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福建省农业农村厅网站

清脆美味满梅香 诏安红星青梅 | 福建省【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来源:福建绿色食品发展中心 发布时间: 2023-02-23 08:48
相关文章:

访谈解读:

推动名特优新农产品发展,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今日,要向大家介绍的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就是福建省漳州市诏安县的特产——诏安红星青梅(编号:CAQS-MTYX-20210313)。

产品特性

诏安红星青梅果型端正漂亮,通常呈近圆形或是短椭圆形,表皮为淡黄绿色、绿色,色泽鲜艳光亮,手感质地硬、光滑;果肉为淡黄绿色,质地酥脆、化渣,酸味柔和纯正,没有苦味,感官品质上乘,具有“果大、皮薄、肉厚、核小、酸度高、含有硒元素、高产、稳产等特点。

地域优势

诏安县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光热资源丰富,无霜期长,雨量充沛,素有“闽南大温室”的美称,温和的气候十分适合红星青梅的生长。县域内土壤肥沃,属酸性土壤,其中硒含量≥0.4mg/kg的富硒土壤面积达76.2万亩,为生产富硒、含硒红星青梅提供了有利的土壤条件。

产品价值

青梅是强生理碱性、药食两用食品,被誉为“休闲健康食品”。而诏安红星青梅也不负盛名,它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它的可溶性固形物、总酸、还原糖、总黄酮、柠檬酸等指标皆优于同类产品,有生津解渴、刺激食欲、消除疲劳等多种功效。尤其柠檬酸含量高于其他品种,柠檬酸是人体细胞物质代谢不可缺少的重要酸类,它能促进乳酸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消除疲劳,且有益于钙的吸收,是开发儿童和老年保健的最佳食品。

产业发展

诏安县种植青梅的历史要追溯至明代,民间在明清时期渐渐沉淀下来乌梅、梅酒、梅脯等传统青梅加工技术。1834年,诏安“黄金兴”老字号就研发出“梅灵丹”“咸金枣”(以梅和枣为主要原料)等青梅制品,并远销东南亚国家和地区。20世纪80年代,诏安县开始大规模种植青梅,正式开启诏安红星青梅的产业化发展之路。经过数十年的发展,诏安县一跃成为青梅种植面积全国最大、总产量最高、青梅加工体系最完善、青梅制品出口创汇最多的青梅主产区县。2001年诏安县被授予“中国青梅之乡”的称号,2013年诏安县被授予“中国海峡硒都”称号。

近年来,诏安县加快推进青梅农业产业化,着力构建青梅种植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高质量建设规模化种植基地,高标准打造青梅现代农业产业园,让青梅香常伴乡村振兴路。目前诏安红星青梅是全国出口日本最多的品种,年出口产值达8000多万美元。诏安现有青梅加工企业138家,省级龙头企业7家,年青梅鲜果加工能力达20万吨;全县规模以上青梅制品加工企业21家,全产业链年产值达60亿元。


持续耕耘,科技创新。诏安县引进科研部门与企业合作研发青梅深加工新产品,目前已拥有青梅蜜饯类、青梅盐渍类、青梅凉果类、青梅酒类、青梅饮料类、混制品、萃取类等7大系列、300多个品种的青梅精制品,在全国独具特色,并畅销全国,出口日本、中国台湾及东南亚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诏安青梅产区现已成为福建、广东、广西、云南等省的青梅集散地。

2018年,诏安县太平镇以青梅产业入选农业农村部产业强镇建设,“诏安红星青梅”被认定为福建省首批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同年,“诏安红星青梅”入选“中国十佳果品地标品牌”和《中国品牌农业年鉴》;2019年,太平镇青梅产业被农业农村部授予全国“一村一品”示范乡镇;2020年“诏安红星青梅”获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太平镇获得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十亿元镇称号;2021年纳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