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省各级各有关部门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深化拓展“三争”行动,扎实有力做好各项工作,农业农村经济运行保持稳中向好发展态势。一是粮食及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有力。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加大扶粮惠农力度,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266.6万亩,总产量514.4万吨,均完成国家下达任务。研究制定践行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实施方案,启动实施一批重点项目,“菜篮子”产品供应充足、品类丰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总体合格率保持全国前列。二是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发挥“一键报贫”等平台作用,常态化开展摸排筛查,全省没有发现新增返贫致贫现象。落实财政、金融、创业就业等帮扶政策,帮扶10.3万脱贫农户发展特色产业,13.2万名脱贫劳动力实现稳岗就业。闽宁对口协作议定项目有序推进,我省在国家东西部协作考核中连续六年取得“好”的等次。三是乡村特色产业培育壮大。累计建成省级以上优势特色产业集群20个、现代农业产业园31个、农业产业强镇91个,全省“一村一品”专业村2520个,“福农优品”区域公用品牌影响力竞争力持续扩大。6个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建设水平保持全国领先,8个县(市、区)新获批设立国家级台创园、实现九市一区全覆盖。四是农业科技装备持续加强。完成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2023年33个项目阶段性评估,启动实施新一轮23个重点攻关项目。海南南繁科研育种基地、三明“中国稻种基地”加快建设,新增1家国家级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育成40个农作物新品种。全年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82.6万亩,建成面积已覆盖全省七成以上耕地。启动粮食烘干能力提升三年行动,粮食产地机械烘干率达89%。五是乡村振兴重点任务扎实推进。实施“千村示范引领、万村共富共美”工程,印发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和乡村建设工作指引,实施年度“十大行动”123项重点任务。完成全省1.4万个村新一轮村庄分类,编制《福建省乡村建设导则(2024版)》。农村建设品质提升暨乡村建设行动年度六大类30项重点任务完成投资318亿元。深化和美乡村“五个美丽”建设,我省在全国乡村建设工作推进会上作交流发言。六是农业农村改革不断深化。落实省委深改委要求,细化48项农业农村领域重点改革举措,推动改革任务落地。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有序推进泉州洛江区整县、沙县区大洛镇整镇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试点。推进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建立“一网联通”覆盖省市县乡土地流转服务平台,规范有序引导土地流转,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机制,推广“供销农场”、丘陵山区农业生产托管等模式,将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完成晋江、沙县、建瓯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任务。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涉农资金骗补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等专项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2025年,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部署,坚持“两个确保”(确保粮食安全、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做到“三个提升”(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乡村建设水平、乡村治理水平),强化“三项保障”(科技创新、深化改革、要素支撑),打好乡村全面振兴漂亮仗。一是持续稳定粮食生产。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全面落实扶粮惠农政策,确保粮食播种面积1255万亩以上、产量511万吨以上。扩大早稻、再生稻种植,推广水旱粮经轮作,发展鲜食玉米等旱粮,深化“我在乡间有亩田”等耕地认领活动。实施新一轮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建设高标准农田70万亩,推进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二是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五年过渡期总体评估,研究制定过渡期后常态化监测帮扶政策。强化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帮扶,落实产业、就业等帮扶措施,促进脱贫人口持续稳定增收。推进新时代山海协作,支持38个乡村振兴重点县及欠发达老区苏区县加快发展。扎实做好闽宁协作各项工作,谋划实施闽宁协作30周年系列活动。三是着力加快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持续实施“3212”工程,发展特色现代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新建一批省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农业产业强镇、“一村一品”专业村,加快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化、品牌化发展。打造福建台湾农民创业园品牌,提升闽台农业融合发展产业园建设水平,深化闽台基层交流,积极探索海峡两岸农业农村融合发展新路。四是着力推进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聚焦农业核心种源、农业关键技术、现代农机装备等领域,实施一批重点攻关项目。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培育壮大种业企业,强化联合育种攻关,推动主推品种更新换代。推进农作物全程机械化行动,推广适合丘陵山区及特色作物生产的小型机械、智能机械。五是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筹备召开全省乡村振兴现场推进会,发挥“千村示范引领、万村共富共美”工程示范带动作用,积极探索乡村全面振兴路径模式。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强化乡村规划引导和风貌管控,分类推进乡村建设,深化和美乡村“五个美丽”建设,改善农村生活品质。加强文明乡风建设,办好中国农民丰收节系列活动,鼓励开展“村”字头赛事活动,统筹开展高额彩礼等问题整治,推进移风易俗。务实抓好乡村治理,协同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六是着力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推进泉州市洛江区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整县试点,适时扩大土地延包试点范围。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行动,开展提质强能试点建设,鼓励经营主体与小农户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发展全过程农业社会化服务,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七是着力凝聚乡村振兴合力。统筹开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压紧压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坚持“四个优先”,健全乡村振兴工作机制,促进各类资源要素更多向农村流动。选好配强“一书记三大员”,加快推进“新农人”培育,引导各类人才流向乡村振兴一线。持续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扎实做好有关乡村振兴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整治。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