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福建省农业农村厅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病虫发生与防控

认真做好柑桔(蜜柚)春梢期间柑桔木虱等病虫害防控工作(霞浦县2019年第4期)

来源:霞浦县植保站 发布时间: 2019-02-22 15:01
相关文章:

访谈解读:

  春梢期是控制柑桔、蜜柚病虫害发生的最重要时期,及时防控可起到压前控后、事半功倍的效果。目前我县柑桔、蜜柚春梢已开始萌动发芽,正是开展柑桔、蜜柚病虫害预防关键时机,各乡镇应高度重视,及时做好预防工作。 

  一、柑桔(蜜柚)黄龙病与柑桔木虱:桔(蜜柚)感染黄龙病菌后并不立即显症,存在潜伏期。黄龙病叶片的典型症状是黄化、变小。据病程长短,叶片黄化有两种主要类型,一种是斑驳型黄化,一种是均匀黄化。染病早期,叶片常显现为斑驳型黄化,待病菌散播到全树后,新梢抽生的叶片一般为均匀黄化。黄龙病果实的典型症状是着色异常、果小、畸形。染病柑桔果实常表现为果蒂和果肩周围先褪绿转色,其他部位仍为青绿色,且因蜡质形成受阻而无光泽。果农称之为“红鼻果”。黄龙病病根表皮易脱离、腐烂等,黄龙病菌优先定殖在根中且分布较为均匀,这也是为什么仅仅砍除病枝并不能有效控制黄龙病的原因所在。柑桔木虱柑桔(蜜柚)新梢期主要害虫,也是黄龙病的传播媒介。柑桔木虱主要为害柑桔、蜜柚等芸香科植物,成虫多在柑桔(蜜柚)嫩梢产卵,孵化出若虫后吸取嫩梢汁液,直至成虫羽化受害的寄主嫩梢可出现凋萎、新梢畸变等。木虱还会分泌白色蜜露并黏附于枝叶上,引起煤烟病的发生。更严重的是,木虱在柑黄龙病病株上取食、产卵繁殖,产生大量的带菌成虫,成虫通过转移为害新植株而传播黄龙病。 

  防控措施: 

  1、实行检疫、种植无病苗木。对外来的苗木、接穗、种子或果实都应进行严格检疫,种植健壮无病苗木。 

  2、加强梢期管理,加强肥水管理。采取“留好春梢、控制夏梢、保护秋梢、及时处理冬梢”的办法,促进植株新梢整齐抽发,从食物条件限制柑桔木虱种群发生量,也有利于施药防治柑桔木虱。实施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加强肥水管理,合理搭配氮、磷、钾肥,科学疏花疏果和剪枝,促进树势健壮生长,提高植株抗病能力,使柑树(蜜柚)长势壮。 

  3、防治柑桔木虱。抓住春梢及各次梢新芽萌发至展叶期时机喷药防治。药剂可选10%吡虫啉1500倍液,或3%啶虫脒1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敌杀死)1500倍等。7天再喷一次。 

  4、挖除病株。发现病株,应立即挖除。(病株挖除前必须喷药1次,防止木虱向外迁移)。同时用柴油处理树兜,避免再发新芽,切断果园传染病源。 

  二、柑桔蚜虫:蚜虫是柑桔(蜜柚)新梢害虫,主要为害吸食柑桔(蜜柚)新梢幼叶、嫩茎,造成新梢嫩叶卷曲、皱缩,严重时造成新梢枯死、落果。同时,蚜虫排泄物能诱发烟霉病。 

  防治意见:掌握在有蚜新梢达25%时喷药,应选用低毒对天敌伤害少的药剂。 

  防治药剂:可选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1500-2000倍或3%啶虫脒1000倍喷雾防治。 

  三、柑桔(蜜柚)疮痂病:我县各地果园均有发生,主要为害新梢、幼叶、幼果,也能为害花和幼嫩部分,严重时引起早期落叶、落果,致使果实品质及产量下降。掌握在芽长一粒米长时,第一次喷药保护春梢,第二次在落花三分之二时喷药保护幼果,切勿错过。 

  防治药剂:可选用70%安泰生600倍或70%甲基托布津800倍或86.2%氧化亚铜1500倍或77%多宁800倍等喷药预防。 

  四、柑桔(蜜柚)溃疡病:属于细菌性病害,该病危害柑橘叶片、枝梢和果实。苗木和幼树受害特别严重会造成落叶、枯梢,影响树势;果实受害重者落果,轻者带有病疤不耐贮藏,发生腐烂,大大降低果实商品价值,使果农增加病虫防治成本,经济效益受损。 

 防治措施: 

  1、做好潜叶蛾、凤蝶幼虫的防治,预防溃疡病病菌从潜叶蛾、凤蝶幼虫取食造成的伤口侵入植物组织,引发该病。在发生溃疡病较普遍的果园,台风或暴风雨后及时药剂防治。 

  2、药剂预防:86.2%氧化亚铜1500倍或77%多宁800倍喷药预防。 

  注:1、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和专业化统防统治技术,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生物农药,推广高效、智能植保机械,提高农药利用率、减少农药使用量,提高农产品品质。 

  2、废弃农药包装物集中处理:农民和农业生产企业将使用过的废弃农药包装物集中收集进行无害化处理、不能随处丢弃,更不能将废弃农药包装物丢弃在溪流中。 

  3、农户农药配置务必做到二次稀释:农药经过两次稀释配制,能够使某些不易溶解的可湿性粉剂或用量很小的农药,得到更充分的溶解,分布得更均匀,使计量更加准确,既能提高用药效果,又能减轻药害的发生。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