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福建省农业农村厅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解读回应 > 回应关切

福建开展乡村“五个美丽”建设,以小见大、以点带面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乡村建设的全新打开方式

来源:福建日报 发布时间: 2024-09-18 17:51
相关文章:

访谈解读:

  乡村建设是一个包罗万象的系统工程,既要“面子”又要“里子”,既重“硬件”又重“软件”,既需外力支持又需内生动力。从何破题,如何找准切入点?

  近年来,福建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开展美丽乡村庭院、美丽乡村微景观、美丽乡村小公园(小广场)、美丽田园、美丽乡村休闲旅游点等乡村“五个美丽”建设,以小见大、以点带面打造福建版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创新回答乡村建设“建什么”“谁来建”“怎么建”三问。该机制入选2023年福建省改革优秀案例。

  建什么

  从看得见摸得着的小事做起

  和美乡村长什么样?宜居宜业,是对其特征的高度提炼。

  在漳州市龙文区郭坑镇,扶摇村菖亭公园、口社村党建公园、汐浦村法治公园等接地气的小公园几乎村村覆盖,展现了乡村小公园多样化的打开方式;在屏南县代溪镇北墘村,当地挖掘本土黄酒文化,打造独具特色的“酒文化”微景观,让“醉美”乡村走进现实……

  这些看似微小的“细胞工程”,却是组成乡村肌体的重要元件,构建了和美乡村的大格局。这背后,是福建乡村建设者关于“建什么”的深入思考。

  乡村建设,要为农民而建,农民需要什么就建什么。因此,乡村建设不能照搬城市模式,也不能热衷于大拆大建,更不能贪大求全,而要从农民的切身需求出发,从农民看得见摸得着的身边小事做起。有感于此,福建于2022年启动乡村“五个美丽”建设。

  “我们对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和美乡村建设重点工作,逐一找准‘切入口’,细化目标、明确任务。”省农业农村厅乡村振兴发展指导处负责人说,乡村“五个美丽”建设旨在以小切口撬动大格局,小事情推动大民生。按照乡村“五个美丽”建设活动方案要求,全省每个涉农县(市、区)每年建设2个以上美丽乡村休闲旅游点,每个乡镇每年建设50个以上美丽乡村庭院、3个以上美丽乡村小公园(小广场)、3片以上美丽田园,每个村每年建设1处以上美丽乡村微景观。

  乡村庭院,方寸之地,却承载着农村生产生活等多重功能。但在有些地方,它们却陷入两个极端:脏乱差,影响农村生活品质;向城市看齐,鸡犬之声不再。如何重塑这一农民最熟悉的空间?福建重点引导农户整治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停乱养,做好院落空间设计布局,鼓励庭院内和房前屋后栽植果树、花草以及蔬菜瓜果,支持农村家庭居家就业创业,打造既干净整洁又功能实用的美丽乡村庭院。

  截至去年,全省已建设9.3万个美丽乡村庭院、2.9万个美丽乡村微景观、5874个美丽乡村小公园(小广场)、2378片美丽田园和653个美丽乡村休闲旅游点。这些小而美、小而优的工程,让乡村建设变得更具体,让农民有了更多可感可及的幸福感。

  谁来建

  农民当家唱主角

  去年秋天,屏南县四坪村的柿子红了,引爆文旅市场。这个曾经失落的村庄,第一次以网红村的姿态进入公众视野。同时,四坪村还成为福建省2023年度乡村“五个美丽”建设典型。看到自己的家乡如此“出圈”,66岁的本土工匠潘华亮感到很欣慰,“这里也有我的参与”。

  四坪村是一座有着600多年历史的传统村落,村里的老厝大多处于荒废状态。几年前,当地启动古民居修缮,对尚有抢救价值的古屋统一收储、修复和租赁。如何修缮?如果采用传统“政府项目发包”模式,一方面前期工作流程多、费用高;另一方面,设计师对乡村文化理解不透,难以兼顾古建筑审美。为此,当地实行“雇工购料法”——允许村级自行采购材料,聘请本地工匠组织施工。

