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春节,不少农村银行业务大增,前来办事的人排起了长队。按照以往,叶智玲本该是队伍中的一员,如今则是一身轻松。
村干部通过“三资”管理平台查看村集体资金使用情况。图源:受访者供图
叶智玲是罗源县起步镇桂林村村务工作者,管着村里的开支。往年一到年末,她总是忙得不可开交,有时恨不得住在银行。“现在不同了,村里所有的资金收付都在线上,不用跑银行,也不用排队,方便太多了!”
过去在农村,资金往来的形式往往以现金结算为主,但随着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资金往来愈发密切频繁,不仅结算过程无迹可寻,还容易出现账外账、私设小金库、公款私存等问题,极大地加深了村集体“三资”监管难度。
工作人员指导使用农村集体“三资”监管系统。原浩 摄
针对这一现象,市农业农村局会同市纪委监委采取超常规力度和措施,在全省率先推行“以规范收支管理为重点,推进非现金结算全覆盖”专项整治,对村集体资金进行全过程监督管理,筑牢村居廉政防线。
非现金结算,究竟带来了哪些改变?率先尝试的桂林村提早享受到了此番好处。“一来减少了村报账员往返银行的次数,提高了村干部的办事效率,更关键的是能够有效杜绝不合理开支,把好集体开支的‘清廉关’。”叶智玲说。
在福州,桂林村不是个例。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获悉,截至目前,全市100%的村(组)已实现村集体资金往来非现金结算,并做到审批过程一键可追溯。
市农业农村局政策与改革处有关负责人表示,农村集体资金收付采取非现金结算方式,可以从源头上规范村级资金使用管理,通过层层把关,杜绝“微腐败”,使监督更加有力,从而进一步提升基层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福清市纪检监察干部通过“三资”数字管理系统查看资产台账有关情况。图源:清风福州
“以前领钱都要到村里签字,现在直接打到账户里面,我们比较方便,大家也比较放心。”日前,福清音西村村民姚建社的养老金已通过银行转账打到他的账户,他拿手机一查,每一笔都清清楚楚。
不仅全面实行非现金结算,福州还在全市村集体范围内推行村级组织“村务卡”,用于结算日常办公费、水电费等公共开支;采取村集体小额收入专用二维码“扫码收入”,搭建“审核审批实时在线、各个环节留痕记录、资金支付网银转账”的财务监管体系,实时监控资金流向。
群众可通过“玉融微村财”小程序查询“三资”管理信息。来源:清风福州
据了解,全市所有村(社区、村民小组)已完成“村务卡”开设,并启用二维码“扫码收入”,同时启动了支出网上审批,让村集体资金非现金结算实现网上审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