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福建省农业农村厅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规划计划 > 年度计划

福建省农业厅关于认真做好2013年农业工作的意见

来源:福建省农业厅 发布时间: 2013-03-21 15:54
相关文章:

闽农综〔20131

                                                              

各市、县(区)农业(畜牧兽医、茶业、农机)局(站),平潭综合实验区经济发展局,厅各单位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做好新一年工作,对于继续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经济的好形势,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使命光荣。全省农业系统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凝心聚力、开拓创新,求真务实、扎实工作,持之以恒强化农业、惠及农村、富裕农民,努力开创我省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局面,为加快建设农业特色省、高效省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013年全省农业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全省农村工作视频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四化同步”和“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总体要求,牢牢把握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重大任务,用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用先进适用技术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方式拓展农业,以确保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为核心目标,以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拓展农业新领域,在更高起点上推进农业标准化、规模化、组织化、产业化、信息化、专业化,全面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巩固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好形势。

各级农业部门要紧紧围绕这一思路,以“五四三”重点工作为抓手,即突出稳定粮食生产、提升特色产业、建设示范园区、扩大合作交流、保障农业安全“五大重点”,培育设施农业、生态农业、信息农业、休闲农业“四大亮点”,强化科技、新型经营主体、人才“三大支撑”认真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加强农业体制机制创新,推动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提升服务农业水平,全面推进农业各项工作。力争2013年实现农牧业增加值增长4%;粮食播种面积1830万亩,粮食总产保持在650吨以上;水果增产5万吨,茶叶增产1万吨,蔬菜增产5万吨,食用菌增产5万吨(鲜品),肉蛋奶增产7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左右。

一、突出“五大重点”

(一)稳定粮食生产

一是做到“一稳定”: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严格落实粮食生产行政首长负责制,进一步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发展粮食生产加强粮食安全工作的意见》,落实各项稳粮惠粮政策,强化对粮食生产的组织领导,加大对产粮大县、种粮大户的扶持力度,保持我省粮食播种面积基本稳定。二是力争“两提高”:提高单产。深入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建立100个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推进整建制高产创建试点,带动辐射全省粮食单产进一步提高。提高优质率。进一步调整优化粮食作物结构,大力推广优质高产粮食品种,建设一批优质稻示范基地,提高粮食品质。三是实现“三推进”:推进水稻集中育秧。建立机插秧、抛秧和湿润育秧示范片,以点带面推进水稻集中育秧工作。推进再生稻生产发展。在再生稻主产区建设一批百、千亩再生稻高产示范片,增强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在闽东南沿海早稻产区,建立一批早稻--再生稻示范片,推广早稻--再生稻--蔬菜高效生产模式。推进关键增产技术推广。加大超级稻、机插秧、脱毒种薯、马铃薯稻草包芯、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控等关键增产技术推广,推进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

(二)提升特色产业

水果产业:认真落实省政府《关于推进现代果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升果业发展水平。优化大宗果类和特色果品早中晚熟品种结构,拉开采收档期。扶持建设果树良种繁育场(圃)和标准果园,加快柑桔无病苗的繁育、示范和推广,落实水果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措施,提高果品优质率。茶叶产业:推进生态茶园和现代茶庄园建设,改善茶园生态环境。实施重点产茶县()现代茶业生产发展项目,推行清洁化生产,推广离地晒青、凉青技术与设备,提升产品质量水平。蔬菜产业:大力发展特色菜、精细菜和高山反季节蔬菜生产,提高蔬菜设施栽培水平,增强蔬菜均衡供应能力。引进推广名特优稀品种和加工专用品种,开拓高端蔬菜市场。推进蔬菜集约化育苗基地建设,提高优良蔬菜种苗供应能力。食用菌产业:重点发展珍稀品种和代用料栽培,扶持日产10吨以上现代工厂化食用菌生产龙头企业,推进菇棚的标准化改造,提升设施化、规模化、专业化发展水平。中药材产业:抓好省级中药材生产示范基地和道地药材示范基地建设,加快发展金线莲、铁皮石斛、太子参等中药材产业培育区域性中药材知名品牌畜牧产业稳定生猪生产,大力发展优质奶牛、蛋肉鸡产业,稳步发展节粮型的牛、羊、兔等草食型畜禽,建设优质肉鸽等特种畜禽生产基地。扶持年出栏10万头以上特大型生猪养殖企业改造提升和优势特色畜禽养殖基地建设,带动生猪产业和地方特色畜禽产业转型升级。加大遗传资源保护,加快地方品种产业化开发进程。

