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福建省农业农村厅网站

以改革之笔绘和美乡村新画卷

来源:闽北日报 作者: 卢国华 张榕 发布时间: 2024-08-28 10:47
相关文章:

  处暑时节,闽北大地,胜状叠彩;管护追肥、早稻收割、抢种晚稻,热浪迭起;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加足马力生产;农村土地改革、村庄清洁行动、厕所革命热火朝天……

  改革持续深化,强农惠农富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法宝。近年来,我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自觉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作为乡村振兴的指南针、解决“三农”发展问题的金钥匙,牢记“为农民谋幸福、为乡村谋振兴”的初心使命,将农业农村改革作为“三农”工作,特别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中之重突出抓,农业农村改革成效显著,为乡村全面振兴增动力、添活力。

“三茶”统筹发展,一片“金叶”富一方

  走进武夷山燕子窠生态茶园,风吹过,空气中尽是茶香,漫步茶园中,满目皆绿,立樱花树下,望远方夕阳,犹如走进桃花源。

  茶业,是南平的生态优势特色产业,茶叶是乡村振兴、百姓致富的“金叶”。在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如何让这片神奇的叶子迸发出新活力,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南平,一直在努力。

  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武夷山燕子窠生态茶园考察,就统筹做好“三茶”大文章作出重要指示,为茶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发挥世界红茶、白茶、乌龙茶发源地和万里茶道起点优势,坚持绿色发展方向,强化品牌意识,优化营销流通环境,着力构建文化赋魂、科技赋能和产业融合的茶产业发展大格局,打牢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三茶”统筹发展成效显现。

  在坚持文化赋魂,着力打造茶文化交流示范区的同时,我市在全国率先提出绿色生态茶园建设标准,打造绿色生态茶园示范基地30个、评选出首批南平市“最美绿色生态茶园”10个,燕子窠绿色生态茶园基地列入国家“三茶”统筹综合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全市茶叶类绿色食品累计认证总量达到152个,同时大力推动全国绿色食品(茶叶)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创建工作。

  与此同时,我市突出文化引领,不断丰富和提炼茶历史文化资源,从单一茶叶营销向茶文化、茶旅游观光综合营销转变。依托武夷山双世遗和国家公园“金字招牌”,创优文旅场景,提升100家茶主题酒店民宿,推出茶宴茶膳、茶乡疗愈、山盟海誓、围炉煮茶、点茶非遗体验、喊山体验官、星空营地等年轻化、时尚化旅游产品;创新休闲业态,打造30个大众茶馆、292个武夷山水·茶空间;形成了“住有茶宿、吃有茶宴、行有茶径、泡有茶汤、赏有茶戏、学有茶艺”的茶文旅融合体系。

  为了让茶香飘得更远,我市积极推进五批117个总投资超190亿元的“三茶”重点项目建设,其中50个项目竣工投产;引进香江云茶兴等产业链项目27个;引导企业创新利益联结机制、做大做强,全市共培育市级及以上茶叶类龙头企业84家、产业化联合体11家,打造5个“全国茶业百强县域”及36个茶业强镇强村,形成茶产业“圈状”发展新格局。

  一叶成一业,一业富一方。如今,全市约85%的乡镇、50%的行政村、45%的农户近35万人从事茶叶生产经营活动。

乡村振兴公司,“点燃”强村富民新引擎

  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实现乡村振兴、农民富裕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我市把探索乡村振兴公司强村富民模式,作为抓乡促村、整乡推进的重要平台,作为深化运用农村党建“体检”成果、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创新举措,结合“五好”乡镇、“六美”村庄建设,推动县乡两级创办乡村振兴公司全覆盖、辖区村(社区)入股乡村振兴公司全覆盖,有效加速资源、资产、资本集中转化利用,实现产业增效、集体增资、群众增收。

  “多亏了‘乡村振兴公司’的运营,盘活了资源,让岭腰乡锦屏村的生态资源‘活’了过来。”政和县岭腰乡锦屏村党支部书记徐榅周说。

  锦屏村是政和工夫红茶发源地,也是“高山野白第一村”,这里日平均气温13.5℃,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宜人,文旅资源得天独厚。

  为此,岭腰乡“乡村振兴公司”把锦屏村经济合作社、锦屏村乡村振兴理事会等资源整合,突破村域、镇域限制,通过统一管理景区资源、完善基础设施、盘活闲置房屋、招商引资,促进周边地区优势资源、优秀文化互融互促。2023年,岭腰乡“乡村振兴公司”吸纳闲置劳动力73人,带动村民人均增收2000元,村集体增收12万元。

  岭腰乡“乡村振兴公司”是我市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持续探索“乡村振兴公司”强村富民模式的生动体现。

