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茉莉双世遗,闽晋共芬芳”福州茉莉花茶2025年神州行第三站活动在太原盛大启幕。作为“世界茉莉花茶发源地”的福州,携千年茉莉花茶文化精髓北上,在三晋大地掀起品饮福州茉莉花茶的热潮。
本次活动由福州市农业农村局、福州海峡茶业交流协会联合主办。福州市组织了9家极具代表性的茶企参展,包括福建茶叶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福建省福州茶厂、福建春伦集团、闽榕茶业、福建螺江茶业、福建绿茗九窨茶业、福建东来茶业、福州市发来茶业、御荣成虎峰茉莉,带来了五百多款精品茉莉花茶。
活动设有福州茉莉花茶品牌展馆,还举办了福州茉莉花茶推介会,吸引了山西省茶产业发展促进会、深圳市华巨臣国际会展集团有限公司、山西本地茶商、消费者以及茶文化爱好者积极参与。
7月4日福州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三级调研员张宏彦受邀出席茶博会十周年茶会,并为“茶文化传播贡献奖”获奖单位颁发奖杯,充分肯定了太原茶企在推广中国茶文化中的作用,彰显了福州与太原两地以茶为纽带的合作愿景。
7月5日举行的福州茉莉花茶专场推介会集文化、技艺、产品展示与互动抽奖于一体。活动伊始,《茉莉茶歌》悠扬唱响,拉开序幕。推介会从福州茉莉花茶种植、加工、品牌建设等方面的创新举措与成果,聚焦福州茉莉花茶“双世遗”底蕴与创新活力,阐述产业发展愿景。推介会特别设置福州茉莉花茶非遗窨制工艺与茶艺表演,王钟浩传承人现场演绎“九窨一提”核心技艺:从精心筛花剔除杂质,到将茶叶与吐香正盛的茉莉层层交叠、静置窨制,精准把控温度与时间,让茶骨悄然吸纳花魂;再到关键的“通花”散热以锁住鲜灵,直至最后“起花”分离。古老而精妙的工序,生动诠释了福州茉莉花茶“茶引花香,花增茶味”的双世遗传奇。李瑞琴茶艺师展示传统冲泡技艺,惊艳全场。随后,企业代表登台推介拳头产品,干货满满。更有“福‘莉’抽奖”环节,为现场观众送出精美福州茉莉花茶品鉴茶礼。
位于太原晋阳湖国际会展中心6号馆的福州茉莉花茶品牌馆内,非遗传承人现场展演九窨工艺,茶艺师演绎传统冲泡技艺,茉莉花茶品鉴区香气氤氲。活动期间日均接待专业采购商逾千人次,达成意向订单超百万元。参展企业代表以“微课堂”形式,为宾客深入浅出讲解福州茉莉花茶“鲜灵度”“花香浓度”“汤感厚度”三大品鉴标准。太原茶城经销商王先生表示:“通过对比品鉴,真正理解了福州茉莉花茶‘鲜、灵、厚’的独特风味,‘五泡仍有骨,七泡有余香’的品质特征,与山西老陈醋‘越藏越香’的特质异曲同工。”
福州是世界茉莉花茶发源地,也是全国首个茶领域“双世遗”省会城市,其茉莉花茶制作工艺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至宋代。这份匠心不仅承载着中华茶文化的智慧结晶,更赢得了世界的瞩目——2014年,“福州茉莉花与茶文化系统”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2022年,福州茉莉花茶窨制工艺荣登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该工艺通过茶坯吸附与鲜花吐香的相互作用,经多次“一吐一吸”的静置转化,使精制茶坯逐渐吸收茉莉花香,最终形成香气馥郁的优质花茶。其核心工艺流程包含九道工序:茶坯粗制、精制和伺花、茶花拼和(窨花)、静置通花、收堆复窨、茶花分离(起花)、转窨或提花、匀堆装箱。为保护这一非遗技艺,福州市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 福州茉莉花茶窨制工艺》省级地方标准,建立行业规范体系;通过专项资金扶持、技艺传承培训、国内外文化交流等举措培育传承人才。目前形成了由2名国家级传承人(傅天龙、王德星)、6名省级传承人(傅天甫、翁发水、高愈正、林乃荣、危赛明、林洪寿)和13名市级传承人构成的三级传承梯队,构建起完整的非遗活态传承体系,使千年窨制技艺在当代焕发新生机。
在守护与传承中,曾被誉为“世界茶港”的福州出台《福州市茉莉花茶保护规定》,划定茉莉花种植分级保护基地,建立全球首个茉莉花种质基因库;携手科研机构突破低温窨制、数字控温等技术瓶颈,构建“从茶园到茶杯”的全程有机溯源体系;通过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升级,全产业链年产值突破100亿元,带动茶农增收致富,实现了传统工艺的现代转型。
从北京、昆明、西安到太原,当茶香跨越山海,福州茉莉花茶2025年神州行的芬芳足迹正连接起广阔天地。这场跨越千里的芬芳之约,不仅让三晋大地沉醉于“中国春天的味道”,更在古丝路的重要节点上,铺展开茶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崭新画卷。未来,福州将持续以茶为媒,深入践行“三茶”统筹理念,在茶产业、茶文化、茶科技方面不断创新发展,让千年茉莉香飘遍丝路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