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农业农村部2024中国美丽乡村休闲旅游行(春季)推介活动在浙江长兴举办,现场发布60条春季精品线路以及185个精品景点,其中,龙岩市1条线路、2个精品景点入选。
“周末去哪儿?”“走,去乡村。”近年来,在政策和市场的共同推动下,再加上人才、资金、管理、信息等要素加速向农村回流,龙岩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逐渐在今日希望的田野上大放异彩,成为龙岩乡村产业振兴的亮丽名片。
记者从龙岩市农业农村局获悉,截至去年底,全市休闲农业投资总额24.35亿元,政府扶持资金总额5.13亿元。2023年,龙岩市休闲农业共接待游客1453.67万人次,营业收入30.17亿元,经营利润总额6.5亿元。
卖景观+留乡愁=新农村
一个农家小院、一桌农家菜、三五亲朋好友......这便是乡村旅游诞生时“土里土气”的模样。如今,一个“土”字,早已不能概括乡村旅游的全部。
早在十几年前,永定龙潭枫林村,这个依靠丰富煤炭资源早早跻身“亿元村”行列的村子,就开始了转型之路。原来,祖祖辈辈靠山吃山的村民,决定换个更生态的“吃法”,他们一面保护青山绿水,一面开始发展生态农业,种植百香果、树葡萄、火龙果等,着力打造蝴蝶兰产业园。如今,全村不少村民的主要收入均来源于此。
尝到了乡村旅游的甜头,践行“两山”理念便成了越来越多龙岩人的自发行为,在永定区抚市镇里兴村骊龙书香文化园经营农家乐的卢建灿便是典型代表。4月28日,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颇有感触地说,现在别说污染环境了,就连路边的野花,村民都不舍得摘,因为大家知道,只有把生态保护好,游客爱来,生活才能过得滋润。
从“卖景观”到“留乡愁”,乡村旅游成了乡土文化的新舞台,也让农村变得更美、农民变得更有文化。在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过程中,龙岩市也涌现出了一批以经济富裕、生态良好、村风文明为突出特征的美丽乡村。目前,全市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7个;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35个、省级美丽休闲乡村26个、省级“水乡渔村”休闲渔业示范基地31个。
一产+二产+三产=新农业
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吃在农家、住在农家”渐渐无法满足游客的需求。于是,乡村休闲旅游基因又被植入了传统农业,衍生出体验农业、趣味农业、教育农业等业态。
每逢周末,在漳平永福樱花园,游客纷至沓来,欣赏这里的茶园风光。在休闲农业观念的引导推动下,永福樱花园转变思维,从传统农业向休闲农业转变,将茶园变为观光园,吸引客人参观旅游。
“让农民从‘收一季’到‘季季收’,乡村旅游改变的不仅是一产,更‘接二连三’地向全产业链延伸,带动乡村全方位发展。”龙岩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刘瑞华告诉记者。
眼下,正值青梅成熟采摘上市的季节,在上杭县湖洋镇观音井百果园里,集中连片的青梅树硕果累累,梅林下时不时可见游客们采摘的身影。同时,景区还对青梅进行研发,衍生出青梅酱、果脯、青梅酒、药用梅粉剂等产品,并建设“青梅工坊”,让游客在DIY中,体验梅文化。
如今,越来越多的农户在建设现代果园茶园时,自觉地统筹发展生态旅游。农旅结合,一产和二产融合,让农户们分享生产、加工、流通、展示等各环节的价值。
到龙岩体验过休闲农业的人,会有一种产业“穿越”的感觉:在这里,不仅可以吃饭、喝茶、住宿,还可以走进大棚果园体验农事耕作之趣,感受周边景区之美,最后还可以带走各种经过深加工的特色农产品......一、二、三产,应有尽有。
更富+更年轻=新农人
在全市休闲农业经营主体中,农民比重超过90%,许多村几乎一半以上的村民参与其中。以新罗区培斜村为例,这个拥有726人的小村,超过五成的村民参与乡村旅游产业。
乡村旅游火了,过去不愿回村的年轻人纷纷返乡创业。2018年,“80后”廖雪涵回到家乡武平县成立梁野久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打造芙蓉李标准化果园、果酒加工厂、特色农产品展示馆,实施田园水上乐园、客家农耕体验等休闲农业项目,一到周末,吸引无数市民游客前来观光体验。无独有偶,几年前,“90后”廖浩然辞去龙岩市区稳定的工作,回到家乡上杭县古田镇八甲村,创办了璞悦良舍民宿。“这个‘五一’假期,房间在半个月前就被预订光了。”他告诉记者。
乡村旅游走红,更吸引了不少外来投资,进一步驱动乡村旅游升级。同时,通过各地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投资商的适度规模运作,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和带动周边农民。在永定区,以读旅、乡叙、美宿等为代表的一批乡村精品民宿兴起,将周边农户的农产品等本地资源与酒店的休闲度假等各种功能有机融合;在上杭县古田镇袁梦村,“亿古思田”乡创团队在这里规划实施田园观光、餐饮民宿、露营溪水、自然研学等各项乡村旅游业态,吸纳解决当地村民就业。农民得了实惠,投资者也迎来发展机遇。
据统计,截至去年底,全市休闲农业经营主体达1251个,从业人数2.66万人,人均年工资3.32万元,带动农户数4.43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