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游县钟山镇因地处高海拔,水稻一年只能种一季。故大米称为“一季冬”米,米饭香飘名扬。
为做大做强做优水稻产业,该镇党委创新工作机制,推动朗桥、南兴、东溪、鸣和等4个村跨村联建,成立“钟米”片区党委,建立3750亩“优质生态大米生产基地”和1350亩省级工厂化集中育秧基地,由供销社、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投资400万元,建设“钟米”加工厂,完成米产品SC认证,做大做强做优“钟米”水稻产业,实现水稻产业从“吃饭产业”到“功能产业”的初次跨越。
今年“钟米”秋收情况怎样?SC工厂化运营增收多少?片区党委作用几何?近日,记者从市区出发,驱车1个多小时,来到钟山镇一探究竟。
华丽转身——做强“钟米”品牌
钟山镇今年种植水稻1.7万亩,通过撂荒地复耕,比增486亩,产量预计6000多吨,比增近200吨。
该镇政府四级主任科员林丹丹说,米香也怕路途远,加工后的大米,统一冠名“钟米”,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宣传口径,统一定价销售,做强“钟米”品牌,增加粮农收入,迈出品牌化产业化运营关键一大步。
“钟米”片区党委委员,原南兴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蒋锋隆,如今的身份是南兴村第一书记。他通过公开招考,从基层村主干直接考录公务员。他向记者列了一份账单。50公斤稻谷2.2元,平均每50公斤可碾米34公斤,按照大米质量,每公斤单价分为10元、12元、16元3个档次。而之前的稻米每公斤单价5.6元至7.0元。
钟山镇党委书记黄龙锋介绍,从保障粮食安全到践行“大食物观”,该镇始终锚定建设农业强镇目标,把发展壮大优质水稻产业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兴业富民的重要抓手,创新跨村联建党建工作机制,引领创办集体企业,坚持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科技化的产业发展路径,在确保粮食供给的同时,挖掘新型食品资源,延伸食物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推动农业产业做大做强。
试水转型——种植功能性水稻
“这是低糖的,还有紫米、野香优669等。”在仙游县钟山镇莆田钟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加工厂,负责“钟米”生产加工的蒋清焰,指着仓库里分类摆放的稻谷,向记者介绍,2个仓库已经收购80多吨稻谷。
为践行大食物观,钟山镇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在水稻产业上积极探索,做好高端定制大米的文章,高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食物消费和营养健康需求。
该镇与福建省农科院种子站合作在南兴、朗桥、东溪村建立3片功能性水稻试验基地。试验种植我省自主选育的首个低GI杂交稻米品种清优308,它是获第三方机构认证的低GI产品。该品种稻米直链淀粉含量高达26.8%、抗性淀粉含量7.93g/100g,GI值为46.7。今年首批试验种植的30亩功能性水稻获得丰收,亩产可达300多公斤稻米,每公斤单价24元,比普通水稻每亩增收3000元。
“亩产比普通水稻高,价格也贵,供不应求。”该镇农技站干部郑友成介绍,低GI稻米及米粉系列产品食用后血糖波动小,避免餐后产生高血糖,有平稳血糖的特点,适宜血糖不稳、健身和减肥人士食用,受到“糖友”青睐。
多功能大米的成功试水,符合市场发展需求,正引领钟山镇水稻产业向高端定制方向发展。
集体会商——片区党委聚势赋能
“用电问题得解决,增产也要保证增收。粮食保证颗粒归仓,及时晾晒是关键。”钟山镇党委组织委员刘舜曦说,为破解“钟米”产业发展遇到的问题,该镇“钟米”片区党委积极发挥牵头协调作用,组织联系镇农业部门、联建村、种粮大户,在东溪村跨村联建办公室召开磋商会,集体会商解决丰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蒋锋隆介绍,此前,钟山水稻品种多而杂,没有品牌,散户加工,无法提供食品溯源,稻米无法进入超市、商场等销售平台,价格瓶颈始终无法突破。通过片区党委合力申请通过SC认证,统一品牌,扩宽了销售渠道,带动福建仙禾农业有限公司与片区党委合力增效,完善全镇水稻产业链。此外,配备稻谷烘干机,规避因天气原因导致稻谷晾晒不到位而出现发霉的情况。
经“钟米”片区党委协调,该镇种粮大户烘干稻谷用电,已从工业用电调整为农业用电,每度电从0.7元降为0.5元,大大降低了成米成本,化解了因阴雨天气稻谷无法顺利归仓的问题。
截至10月31日,钟山镇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11万元增至2.57万元,增长22.06%。“钟米”片区4个村集体收入可望从去年24万元增至26.9万元。仅南兴村集体收入就可增收1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