(三)建设示范园区

一是推进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围绕主导产业,每个示范区重点扶持35个基地建设现代化设施、标准化基地和“五新”成果推广,使示范区的产业做大做亮,增强示范引领功能。二是加强台湾农民创业园建设。进一步改善园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和产业配套条件,建设10个示范带动性强的重点项目,推进蔬菜、水果、茶叶等产业升级,把创业园建设成为闽台农业交流合作双赢的示范样板和现代农业的窗口。三是加快福建农民创业园和示范基地创建。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支持福建农民创业园建设的实施意见》,抓紧开展9个省级农民创业园和10个省级农民创业示范基地创建工作。每个创业园着重培育23个重点乡镇,发展壮大13个主导产业。每个示范基地重点培育1个乡镇,发展1个主导产业,力争通过3-5年努力,把福建农民创业园建成我省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示范窗口。

(四)扩大合作交流

一是推进10个闽台农业合作推广示范县建设。加大闽台农业合作推广示范力度,建设推广示范基地5万亩,辐射带动全省推广50万亩二是推进两岸民间基层多层次互动交流。推动我省乡镇与台湾乡镇的对接与交流,加强与台湾农村发展基金会、台湾地区农会等民间组织的交流,深化闽台农业产业合作,实现互惠双赢。三是推进投资环境改善。贯彻落实好《福建省促进闽台农业合作条例》和省政府《关于加快台湾农民创业园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升服务质量,保障在闽创业台湾同胞、闽台农业合作企业的合法权益。四是发挥现代农业外资项目的推动作用。大力引进农业发达国家高新技术,努力打造一批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优、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农业外资标杆示范项目。五是促进特色农产品出口稳定增长。加大农产品出口基地建设,提升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加大国际市场开拓力度,支持农业企业参加境外知名展会。鼓励农产品出口企业组建抱团出口联盟,在国际设立产品展示展销中心,宣传推介优势农产品。六是推动农业“走出去”。加强农业外事工作,扩大农业对外合作交流,引导有实力的农业企业赴亚、非、拉以及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和地区开发农业项目,开拓国际市场。

(五)保障农业安全

一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标准化、可追溯“四大体系”,建立质量承诺、信息发布、“黑名单”、产地准出“四项制度”,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项目示范和推广,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和示范乡镇。推行绿色生产和标准化生产,推进“三品一标”认证。加强农资打假专项治理,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示范,构建与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的农资配送及服务市场。加强农超、农企、农校等产销对接,推进北京新发地市场“海峡厅”、中国海峡农产品交易配送中心及上海华金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海峡农产品专营区建设。二是保障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安全。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我省动物疫病防治中长期规划,推进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延伸绩效管理,确保重大动物疫病春秋两季集中强制免疫和每月补免工作落实到位,确保动物疫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落实到位,确保应急值守、应急物资、应急处置措施落实到位。牢固树立“科学植保、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理念,加强重大病虫监测与防治,着力落实好水稻“两虫两病”、马铃薯疫病预防措施,全面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加强绿色防控措施的集成推广,努力减少农作物病虫害损失。三是保障农机生产安全。深入开展全国农机监理“为民服务创先争优”示范窗口和示范岗位标兵创建活动,持续推进“平安农机”、文明行业创建,深化农机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落实便民措施,着力提高农机检验率、上牌率、持证率。

二、培育“四大亮点”

(六)发展设施农业

一是加快发展园艺设施栽培。引进一批新品种、实用技术和设施装备,集成推广成套设施设备和生产技术,扩大食用菌工厂化瓶栽生产规模,建设蔬菜集约化育苗基地,采取建后奖补的方式,重点扶持建设以蔬菜钢架大棚为主的各类标准大棚2万亩,推广水肥一体化和节水灌溉10万亩。二是加快发展畜禽规模设施养殖。创建国家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30个,重点推进畜禽规模场标准化笼舍建设,支持使用自动饲喂、温控、信息管理等系统和种畜禽生产性能测定、无害化处理等设施,提升畜禽饲养规模化、集约化水平。三是加快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支持发展工厂化育秧,新增水稻机插面积30万亩。

