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福建省农业农村厅网站

村办企业配上“专职管家”

——城厢区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添保障

来源:湄洲日报 作者: 陈颖 姚荔明 发布时间: 2025-07-21 17:40
相关文章:

  如何让村办企业规范运营、集体经济稳健增长?7月17日,笔者从城厢区农业农村局获悉,该局通过强化村级财务监管,以“制度+数字+督查”为抓手,推动村办企业从“粗放生长”转向“规范发展”,为集体经济发展筑牢安全防线。

  过去,村办企业管理常被调侃为“糊涂账”。有的企业财务审批全凭“一支笔”,甚至个别企业因管理混乱引发村民质疑。“我们通过调研发现,最突出的问题是‘无章可循’,钱怎么花、资产怎么管,全靠村两委‘拍脑袋’。”城厢区农业农村局分管领导吴国良坦言。为填补监管空白,今年该区在全市率先出台进一步加强村办企业“三资”管理指导意见,从企业运行、人员和财务管理,逐一明确操作细则。“现在每笔超过1万元的开支,必须经村务监督委员会审核;物资采购、工程项目、资产处置,流程全部留痕。”城厢区农经站负责人姚荔明解释,这套制度就像给村办企业定了“行为准则”,让管理有章可依。

  底数不清,管理就成了“无本之木”。今年6月,一场覆盖全区的“企业体检”行动全面展开。城厢区农业农村部门联合各镇(街道)、村(社区),通过实地走访、台账登记、村民座谈等方式,摸清了全区40家村级企业的“生存状态”,30家正常经营、8家停业、2家筹备中。“每家企业的资产规模、经营项目、债务情况,都进行了统计登记。”城厢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吴双意说,通过统一摸排整理,现在打开电脑就能看到某家企业的厂房面积、土地租赁等,管理效率大幅提升。

  为了让监管更加高效,城厢区积极开展农村集体资产监管平台专题培训,通过制度解读、系统实操、案例教学,对各镇(街道)业务骨干进行全覆盖培训,推动“三资”向数字化、规范化转型。现在每一笔收入、每一处资产变动,都能实现实时录入系统,镇街、区级管理人员可以随时查看,大大提高了监管效率。

  制度有了,底数清了,监管还要“长牙带电”。6月下旬,农业农村部门联合纪委监委、审计等部门,对7个镇街开展专项督查,列出50项具体问题并建立“三单管理”机制(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整改清单)。“问题不解决不销号,责任不落实不放过。”吴双意介绍,目前所有问题已进入“销号倒计时”。

  监管不是目的,发展才是根本。在华亭镇霞皋农贸市场,这场“监管改革”已初显成效:通过健全财务审批制度、引入村务监督委员会全程参与经济事项审核,市场管理费收入从去年上半年的118万元跃升至今年同期的174.28万元,同比增长47.92%,成了远近闻名的“规范管理标杆”。

  “村办企业是乡村振兴的‘毛细血管’,管好了就能激活一方经济。”城厢区农业农村局分管领导吴国良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深化“三资”监管改革,通过建章立制、数字转型、常态监督“三管齐下”,让更多村办企业从“管得住”向“发展好”迈进,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强劲的动能。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