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福建省农业农村厅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解读回应 > 回应关切

福建惠安县:“三个一体化” 尽享便捷生活

来源:全国农村人居环境 发布时间: 2024-08-09 11:22
相关文章:

访谈解读:

  错落有致的农房,别具一格的小院,干净整洁的村道,富有巧思的微景观……如今,走进福建省惠安县螺阳镇松星村巷内自然村,再也看不到过往泥泞的村道、堆放的垃圾和乱搭的电线,只有娟秀的乡村美景如画卷般呈现眼前。

  正如惠安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林惠彬所说:“农村基础设施较为落后一直是阻碍发展的重要因素,要实现乡村振兴,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是关键。”近年来,得益于大力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水、电一体化”“垃圾污水处理一体化”三个一体化建设,惠安县像松星村一样的大小村落正在补齐农村公共服务短板,不断提升农村群众生活质量,越来越多村民开始享受到和城市居民一样的便捷生活。

村民在梅山村委会站公交站台有序排队搭乘101路公交车

定制公交:

村口上车 方便出行

  盛夏时节,松星村村口总有不少村民在公交站的遮阳棚下,一边聊天一边等着“进城”的公交车。“11路到了,学生们抓紧上车。”随着司机师傅熟悉的“吆喝声”,松星村去县中的学生们陆续排队上车。

  “现在孩子每天乘公交上下学,方便快捷,三五公里的路程几分钟就到,家长们放心多了。”谈及公路建设为村子带来的变化,松星村村民王东英很有感触,“以前路面窄、尘土大、坑坑洼洼;现在不但加宽、平整了,连公交车也开到了家门口,我们看着孩子坐上车就行。”

  记者在松星村的站牌上看到,途径该站点的11路、22路、205路等三个公交线路,几乎覆盖了县城主要的学校、医院、客运站、公园和超市等村民常去的地方。“以前村里人要去县里办事,天不亮就要出门。”松星村党支部书记孙伟章说:“现在通了公交后,早上6点半始发,晚上六点半末班车,无论是学生上下学,老人到市场赶集,还是去医院看病都很方便。”

  除了这些日常通勤的公交车,惠安县还为一些偏远村镇开启公交车“定制”服务,进一步方便村民出行。

  与松星村相比,螺城镇梅山村距离县城较远,有15公里,尽管村口的公交也能直达学校,但村里要去县里上学的学生有100多人,上学时段一辆车肯定坐不下。为解决孩子“上学难”问题,梅山村与公交公司多次协商,最终为村里的孩子开通了“专线”。“工作日每天都有3个大巴车接送村里的孩子上下学,费用全部由村里承担。”梅山村党支部书记陈文杰说。

  自启动城乡公交一体化三年(2016—2018)行动计划以来,惠安县已累计投入资金2亿多元,坚持每年设立4000万元公交发展专项资金,着力打造并实现“县枢纽、镇中转、覆盖工业区、村村通公交”的便捷公交网络体系,让农村群众“抬脚上客车”成为现实。

  目前,惠安县已建成公交场站16个,开通公交线路47条,投入公交车330辆,路线覆盖全县12个镇、218个行政村,实现“村村通公交”,在福建省内率先实行全县60周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乘坐公交车的惠民政策。

安心水电:

城乡融合 统一标准

  拧开水龙头,清澈的自来水哗哗流出。在紫山镇官溪村,村民陈忠在家中边洗菜边和记者唠起家常:“想想以前都是用井水,喝到一些渣子、沉淀物再正常不过了,自从用上了自来水,就再也没喝到过各种杂质。”

  “官溪村距县城15公里,因为离县城较远且水资源相对丰富,以往村民们都使用井水。”紫山镇官溪村党支部书记陈燕婷告诉记者:“地下水虽然质量也算过关,但难免遇到井水水体存有杂质的情况。”

  为彻底解决农村居民用水安全问题,让村民用上放心水,近年来,惠安县推动实现城乡用水“同网、同质、同价、同服务”,目前供水主管网覆盖217个行政村,集中供水率达99.5%、自来水普及率达96.3%;并投资200多万元建设水质检测中心,设置37个水质取样点,水质综合合格率达99%以上。

  “自从通上自来水,村民都很满意,不再因为用水发愁了。”陈燕婷满意地向记者诉说村民们对自来水的反馈。

  除了供水安全,安全供电也是农村基础设施提升改造工程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虽然村里大部分村民不会有用电困扰,但仍存在线路少、电压低、供电不稳定现象,部分家庭的用电情况不容乐观,尤其是遇到极端天气或夏天用电高峰,用电压力很大。”官溪村党支部副书记程小云告诉记者。

  随着近年来推行供电“城乡一体化”工程,惠安县电网线路故障明显下降,基本解决了乡村低压线路供电半径长、私拉乱接等突出问题,村民对供电的满意度和获得感明显增强。

  “以前村里电线线路杂乱陈旧,时常会停电,有时候给电动车充电都困难。”程小云说,农村配电网升级改造工程实施后,她明显感觉到用电变得安全稳定了。她还告诉记者,不仅解决了供电质量问题,还在各村设置能源服务驿站,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够解决办电需求,有用电问题时直接找村里的供电网格员即可。

  据统计,目前全县实施的农村供电质量提升工程已改造居民用户15万户,城乡供电可靠率达99.98%,电压合格率达99.96%。

垃圾分类:

打造“村收集、县处理”机制

  一大早,螺城镇梅山村村民陈伟平就开始忙碌起来。他细致地将自家院内院外打扫了一遍,并将生活垃圾分类丢进公共垃圾亭里。陈伟平说,在梅山村,维护环境卫生已成为每家每户的习惯。

  “以前村里水沟旁都堆放着垃圾,尤其是夏天总是臭气熏天,大家都捂着鼻子绕着走。现在垃圾堆没有了,河水清澈了,村里散步聊天成了一种享受。”陈伟平的话道出了梅山村村民的心声。

  居住环境的改善,源于惠安县探索垃圾处理城乡一体化的工作模式,即先由村里自行收集运送到村内的垃圾站点,再由县里派车收垃圾。

  “哪有时间搞环境治理?”在梅山村,这曾是不少村民最初对开展人居环境整治的真实想法,陈文杰解释:“也不怪大家这样想,每天既要干农活又要料理家务,哪有功夫再去打扫卫生,再加上老旧房子废弃、垃圾乱扔……问题越多、时间越久,就越觉得改变太难。”

  “县里开始推行垃圾处理城乡一体化,我们就抓住这次机会,发动村民清运村里的陈年垃圾,并进行垃圾分类,先让村里干净起来。”陈文杰介绍,“不仅第一时间在农户家门口设置了分类垃圾桶,还定点设置了多个垃圾分类亭,方便村民倾倒垃圾。”

  除此之外,梅山村针对现在村内翻新旧房情况较多的现状,专门就近设置了建筑垃圾堆放点,施工人员每天把建筑废料放在固定的站点,再由劳务公司集中带走处理。“你看这条道上有很多家在翻新房子,但在屋旁也几乎看不到垃圾废品乱堆乱放。”陈文杰自豪地说。

  梅山村的垃圾处理是全县垃圾处理城乡一体化的缩影。目前,惠安县已建立健全“村收集、县处理”的转运机制,并已建成日垃圾处理量1200吨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站,全县农村垃圾乱丢乱放的情况得到有效遏制。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