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闽西,三江源流,林海苍茫。龙岩高达79.21%的森林覆盖率,编织出一片云雾缭绕的“菌物秘境”。如今,在这片生态沃土之上,一朵朵“小菌菇”正破土而出,为“大产业”的腾飞撑起“致富伞”。2025年第三季度,龙岩全市食用菌(干鲜菇)总产量突破4万吨,同比增长4.7%,40余个菌菇品种在此生生不息,共同绘就一幅“菌业兴、菇农富”的振兴画卷。
从“看天吃饭”到“智慧生产”
龙岩食用菌产业的“蝶变”,始于生产方式的革新。
步入武平的福建源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食用菌生产场景焕然一新:洁净无尘的智能化出菇房内,层层栽培架上的海鲜菇鲜嫩欲滴、长势喜人。

智能化出菇房内的海鲜菇
源美公司与福建农林大学、福建省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紧密合作,积极引进优良品种,集成应用温、光、湿、气智能调控技术,将菌菇从接种到出菇的周期稳定在150天以内,实现了食用菌的标准化、智能化生产。
“智造”叩开市场大门。凭借日产10吨的稳定供应能力,源美的海鲜菇入选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并远销东南亚等地,年产值超3000万元。
在“硬核科技”之外,龙岩还展现出“因地制宜”的自然智慧。
福建夏季高温,常规毛木耳品种往往“水土不服”。漳平市新桥镇欣云农业“巧用工”,高温季节将菌包转移至高海拔山区栽培。
“欣云农业利用了高海拔山区的低温‘小气候’。”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毛木耳岗位科学家、福建农林大学邓优锦教授介绍道,“在低温环境种植,为毛木耳营造了‘反季节’的理想生长环境,实现了高品质的错峰上市。”

邓优锦教授查看毛木耳菌棒
这一模式,成功实现了木耳的周年化生产。配合新桥镇食用菌产业带头人赖金盛推广的“30%玉米芯配方”栽培技术,在此生长的木耳品质出众,采收轮次更多。如今,新桥镇毛木耳的年产量超1亿袋,“漳平毛木耳”荣登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从源美的“智能工厂”到欣云的“高山菌房”,龙岩正以多维创新,为食用菌产业注入澎湃的新质生产力。
从“一田一用”到“一地多收”
产业要发展,生态要保护,粮食要安全,农民要增收。这道“多选题”如何求解?漳平市溪南镇的“菌稻轮作”模式,交出了一份亮眼的“龙岩答案”。
在福建省现代食用菌产业体系综合试验推广站(龙岩站)溪南镇下林村“香菇-水稻轮作”示范基地,当地探索出一套“以稻护菌、以菌养稻”的轮作模式:每年五月栽下稻苗,九月收获金谷;菌棒随即入驻冬闲田,直至来年四月香菇采收。循环往复,一块土地实现了“菌稻双收”的无缝衔接。
菌棒废料转化为滋养水稻的天然有机肥,减少了化肥依赖;水稻生长净化了土壤,为香菇提供了更健康的栽培环境。菌与稻相辅相成,合鸣出“1+1>2”的生态协奏。

“菌稻轮作”种菌季
细算一笔“经济账”:菌稻轮作模式下,示范区土地亩均年产值可达6万元,较传统单一种植模式增加2倍以上,一个家庭承包2亩地,年收入便可超10万元,鼓起了菇农的“钱袋子”。再看一笔“生态账”:集中连片的种植模式,彻底改变了过去“人菌合居”的杂乱,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实现了“百姓富”与“村镇美”的和谐统一。如今,走在溪南镇,香菇大棚随处可见。“菌稻轮作”配合钢构设施大棚,将本就是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的“漳平香菇”优质品率又提高15%。伴随“农掌柜”品牌崭露头角,精深加工、观光农业等新业态蓬勃发展,带动就业超500人,孵化创业项目8个。2024年,项目区村集体经济平均增收35%,参与农户户均增收1.2万元。一间菇棚,既是粮食安全的“压舱石”,也是村民增收的“共富车间”。
从“田头鲜品”到“健康食品”
曾几何时,“中国茯苓之乡”长汀面临着“优质难优价”的发展瓶颈。以长汀县鸿鑫食用菌有限公司为例,其深耕当地十余年,带动长汀菌农种植茯苓、竹荪等累计3万多亩。但产品多作为初级原料销往药厂,利润微薄。
新政策带来新机遇。2020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将茯苓纳入“药食同源”物质目录,茯苓得以用于普通食品生产。鸿鑫食用菌毅然向精深加工转型。今年9月,该公司投资的茯苓全产业链加工生产项目正式投产。
“我们从菌种抓起,从技术指导再到粗加工、精深加工、产品开发,将整个茯苓全产业链做起来。”鸿鑫食用菌董事长魏仕斌口中的“全产业链”,是长汀茯苓产业从“卖资源”转向“卖品牌”的关键一跃。

“汀菌祥”系列食品
如今,随着“汀菌祥”品牌的打响,新品“茯苓银耳羹”已走向市场,后续的“茯苓面”“茯苓饼”等系列产品也已提上日程。当传统药材变身为现代“健康食品”,其附加值大大提升了。无独有偶。武平盛达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同样在精深加工上“大做文章”。该公司总经理邱建成介绍,公司集灵芝育种、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拥有2000多亩种植基地和2条年产百万袋的菌包生产线,为产业链延伸打下坚实基础。盛达农业真正的竞争力,唯有步入生产车间方能深切感知。其自主研发的切片机、颗粒机,一年可加工灵芝干制品达150吨,衍生出灵芝代用茶、灵芝复合调味茶、灵芝酸枣仁茶等多元产品线。同时,盛达农业新建的灵芝孢子粉、超微粉生产车间已于去年10月正式投产,可实现年产20吨孢子粉与超微粉,进一步拓展了灵芝精深加工的边界。在武平,灵芝产业已形成了一条从栽培到精深加工的完整产业链。2024年,武平紫灵芝干品产量达465吨,全产业链产值达3.5亿元,带动3000多人从业,人均增收达3.6万元。
从长汀茯苓的全产业链拓展,到武平紫灵芝的“花式”增值,龙岩食用菌产业正以品牌为引领,以市场为导向,将“药食同源”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胜势。一步一脚印,深耕沃野夯实乡村振兴根基;一程一收获,践行“大食物观”擘画新篇。立足田间的蓬勃生机,迈向精深加工的全新赛道,龙岩食用菌产业正以独特的“龙岩智慧”,走出一条生态与经济协同并进的高质量发展之路,让闽西的“丰”景岁岁长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