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龙岩市立足丘陵山区资源禀赋,创新推出“1234”丘陵山坳池塘节水养殖技术模式,破解土地资源紧张与环保压力双重难题。同时,通过理念革新、技术集成和多元推广,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也为丘陵山区的水产养殖提供可复制的“龙岩方案”。
“1”个理念革新:向山要地,激活闲置资源
龙岩市打破传统池塘选址局限,首创“向丘陵山坳要空间”的养殖理念,将荒芜林地、山泉水源区转化为高效养殖基地。通过科学规划排洪设施、优化水电路布局,全市累计开发山坳池塘12万亩,亩均产值从不足400元跃升至9000元,土地利用率提升35倍,为山区渔业发展开辟新路径。
“2”大技术突破:水质调控+智能捕捞
技术团队集成物理与生物调控技术,精准配置增氧设备,推广多品种混养和微生态制剂应用,实现养殖过程“零排水”,年亩节水4005吨。创新“取鱼台捕鱼”“吊网捕鱼”技术,结合物联网设备,形成边养边捕的轮补轮放模式,捕捞效率提升50%,鱼品质量显著提高。
“3”维推广体系:政策+培训+示范
政策驱动:将技术推广纳入食品安全工程,出台专项扶持文件,覆盖全市480家养殖单位;培训赋能:举办培训班200期,培训1.2万人次,通过微信、短信推送技术知识5万条次;示范引领:打造28家核心示范场,如武平县以琳高依山农业公司,带动周边农户标准化养殖。
“4”重效益提升:经济、生态、社会、产业融合
经济效益:亩产增加396公斤,利润增长66.7%,全市累计新增产值5亿元;生态效益:年减少氮排放105.3公斤,浮叶植物种植有效防控水体富营养化;社会效益:吸引大学生、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带动加工、旅游等产业链发展;产业融合:推动“渔业+民宿+旅游”多元业态,助力乡村振兴。
展望未来,龙岩市将持续优化“1234”模式,计划将技术推广至广东、江西等周边省份,并探索数字化养殖升级,为全国山区水产养殖提供可复制的“龙岩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