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福建省农业农村厅网站

德化县杨梅乡:“三个突出”走出山区特色发展路径

来源:泉州市农业农村局 发布时间: 2025-09-09 17:31
相关文章:

  近年来,德化县杨梅乡立足“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地理实际,以“三个突出”为抓手,将资源禀赋转化为乡村振兴动能,走出了一条山区特色发展路径。

  一、突出农业提质,激活生态效益。一是高效利用“半分田”。针对耕地稀缺的现状,以“精耕细作+规模效应”提升土地效益。通过“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模式优化种植结构,创新推广丝瓜规模种植,实现亩均增收2000元以上;2025年以和顺村为样板,跨村辐射打造三个百亩丝瓜基地,其中云溪村项目投资280万元,采用“生态种植+智能装备+联农带农”模式,实现节水30%、减药25%,作业效率提升50%以上,轮作丝瓜、水稻等180亩,预计达产后年产值350万元,带动136人就业。二是做优山地种植业。依托“九山”地形,做强油茶等传统山地产业,提升300多亩油茶基地管理水平,2024年实现产量155吨,带动100多户农户户均年增收2500元;同时实施746亩油茶林退化修复工程,成活率达92%,既守护生态又稳住收益。三是壮大“九山”林下经济。深挖山地立体空间潜力,重点培育灵芝、铁皮石斛、白牛奶根、黄花远志等中草药种植,2025年上半年种植面积400亩。主动承接尤溪、中仙区域辐射,打造闽中中草药种植基地和加工基地,推出灵芝茶、苦茶等深加工产品,推动产业从“种植端”向“加工端、销售端”延伸,附加值提升35%。

  二、突出产业融合,拓宽增收渠道。一是农文旅融合提升增值空间。以“九山”孕育的自然与文化资源为依托,串联云溪传统村落、丁荣古银杏群等景观,打造“春赏花、夏避暑、秋观杏、冬养生”四季旅游线路,2024年吸引游客5万人次;2025年推进云溪村传统村落改造,提升福文化馆(福隆堂),传承刻纸、花灯、纸龙等非遗文化,举办民俗灯谜活动,探索“云溪刻纸+德化白瓷”融合业态,让生态与文化资源形成“叠加效应”。二是盘活资源发展配套业态。打包丁荣古银杏角落民房、民宿资源,推进安村村民宿综合体打造,配套特色餐饮及手工艺品展销;依托中草药种植基础,策划中草药康养项目,计划租赁800亩用地及4栋民房,打造百草园、百草加工厂、百草宴等业态,延伸产业链条。三是招商引资补强产业短板。借助山区清洁能源与生态优势,2025年签约久戈科技储能项目(13亿元)、泉州汉窑实业增资扩产项目(2亿元)等项目,进一步优化乡镇产业结构,新增就业岗位,促进农民直接增收。

  三、突出民生为本,共享发展成果。一是筑牢山区养老防线。面对留守老人多、照护难的问题,建立互助养老机制,覆盖87%留守老人,开展60余场文娱活动;2025年引入“科技+服务”模式,为20位老人配备智能手环(实时监测身体状况),为94户独居老人安装语音监控、出入门检测设备及一键应急按钮,家属通过“云上杨梅”小程序实时查看,用技术打助理山区养老。二是优化便民服务网络。深化“党建+金融”模式,对接3家金融机构完成800户农户信息建档、650户信用评议,为农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加强基层队伍培训15场,服务效能提升40%,确保社保、医保等23项服务“一站式”办理,让山区群众“少跑腿、好办事”。三是改善山水人居环境。围绕“半水”治理,推进闽江流域德化段水环境综合治理(杨梅段),投入632万元完成10.2公里护岸、4座人行桥、3座鱼鳞坝建设;针对“九山”村落分散特点,投资38万元为上云村新建30盏路灯,修复西墘村等4个村的灾毁路面与边坡(预计投入430万元),新建2座垃圾中转站、5处污水处理设施,让山区“住得舒心、行得安心”。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