  工料法破解了乡村小型建设项目的痛点,也让老潘这样的乡村工匠有了深度参与家乡建设的机会。

  “用什么木头、木梁多粗多长、有什么讲究,我们最熟悉不过了。”潘华亮说,这几年承接村里的古厝修缮工程,实现家门口就业,一天的工钱就有300多元,比出门打工轻松多了,老手艺也得到了传承。

  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自然也要让农民参与建设。但许多时候,作为村庄真正主人的农民退居为旁观者,难以发挥主人翁作用。对此,福建的思路是,把农民请回村庄建设的主舞台,发挥他们的主动性与创造性,让他们成为乡村建设的参与者、决策者、监督者。

  为此,在开展乡村“五个美丽”建设过程中,福建一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强化资金、用地等要素保障,引导企业、社会组织等主体参与,持续完善乡村建设多元投入机制;另一方面,让农民当家唱主角。

  “我们引导村民就地取材,利用旧物料、闲置物件、废弃农具等,扮靓乡村庭院、微景观,装点小公园、美丽田园,实现修旧如故、降本增效,达到‘花小钱、办大事’的效果。”省农业农村厅乡村振兴发展指导处负责人说,各地通过以工代赈、以奖代补、投工投劳、雇工购料、公益管护岗位等方式,发动农民群众用自己的双手建设美丽家园。

  一本乡建账本足以说明问题:2023年,全省乡村“五个美丽”建设投入资金25.1亿元,其中各级财政投入不到8亿元,农民群众投工投劳超过10亿元。其中,每个美丽乡村庭院投入资金平均仅需3000~5000元,每个美丽乡村微景观投入资金仅需2万~3万元。

  怎么建

  小景观里描绘大蓝图

  不久前,一场特殊的诗会走进位于厦门市海沧区海沧街道青礁村的芦塘书院。来自厦门外国语学校海沧附属学校教育集团的“诗韵少年”,在这座百年书院前,诵读经典。朗朗书声在飞檐翘角的红砖古厝中萦绕,古韵今风跨越岁月相互交织。

  青礁村历来崇文重教,耕读文化源远流长。位于芦塘社区的芦塘书院,是清朝嘉庆年间陈氏一族的独办学堂。近年来,当地引进台湾乡建乡创团队,用社区营造理念推进乡村建设。承载着村庄历史与情感的芦塘书院,成为打造村庄文化符号的重要一环。

  在台湾社区营造专家的带动下,村民们积极参与修复古厝、复兴书院,一同梳理村庄历史资料、记录乡贤口述史。如今,芦塘书院广场休闲点不仅是村民休闲的好去处,更是与历史对话的重要空间。

  什么样的乡村才是农民需要的乡村?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鸟语花香,鸡犬相闻;设施完备,生活便捷……每个人的心中,都有别样的乡愁;每个村庄,都有自己的肌理与性格。乡村,不能只有一种样子;乡村建设,也不能只有一套模式。

  在开展乡村“五个美丽”建设过程中,福建注重将乡土内涵、传统农耕、民俗风情等融入庭院布置、景观改造、休闲旅游点建设中,让广大乡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上杭县古田镇放大“古田会议”和全军政治工作会议红色品牌效应,以红色文化提升乡村“五个美丽”建设底蕴,促进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南靖县梅林镇官洋村依托土楼世遗旅游资源,激活乡村“五个美丽”建设引擎……从乡村“五个美丽”建设实践,我们可以看到福建乡村不同的样子,从中找到各自的精神原乡。

  美丽建设,激活美丽经济。

  “我们把乡村‘五个美丽’建设与农业产业发展结合起来,鼓励农户开展作物种植、休闲文创、手工制作、农产品销售等就业创业活动,持续推动农民增收致富。”省农业农村厅乡村振兴发展指导处负责人说,福建在乡村“五个美丽”建设中,深度挖掘乡村多种功能、多元价值,大力培育庭院经济、农旅经济等新业态,把美丽建设转化为美丽经济,有效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目前,乡村“五个美丽”建设带动12.4万户农户,人均增收约6000元。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