建成的福州市农垦种禽公司、福鼎市农垦集团公司、福建光泽农垦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等10个农垦社会化服务点。2025年,继续新建云霄县和平农场等10个农垦社会化服务中心(农事综合服务中心)。服务中心辐射带动周边乡村,实现农场职工人均收入比上年增长5%以上。

  1.建设社会化服务中心。规划建设农垦社会化服务中心,配备完善农业机械、仓储设施及先进的检测设备。条件较好的地方,建设农垦区域社会化服务中心(农事综合服务中心)和农业应急救灾中心。制定管理制度和服务标准,明确服务内容与流程,保证服务质量。

  2.拓展服务范围。种植业:开展农资供应、土地托管、代耕代种、统防统治等从种植到收获的全过程、多元化服务。

  养殖业:为养殖户提供技术指导、疫病防控和饲料供应等服务,开展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提升养殖效益。科技创新应用:不定期邀请农业专家为农民提供技术咨询和培训;总结宣传先进适用的农业生产管理技术。

  3.延伸服务链条。探索开展“种、养、加、销”全产业链的一站式服务,与地方企业紧密合作,开发特色产品,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乡字号”“土字号”名优品牌。

  4.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引导农垦企业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签订合作协议,通过与农户订立订单收购、保底收购等形式,开展多种经营,建立健全利益分享和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二、加快推进“三大建设”

  (一)建设现代农业大基地

  巩固提升已建成的福州市江洋农场、漳浦县石鼓农场等10个农垦现代农业发展基地。2025年,继续新建漳浦县大南坂农场、浦城县仙阳茶场等10个以上农垦现代农业发展基地,通过改善物质技术条件,实现基地内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有效融合,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主要农产品生产能力提升10%以上。

  1.基地建设样式

  生产型基地:集成推广绿色高产高效技术模式,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强果、茶、菜、菌、花卉、畜禽和水产等生态园建设和农产品安全监管。突出“一场一品”、“一场一业”,取得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

  加工型基地:建设农产品仓储保鲜库、冷链物流中心、加工厂,引进先进的保鲜加工设施设备和技术,延长农产品保鲜期,提升加工品质。与科研院所联合开展农产品深加工研究,开发高附加值产品。

  服务型基地:建设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农事综合服务中心),提供农资供应、农业技术咨询、病虫害诊断与防治、农机作业与维修等农事综合服务。应用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实现服务的智能化和精准化。

  经营型基地:培育壮大农垦企业,发展订单农业、农产品电子商务等新型经营模式,通过培育壮大品牌,拓展市场营销等手段,提升基地经营管理水平。

  2.装备技术应用。加大对农机装备的投入,购置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提高农垦机械化装备和应用水平。应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建设智慧农场,推动农场生产管理的智能化、精准化。

  (二)建设现代农业大企业

  通过深化改革、科技创新等措施,培育2-3个在省内同行业中具有核心竞争力,产品市场占有率较上一年度提高 10%以上,品牌知名度显著提升,年销售额达到1000万元以上的农垦现代农业企业。重点实施内容:

  1.深化农垦改革。组建区域性农垦集团,制定农垦垦区集团化农场企业化改革方案,明确企业层级、人员配备、功能定位、使命任务、发展方向,实现改革重组、整合资源,优化布局、转型升级,做强做大做优农垦企业。

  2.完善土地经营。创新土地管理方式,推进土地资源资产化资本化,增加资产总额,积极融资增资。发挥土地流转服务平台作用,通过土地入股、租赁等方式,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出效益。

  3.加快人才培养。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引进培养农业科技和管理人才,壮大人才队伍,激发人才活力。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推动科技创新。

  4.健全企业制度。已完成公司化改造的农垦企业,要建立健全农垦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完善职责权限;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加强绩效奖惩考核,提高企业效益。

  (三)建设现代农业大产业

  以现代化技术和多样化商业模式,促进农垦产业纵向延伸和横向融合,重点发展农业特色产业,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农垦农产品加工转化率、电商销售额占比逐年增加。

  1.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积极融入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3212”工程,发展一批茶叶、蔬菜、水果、畜禽、食用菌、中药材、水产等特色产业。以农垦茶产业为试点,依托福建省农垦经济学会,筹建全省农垦茶产业联盟,吸纳农垦茶企、种植户、科研机构、销售企业等成员,推动茶产业三产融合发展,形成产业优势。

  2.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推动乡村农文旅结合,延长产业链条,提高附加值。拓展营销模式,通过与大型经销商合作,建立农垦茶产业电商平台等方式,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扩大市场份额,满足消费者需求。

  3.培育农垦品牌。以茶产业为重点,挖掘与整合农垦茶文化,搭建茶文化展示平台。组织参加国内外茶叶展销会和评选活动,加强品牌宣传推广。建立质量追溯体系,维护农垦茶叶品牌形象。

  三、保障措施

  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统筹推进农垦“两大行动”“三大建设”各项工作落实。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积极争取省级以上财政支农项目资金,推动“一衔接两覆盖”落地见效。要强化科技支撑,深化与高校、科研院所等合作,引进和培育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加快农业科研成果转化。要加强宣传引导,总结推广一批经验做法,促进垦区互相借鉴、整体提升。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