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福建省农业农村厅网站

惠安县:全域推进 滚动开发加快打造高标准农田示范片

来源:泉州市农业农村局 发布时间: 2024-08-12 09:25
相关文章:

  近年来,惠安县始终牢记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持续深化省级农田“细碎化”整治改革试点,聚焦要素端、技术端、效益端,探索全域推进、滚动开发的农田整治新模式,蹄疾步稳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全县已建成高标准农田14.22万亩、占耕地面积70.5%。

  一、优化全要素供给的服务保障体系,推进农田建设。一是创新土地流转模式。借势国家级盘活利用低效用地试点,以国土空间规划成果为基础,有序推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将整治规划“一张图”落实到具体项目、地块和实施主体,摸清全域整治潜力约5.7万亩,规划形成“万亩高标准农田集中连片区”,通过林地置换、低效园地开发、土地平整等系列举措,高效整合耕地资源,新增耕地后备资源约3.34万亩。二是拓宽多元融资路径。推行“乡村振兴+国有企业+社会力量”合作模式,鼓励村集体集中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由国企统一收储,以农业招商方式与农业经营主体合作经营,带动资金1200多万元(亩均投资8500元/亩以上)。比如,由国有企业与惠安县盛丰农业签订合作框架,撬动企业投入资金580多万元,先行建设农田高效节水灌溉和水肥一体化设施,提升高标准农田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三是释放人才赋能效应。针对高标准农田建设“重建设轻管护”、农业科技服务配套不足等问题,先后选派450名科技特派员驻点“一对一”服务,在农田水利、水土保持、土壤改良、培肥地力等方面提供专业指导;同时,全面释放基层“土专家”“田秀才”队伍活力,通过“老带新”“师带徒”,培育高素质农民1.1万人,确保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有序、管护到位。

  二、提质全方位支撑的技术创新体系,提升耕地质量。一是选育良种。联合福建农林大学、省市农科院所等专业力量,探索盐碱耕地种植改良,总结家兴农场盐碱地改良、坤德农场盐碱水田引种“海水稻”种植经验,培育一批耐盐碱水稻品种,结合实施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建设,盘活入海口400亩盐碱地,实现“海水稻”规模化种植,亩产超900斤。二是推广良机。以入选全国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创建县为契机,通过推广应用自动灌溉施肥、智能监控、无人插秧机等设施,农田翻耕、水稻插秧等作业效率大幅提升,成功打造坤德、金大地、新金鑫农机专业合作社等一批省级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2023年,全县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65.91%,其中,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1.61%。三是探索良法。推行稻菜“轮作+旱作”,在全国率先推广旱地机插秧技术、率先规模种植抗旱稻3600亩,利用胡萝卜采收后的夏季休耕期旱作水稻,形成“胡萝卜−旱稻”轮作模式,有效提高土地复种指数,实现粮菜“双丰收”。相关经验做法获省委领导批示,获国家发展改革委《改革内参》推介。

  三、构建全链条贯通的效益增值体系,实现稳产增收。一是优化农田布局。合理划分和适度归并农田田块,通过“小田并大田”,小地块之间的田埂、垄沟等得到整平复垦,实现农地可耕种面积增多和收益增长。比如,黄塘溪沿岸高标准农田通过打破田埂、平整地块,新增可耕种面积41亩。二是提高产出能力。建成后的高标准农田集中连片、配套齐全,规模化经营比例比一般农田平均高出40%,机械化水平比一般农田提升20%,亩均粮食产能最高提升25%。三是节约投入成本。通过完善农田灌排工程和滴灌设施配套建设,可提高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10%以上、亩均节水超10%。同时,肥料和农药经滴灌水溶后直接渗透到作物根部,黄塘溪高标准农田项目亩均节药、节肥超过10%,亩均综合节省开支超500元,节本增收成效显著。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