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安溪县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坚持以特色增优势、以优势强产业、以产业促振兴,有效联农带农富农,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上作出积极探索和有益示范。该做法在国家乡村振兴局《乡村振兴简报》中专项报道。
一、坚持“三茶”统筹,做强优势产业。一是着力提升茶文化影响力。制定专项保护规划和管理规定,开展茶史迹调查等基础性项目,推进茶文化系统保护工作。多次举办全球农遗·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保护与发展论坛、“商会+茶王赛”等茶文化宣传活动,搭建茶文化展示宣传平台。实施茶叶非遗技艺师带徒“长青计划”和茶产业人才培养“万千百十”工程,培育茶产业技能人才。二是着力提升茶产业竞争力。创新“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茶农”的产地利益联结模式,在强产业的同时更好联农带农增收致富。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去化学农药化等“双减”行动,建立县域农资监管与物流追踪平台、生物信息对抗与智能虫害防治系统,茶叶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99.85%以上。积极布局茶庄园、现代农业产业园、茶业特色小镇等业态,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茶工业园,促进原料生产、精深加工、体验展示、物流配送有机衔接。构建“六名共进”茶叶品牌营销模式,促进安溪铁观音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个性品牌的互动共荣,持续发展壮大茶业品牌集群。常态化举办线上直播节、产地直销直播等活动,2022年,县域茶叶电商销售收入80.5亿元,线下全国茶叶门店超4万家。三是着力提升茶科技支撑力。加强与中国科学院、中茶所、浙江大学等合作,组建中国乌龙茶产业研究院,聘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仲华为院长;连续3年开展安溪铁观音质量安全白皮书课题研究。举办首届中国茶科技创新大赛、中国茶产业人工智能应用论坛,评选优质创新成果37项,促成落地转化3项,发布研究成果3项。推动“中国福茶数字科创园”落户安溪,将数字技术贯穿茶园种植、加工、销售全流程。实施科技特派员“三进”挂钩包片机制,强化对茶叶栽培管理和加工工艺提升的指导,截至2022年底,共培育茶叶类“三品一标”和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91个。
二、坚持两轨并进,做优支撑产业。一是强化科研创新。与迪特国家工业设计中心合作,设立安溪藤铁工艺创新发展研究院,推动研究院与企业加强对接协作、产品创新,助推产业发展。与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合作,设立藤铁工艺专业委员会,推进制定藤铁家居工艺行业标准等,抢占行业话语权。在全行业稳步推广“油改水”,推动生产工艺绿色化。支持企业加快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改造,推动产业不断迈向高端化。二是强化平台建设。以3个优势乡镇为中心,辐射带动多个乡镇发展产业、形成集群。规划推进藤铁工艺产业园、藤云工艺园、云鹤电商园、玛雅文化园等园区建设,不断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和载体。三是强化市场拓展。支持企业参加各类经贸洽谈、展览展销活动,与外地商协会合作,引导藤铁家居工艺与茶产业、建筑、建材、陶瓷、文创、旅游等行业深度融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做大做强。2022年,藤铁家居工艺行业总产值达265亿元,电商交易额突破104亿元。
三、坚持多元发展,做强区域产业。一是以特色明壮集群。坚持“一镇一业”“一村一品”,推动“五金五银”等区域产业因地制宜、特色发展。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动形成产业联盟等区域共同体,带动产业集聚发展。培育安溪铁观音等3个全国名特优农产品。二是以业态兴增动力。建成茶庄园39座、3A级以上景区6个,“海丝茶源·茶旅圣地——安溪茶文化游”入选全国“农遗良品”十佳旅游线路。2022年,全县休闲农业接待388万人,休闲农业及乡村旅游产业经营收入50.7亿元。三是以配套优强保障。建成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构建“一中心·六体系”,打造物资配送中心,实现建制村全覆盖,助力消费品下乡农产品上行。探索创建“多网融合+客货邮融合”发展模式,入选“全国农村物流服务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