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福建省农业农村厅网站

十二月蔬菜种植指南

来源:福州市蔬菜科学研究所 发布时间: 2020-11-30 08:45
相关文章:

  农时季节

  12月7日  大雪

  12月21日 冬至

  气象特点:

  本月将持续低温。农业气象灾害主要为低温冷害,设施栽培的辣椒和番茄要注意防寒保暖,由于气温降低导致设施大棚内外温差较大,棚内水汽富集,要注意通过各种方法降低设施内湿度,采取必要升温措施,防止低温对不耐低温蔬菜造成冷冻伤害,同时还要防止低温高湿导致病害发生和蔓延。

  主要农事:

  12月重点做好设施大棚内初夏定植的瓠瓜、丝瓜、黄瓜等瓜类蔬菜以及茄子、黄秋葵等茄果类蔬菜的病残枝整理和清园消毒等收尾工作。辣椒、番茄等茄果类蔬菜的肥水管理、保花保果工作。采取升温措施,防止设施内植株和果实受低温冷害而影响正常生长,露地生产耐寒绿叶菜类要注意水分均衡供应,同时要注意防治病害,本月虫害主要菜青虫和吊丝虫等。

  1. 做好清园工作

  本月每日最低温度已经接近或低于10℃,设施大棚内,初夏定植的瓠瓜、丝瓜、黄瓜等瓜类蔬菜和茄子、黄秋葵等茄果类蔬菜应尽快将病残枝及支架等清理出棚,避免霜冻来临时病菌和病虫躲在病残枝里安全过冬。可以在离大棚稍远的地方选择一块空地集中堆放病残枝、杂草和清出来的其他植株,撒上生石灰消毒,然后盖上多层旧薄膜,旧膜周边用土块或者石块压实进行发酵,作无害化处理。断绝大棚内食物来源可将大部分害虫驱离大棚。清园后熏棚消毒,可用45%的白菌清烟剂每亩0.75公斤、百虫净烟剂1公斤,封闭熏棚13天,熏棚完毕后,打开大棚的边裙,进行通风处理,防止药剂残留影响工人身体健康。

  2. 设施蔬菜田间管理

  2.1 本月清园设施大棚的茬口安排

  本月清园后的设施大棚如不愿闲置,可安排种植空心菜,当然也可以视公司情况安排生产其他短期叶菜类。冬季气温较低,空心菜生长周期会延长,通常直播后6075天左右才可以采收,如果设施大棚保温效果不足,则生长期还会适当延长。正常情况下,本月直播后,次年2月底前均可采收完毕。

  2月底至3月初可以利用设施大棚的保温优势,提早定植丝瓜或瓠瓜等不耐寒瓜类蔬菜,设施大棚内瓜类蔬菜将比露地种植瓜类蔬菜提早1020天上市,虽然产量比露地生产的要低很多,但是价格较好利润较高,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2.2 植株管理

  2.2.1 设施番茄植株管理

  目前设施番茄主要采用吊线的方式绑蔓,本月番茄第一串果已经开始膨大,植株的整体重量增大,应注意观察吊线承受情况,如有必要,可以增加吊线数量,或者在同一根吊线上增加吊线夹的数量,确保植株能够均匀承重,植株茎秆不会被吊线勒太紧,进而导致茎秆受伤。随着番茄的膨大,番茄果柄承受重量越来越大,在种植大果番茄时,建议每串番茄果柄上增加一个吊线夹,否则生长后期容易因为各种原因导致果柄撕裂整串果实掉落在地,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生长中后期长出的侧枝应及时清除,一方面可以节约养分,另一方面有利于设施的通风透光。整理侧枝最好在晴朗的天气下进行,如果在阴雨天气整理侧枝,因棚内湿度太大,容易导致病菌从伤口侵入,进而引起病害的发生。

  2.2.2 设施辣椒植株管理

  辣椒植株木质层多,茎秆较硬,绑蔓时可以直接绑在茎秆上,通常使用2至4根吊绳,如有必要,生长中期可以调整吊绳的捆绑位置,确保植株整体均匀承重,不会因此产生因受力不均匀而导致整根枝条这段或撕裂的现象。

  如果辣椒长势过于旺盛,则建议把门椒留下,让门椒吸收部分营养有助于控制辣椒长势。如果辣椒长势太差,则建议在门椒开花前把花朵摘除,保证辣椒植株营养生长所需。

  进入生长中期时,要定向摘除部分侧枝,确保树冠疏密得当,通风透光较好,结果量适中,植株吊线受力均匀。同时植株下部黄叶应及时摘除,避免叶片老化感病。

  2.3肥水管理

  温度降低后,设施内栽培的蔬菜对肥料的吸收能力减弱,因此除使用兑水稀释后的复合肥或其他肥料进行追肥外,还需要结合病害防治,定期补充叶面肥。追肥时间视植株长势而定,如果植株长势旺盛,叶片深绿肥厚,则可以15天左右追肥一次;如果植株叶片泛黄,或者叶缘发黄卷曲,则应及时追肥,同时结合病害防治叶面喷施钙肥,确保果实能够正常膨大,防止因低温下营养不足而引起僵果或者畸形果。

  为了控制棚内湿度,保证正常情况下湿度不超过70%,每次施肥及浇水不宜过多,尽量做到不干不浇,不多浇,不浇透的原则,浇水尽量选择晴天上午,便于空气流通,施肥浇水后可以打开大棚通风,将棚内过多的水汽排除。

  2.4 温湿度管理

  12月福州地区平原露地的夜间最低温度通常低于10℃,遇冷空气南下时棚内温度则更低。要随时关注天气预报,如果遇到冷空气南下,出现低温天气,则应做好保温防寒的措施,在低温来临前应仔细检查大棚,看看裙脚膜是否压好压实,大棚两边的门是否封闭好。如有条件,可以在大棚里安装几盏浴霸灯备用,若晚上温度低于0℃,则可随时通电,可有效减少夜间冻害。