  今年4月,我市制定下发《关于开展乡村振兴公司试点工作的方案》,指导成立10个市级试点、30个县级试点乡村振兴公司。

  目前,我市10个市级试点乡村振兴公司推进有序、进展顺利,围绕资产经营、产业发展、社会服务、工程承揽等经营板块,试点公司已策划实施项目133个,公司平均实现利润81万元,推动村集体稳定增收、群众家门口充分就业的成效逐步显现。

  建阳区书坊乡试点公司将1000余平方米的废弃粮仓改造成红色驿站,与南平市教育局等合作,打造集教学、住宿、餐饮等功能于一体的中小学生研学基地,每年可带动10万余人次赴书坊开展研学旅行,预计收益200余万元;

  浦城县九牧镇乡村振兴公司积极发展黄毕洋酸菜产业,打造长杆白菜种植示范基地,建设产品标准化加工厂房和生产车间,采取“先订单再生产”模式,发挥周麻婆创始人等乡贤力量对接市场订单,由专业合作社组织农民种植长杆白菜,形成了种植、加工、销售的全链条产业模式;

  延平区王台镇试点公司构建“公司+协会+物流+花店”协同管理运营模式,建设花卉物流中心项目,为百合花种植户提供分拣、包装、配送及花卉储存等服务,运输成本最多可降低60%,预计每年可带动户均增收7万元,公司增收8万元……

深学“千万工程”,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乡村振兴,向美而行。

  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推动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从农村环境整治入手,已经成为涵盖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在内的一项系统性工程,改变了浙江农村的整体面貌,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出了先行探索和示范。

  南平,与浙江相邻。近年来,南平将深学“千万工程”经验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对南平“三农”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紧密结合起来,深入贯彻全省“千万工程”会议精神,努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走具有南平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漫步在松溪县河东乡大布村,仁泽书院、罗汉寺、古渡口、古井、古街,彰显出悠久的人文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福”文化弘传基地、农夫集市、露天电影院、大布科诚植物园等建设项目的相继完工,则让大布村呈现出新的活力。

  “近年来,松溪县深学‘千万工程’经验,由县委主要领导挂帅,聚焦南平市委提出的‘四重、五好、六美’目标任务,以大布村为示范点,以‘大布—长巷—长江’三个村为示范带,辐射带动全县‘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河东乡党委书记刘继明说,“大布—长巷—长江”组成松溪县集农业、工业、旅游业为一体的松溪县庭院经济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带,特点明显、资源丰富、交通便利、旅游配套设施完善,正吸引着越来越多关注。

  建立县(市、区)党政主官“1+1”示范带动机制,分别牵头抓1个和美乡村示范村、1条精品示范带,是我市“四个一”工作举措中的“一机制”。

  “四个一”即“一规划一导则一方向一机制”。去年全省深入学习“千万工程”经验建设福建美丽乡村现场推进会在我市召开后,我市迅速组织市县两级干部赴浙江等地考察学习,探索推出“四个一”工作举措,运用“共规共建共管共享”理念,加快打造“一带三沿、百村示范、千村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新格局,走具有南平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农林牧渔总产值增长持续位居全省前列,城乡居民收入倍差持续缩小。

  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中领悟真谛,从“千村精品、万村美丽”“千村未来、万村共富”中探索真理,在学中做、在做中学。一幅“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和美乡村画卷正在闽北大地徐徐铺展。

  干净整洁的庭院、宽敞清洁的公路、环境美丽的村容村貌,袅袅炊烟中溪水潺潺,风光旖旎的田园景象映入眼帘……光泽县鸾凤乡饶坪村成为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上一颗美丽的“珍珠”。

  通过建设共富田园综合体,昔日的撂荒地已变成良田、网红打卡点,彩色步道、花卉大棚、亲水平台、露营基地……农文旅融合发展,让邵武市和平镇实现旅游业态扩面、乡村产业增效、乡村文化提质。

  在顺昌县洋口镇大爱社区,“大爱美好生活馆”内设有长者食堂、健康故事屋、人文悦读空间等,每天吃饭时,老人们就来到长者食堂,享受温馨“食”光;孩子们在这里学礼仪、画画、读书、练书法,享受快乐暑期……

  锚定种业大市目标,以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创新共管、基地提升等为重点,全面实施种业振兴行动;集成推广“五节一循环”绿色发展模式,深化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建设;健全以工代赈工作机制,深化“村工程乡代建”模式;完善“到南平去、助乡村兴”招商创业平台,健全社会参与机制,吸引“三乡人”投身乡村振兴;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激活强村富民“一池春水”……

  绿色南平,万物丰茂。广袤沃野,生机盎然,田间稻谷正旺,处处瓜果飘香。南平将继续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奋力书写闽北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壮丽篇章。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