(七)发展生态农业

一是加强农业面源污染和养殖污染治理。把畜禽养殖污染特别是养猪污染治理放在第一位,坚决落实畜禽养殖“两禁区”规定,加快推进禁养区内养殖场搬迁拆除工作,切实加强禁养区外规模养殖场综合治理,有效遏制重点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确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农业减排任务。二是大力发展节约型农业。鼓励使用配方施肥、诊断施肥、水肥一体化、秸秆腐熟还田和精准施药等控源减排技术,推广以物理防治与生物防治为主的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努力实现节肥、节药、节水。三是推广畜禽生态养殖。因地制宜示范推广猪--果(稻、茶、菜、林)、达标排放、漏缝地面-免冲洗-减排放,试点应用生物发酵垫料床零排放等四种生态养殖模式,推行农牧结合的立体种养,推动循环农业发展。四是加快发展农村沼气。继续推进“一池三改”户用沼气、联户和养殖小区沼气、大中型沼气工程及乡村沼气服务网点建设,积极引导生产和使用有机肥,增加施用农家肥、复合肥、生物肥,促进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八)发展信息农业

一是完善“世纪之村”农村信息平台。对接“世纪之村”平台,推进涉农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加快全省农村信息服务站点建设,争取年内所有建制村都建立农村信息服务点,选好配齐农村信息员。引导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专业大户、农家店等利用“世纪之村”电子平台,开展农村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服务。二是加强“12316”农业服务热线建设。结合“三电合一”和福建新农村综合信息服务项目的实施,建设完善12316农业热线服务管理系统、网络系统和手机应用系统,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三是加快农业物联网应用和农业电子商务发展建立福建农业物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先期在优势特色产业启动物联网应用示范项目,示范带动农业生产过程管理信息化发展农业电子商务,提供农产品供求信息和采购、销售、配送服务,促进产销衔接,推动农产品贸易。四是推进“金农”工程二期建设。重点围绕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土地流转信息服务和农业信息服务等信息系统建设,提升农业电子政务水平。五是开展农资监管信息化试点。建设放心农资监管平台,实行网络化协同监管和可追溯管理,提高农资监管时效性和覆盖面。

(九)发展休闲农业

一是开展省级休闲农业示范创建活动。抓紧制定休闲农业行业标准和发展规划,引导休闲农业规范化发展。继续评选认定省级休闲农业示范乡镇20个、示范点30多家。二是提高管理和从业人员素质。加强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在项目规划、公共服务、旅游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学习培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三是完善扶持政策。争取省政府出台促进休闲农业发展的意见,在项目用地、税收优惠、财政支持、金融信贷服务等方面加大对休闲农业的扶持,推动休闲农业加快发展。

三、强化“三大支撑”

(十)强化科技支撑

一是加快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尽快落实乡镇农技人员工资待遇与当地事业单位的平均收入相衔接的政策。继续实施全国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做好70个县871个乡镇农技推广机构条件建设,推动公共服务能力提升。二是加快推进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继续推进4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争取启动食用菌、蛋鸡产业的技术体系建设,力争在破解产业技术瓶颈、强化示范推广应用等方面有新突破。加快推进农业“五新”进村入户。加大农业“五新”推广力度,建立与完善10个省级农业“五新”集成推广示范基地,不断创新推广方式方法,推动“五新”入户工程常态化、制度化、高效化。加快推进现代种业发展。实施新品种示范工程,辐射带动全省建立各类农作物新品种示范片20万亩,推广农作物新品种1800万亩以上。推进种业创新和商业化育种,加快培育“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加强畜禽原种场、种公猪场建设,实施蛋鸡种业工程。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实施重点产业农机化示范区建设和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水稻烘干示范点建设,提高重点特色产业关键生产环节及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全省机耕、水稻机插、机收面积分别达到1410万亩、130万亩、450万亩,力争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1300万千瓦以上,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提高3个百分点。

