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瓜爬网生长,马铃薯矮株匍匐。时下,正值马铃薯收获期,在建阳区黄坑镇套种示范基地里,一颗颗金黄的马铃薯“破土”而出,抢鲜上市。
“今年我们套种了150亩,预计亩产值可达2500元。扣去成本,大概每亩会比单独种植丝瓜多挣1000元。”种植户杨龙说,基地采取“上结丝瓜、下收马铃薯”的立体套种模式。去年第一年试种,受病虫害影响,品相和产量并不理想,今年在专家们的指导下,产量有了很大提升,经现场测量亩产为836.7公斤。
今年1月,在建阳区农技站站长温良英的指导下,杨龙播种下了马铃薯。由于去年试种的失败,杨龙更加注重田间的管护,其间,常常向区农技站的专家们求教。在大家的精心指导下,示范基地的马铃薯茁壮生长,产量、品质都有了显著提升。
“这种立体套种模式不仅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还增加了农作物的多样性,有利于生态平衡。”温良英说,马铃薯生长周期短,1月初播种,4月底即可采收,此时丝瓜藤蔓刚刚顺着绳索攀爬,两者在光照、养分需求上形成时间和空间上的互补,有效降低了肥料的使用。
见套种模式可行,今年3月,杨龙又在温良英的指导下播种了大豆种子。“‘马铃薯-丝瓜-大豆’的有效衔接,使得农田一年四季都有作物可以生长。”温良英说,大豆作为一种固氮作物,其根系能够增加土壤的肥力,为下一轮的农作物种植提供丰富的养分,进一步提高土壤的生态功能,实现农田的全年高效利用。
据了解,这种种植模式不仅提升了土地的产出效率,也为当地的农户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探索出了一条新的路径。接下来,建阳区农业农村局还将进一步扩大立体套种模式的推广范围,引进更多适宜套种的农作物品种,丰富当地农户的种植选择,提高农田的综合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