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育苗大棚里
大片嫩苗绽绿吐翠;
茂密林间
石斛沿着树干攀援生长;
种子加工厂中
玉米种子在自动化生产线中
完成蜕变
……
时值春耕关键期,永泰县各乡镇田间地头一派生机勃勃。从数据驱动的智能育苗到林下经济的生态变现,传统农耕正与现代生产要素深度交融,勾勒出乡村振兴的新图景。
图源:大美永泰(资料图)
智能大棚育苗
在丰园育苗基地的智能温室大棚里,一株株蔬菜种苗冒出绿油油的嫩芽,整齐排列在苗盘上。不远处,全自动浇水机正在给蔬菜苗喷水,分散在棚内的感应器则快速地收集着各种信息,大棚外的电子屏幕以清晰的数字标记着棚内的温度、湿度、光照度以及二氧化碳浓度等各种参数。得益于各种智能设施的加持,棚内的蔬菜苗长势良好。
据了解,该智能育苗大棚占地80亩,棚内安装有传感器、控制器等设备,并配有电动开窗系统、灌溉系统、双层保温系统等,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机器控制棚内智能设备,完成调温、通风、催芽、喷雾等一系列繁琐的种植工序,在大幅降低资源消耗的同时,实现成苗率的大幅增长。
图源:大美永泰(资料图)
青山变成金山
在红星乡礼柄村川山香草谷的树林下,一簇簇石斛生长在树干上,树下一些村民正开展日常管护工作。
图源:大美永泰(资料图)
前些年,川山香草谷负责人侯明香看中了礼柄村良好的生态环境,在此承包山林种植石斛和金线莲,如今已颇具规模。
“石斛被誉为‘植物黄金’,它开出的石斛花更为珍贵,干花市场售价每公斤5000元至6000元。”侯明香说,这里的石斛都是人工育苗而成,在组培室培育半年左右,即可绑扎在树木表面开始自由生长,待到石斛的根系长出来后,还可以进行分株培育。
图源:大美永泰(资料图)
种子开启“芯”征程
种子被誉为农业的“芯片”,而大洋镇素有“种子之乡”的美誉。近年来,坐落于大洋镇的万农高科集团陆续盘活500亩地用于种植制种玉米。在此基础上,新增种子烘干厂、种子加工厂、鲜食玉米真空包装厂,为乡村振兴持续注入“芯”动能。
图源:大美永泰(资料图)
据介绍,万农高科集团玉米育种基地于2023年开始建设,投入资金超过1000万元,占地面积约5400平方米。目前,种子烘干厂和种子加工厂已经投入使用,鲜食玉米真空包装厂预计今年下半年投入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