(十一)强化新型经营主体支撑

一是培育专业种养大户和家庭农场。通过技能培训、产业带动、创业扶持等多种途径,培养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专业种养大户。支持外出务工农民回乡创办农业企业或家庭农场。二是提升壮大农民合作社。按照“七有”标准,大力推进合作社规范化建设继续开展合作社示范社创建活动,省市县三级每年扶持建设500家示范社,其中省级扶持150个,重点扶持农机、植保类统防统治合作社,培育发展土地股份合作社。支持合作社之间、合作社与相关市场主体之间开展专业合作,鼓励发展跨行业、跨地区的合作社联合社、联合会。三是进一步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支持龙头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收购、控股等方式组建大型企业集团,带动一批关联度大的龙头企业集群发展。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采取保底收购、股份分红、利润返还等方式,让农户更多分享加工销售收益。抓实农产品精深加工,继续实施农产品加工提升工程,启动实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惠民工程,培育一批成长型特色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

(十二)强化人才支撑

一要加强高水平领军人才和青年农业科技人才培养。培训各类农业技术人员8000人次,重点培训500名中高级农业科技推广人才。加大各级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示范基地建设,积极培训农村实用人才。二是造就一批业务水平高、推广能力强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骨干人才。争取新招聘500名涉农专业大学毕业生到县乡农业公共服务机构工作,组织317名基层农技骨干参加全国农技人才培训,组织1600名乡镇农技站长参加部级或省级现代农业培训基地的培训,组织7000名县乡农技人员参加当地农业部门组织的培训,组织3万人次村级农民技术员参加各级农广校举办的各类培训。强化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开展百万农民大培训和实施万名新型职业农民素质提升工程的部署,启动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探索建立与新型职业农民身份相挂钩的支持政策体系。加强农民田间学校建设,在全省建立200所田间学校,确立50所示范校,多形式广泛开展农民田间技术培训

四、增强发展与保障能力

十三)全面落实惠农政策

强化各项惠农政策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加强对重大资金、重点项目以及民生工程建设情况的检查,不断健全完善政策落实、绩效评价机制。创新资金发放形式,更多地实行以奖代补、先建后补、贷款贴息等有效的补贴激励政策。认真落实《农业保险条例》,继续做好水稻种植(制种)、能繁母猪保险,推进蔬菜、茶叶、果树等特色农业险种试点工作。加强农民负担监管,防止农民负担反弹。做好农民信访工作,努力解决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十四)强化农业基础建设

夯实农田基础。组织实施省级标准农田和新增6亿斤粮食生产能力田间工程项目,建设高产稳产标准农田8万亩,进一步改善农田基础设施。二是提升耕地地力32县继续实施土壤有机质提升补贴项目,完成紫云英绿肥种植40万亩,推广秸秆还田腐熟技术120万亩以上。继续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加大有机肥推广,引导农民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培肥地力。三是加强农业系统条件建设。完成27个县293个乡镇畜牧兽医站扩建任务,10个县级农技推广机构配备直通车,加强40个省级农作物品种试验鉴定站建设,在70个县开展农业科技网络书屋建设工作。

(十五)推进农业改革创新

一是规范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在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完善提升乡镇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体系建设,扩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范围,逐步形成有序的土地流转市场,促进土地规范流转。是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严格农村集体资产承包、租赁、处置和资源开发利用的民主程序,加快建设全省统一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服务平台。以清产核资、资产量化、股权管理为主要内容,加快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推进农村集体产权股份合作制改革,探索集体经济多种有效实现形式。三是做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加强指导与监督,推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规范开展。

(十六)改进工作作风

一是加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系统建设。加强调查研究,弘扬优良学风,增强农业系统政策研究、谋发展促发展的能力;深入基层一线解民忧、办实事、促发展,打造服务型机关;积极推动思想观念、发展理念、工作方式方法创新,建设创新型团队。二是大力弘扬艰苦奋斗和求真务实的作风。进一步改进文风会风,精简文件和会议,严格控制会议规格、规模、会期。坚持厉行节约,从严控制“三公”经费支出。三是大力推进政风行风和反腐倡廉建设。加强“12316”农业服务热线、农机监理窗口和科学施肥等文明行业、服务窗口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加强农业立法、普法和执法监督,推进绩效管理、治庸治懒、政务公开、依法行政,强化应急管理,提高机关效能。落实“一岗双责”,加强廉政风险防控,建设为民、务实、高效、清廉机关。

 

 

 

福建省农业厅

2013321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