  湿度过高通常是设施大棚病害发生的主要原因,要严格控制棚内湿度,棚内湿度太大时应在晴天上午打开大棚进行通风除湿。安装大棚膜时建议使用无滴膜,防止水汽在棚膜上聚集凝成水滴,而后棚膜上水滴直接从空中滴落在植株叶片上,导致水滴中的病菌直接侵入受伤叶片,进而引起棚内病害大面积爆发。棚内水分须严格管理,施肥浇水时间不宜太长,确保湿度保持在70%以下,防止棚内湿度过高引起病害的发生。如遇连续阴雨天气,应该封闭大棚,防止外面的水汽进入棚内。

  2.5 病虫害管理

  2.5.1 虫害的管理

  蚜虫和白粉虱是茄果类蔬菜病毒病的主要传播媒介,其他害虫还有蓟马和红蜘蛛等。为控制病毒病等病害的发生,大棚内有必要继续悬挂的黄板,悬挂密度可以降低。黄板15天左右换一次,用于监测大棚内害虫种类以及虫口密度,如果密度过高,则有必要喷施杀虫剂进行药物防治。喷施杀虫剂时注意叶片背面要多喷,通常害虫喜欢躲在叶片背面吸食植株汁液。要注意轮换使用不同类型药剂,或者使用复配增效药剂及新型特效药剂,避免重复使用同种类型药剂导致害虫产生耐药性。

  辣椒必须注意防治红蜘蛛,红蜘蛛可以用20%双甲脒乳油1000倍液、73%炔螨特乳油1000倍液、40%菊·马乳油2000倍液、25%灭螨猛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氟虫脲乳油1000倍液、2.5%联苯菊酯乳油1500倍液等进行防治。

  2.4.2 病害的管理

  病害管理通常以预防为主,必须随时关注天气预报,如遇连续阴雨天气,则应在阴雨前后喷施杀菌类药物进行预防。注意植株叶片状态,植株如有病害发生,通常会在叶片上表现出来,如看到叶片有少量病斑出现或者其他异常变化,应及时对症下药,早发现早防治,避免严重发病后才开始防治,进而造成严重损失。植株树势较弱时也可通过叶面喷施氨基寡糖素等叶面肥的方式加强植株营养,提高植株抗性,预防病情蔓延。

  3. 莴笋的栽培管理

  冬季雨水较多,做畦时必须高畦深沟,方便排灌。莴笋生长期较长,建议使用鸡鸭粪或者其他缓释性肥料作为基肥。使用白色地膜覆盖,可以增加根部土壤的温度,使植株生长更迅速。莲座期每亩用15公斤尿素或者高氮复合肥兑水追第一次肥,隔15天后用相同浓度再追肥一次。也可在莲座期时4株植株中间打孔,取高氮复合肥充分溶解,然后取用溶解后的复合肥进行稀释,稀释后的肥水要比正常灌根的浓度大一点,最后用导管直接灌入挖好孔中,每亩施用60公斤。隔15天后再灌一次。注意肥水不能滴洒在莴笋叶片上,否则容易烧苗。莴笋需水量比较大,必须保证水分的供应。

  田间湿度高时容易造成霜霉病的爆发,因此雨季应注意及时排水,防止泡水。霜霉病发病初期可以喷施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4%恶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8.75%氟菌霜霉威悬浮液800倍液,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300倍液等,隔710天喷施1次,喷施23次。

  4. 设施大棚冬季用药注意要点

  4.1 选用受温度影响较小的农药

  一般情况下,胃毒剂和触杀剂受温度的影响小些,内吸剂和熏蒸剂受温度的影响大些。如敌杀死等农药在低温情况下杀虫效果会受明显影响,而溴氰菊酯、辛硫磷、石硫合剂等农药,在较低温下施用仍能发挥较好的杀虫效果。因此,冬季防治农作物病虫害,要注意选用受温度影响较小的农药。

  4.2 选择晴天高温时段用药

  在冬季白天阳光充足,温度较高时,害虫的活动范围和呼吸强度增大,取食量增加,药液喷洒到虫体上,被带到体内的药物也多,有利于发挥毒杀作用。

  4.3 适当增加药剂浓度

  害虫的农药致死量不是恒定的,通常温度越高,害虫呼吸强度越大,害虫的致死量越低,所以在冬季适当增加用药量,可防害虫食药后不死。但用药时注意不得超过安全浓度,若超过最高允许用药量则容易产生药害。因此冬季施用农药时要按严格农药说明书标注的稀释倍数加水,不可随意加大或减少加水量。

  4.4 改进施药方法

  冬季防治棚室作物病虫害,应尽量采用烟雾法或粉尘法施药,采用烟雾法施药后再闷棚,可以确保无死角,而且药效更好。如果采用喷雾法施药,要适当减少防治次数和喷液量,防止棚内湿度过大,进而导致蔬菜病害的发生。在高温低湿的环境下,茄果类蔬菜极易发生疫病。

  4.5 适当延长用药间隔期

  冬季设施内蔬菜生理代谢能力降低,农药的降解速度变慢,在作物体内残留的时间相对较长,防治蔬菜作物的病虫害时,必须适当延长作物施药距采收的天数(即安全间隔期),确保食用安全。

  4.6 尽量采用生物农药

  冬季设施大棚内一般种植茄果类和瓜类蔬菜,而这两类蔬菜都是连续采收,生产旺季,每隔35天可采收一次。生物农药降解快,安全性高,安全间隔期短,综合考虑用药成本、用药安全和经济效益等因素,能够使用生物农药应尽量使用生物农药。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