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福建省农业农村厅网站

激活沉睡资源 赋能乡村振兴

——泉州市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创新发展纪实

来源:中国改革报 作者: 武艳杰 林慧玲 发布时间: 2025-10-28 09:54
相关文章:

  在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池店镇旧铺村,一场持续3小时的电子竞价会创造了意外惊喜——村集体菜市场经营权以年租金150万元成交,较挂牌价高出30万元。这场46轮激烈竞拍,正是泉州市农村产权改革带来的红利。2024年9月正式运行的泉州市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作为福建全省首个农村产权流转全程电子化“一网式”交易平台,一年多来,已挂牌项目6569宗,成功交易4035宗,成交总额达10.9亿元,成为激活农村产权交易市场、赋能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

  制度创新 构建阳光交易体系

  在广袤的乡村中,大量闲置农宅、公益性公共设施用地和经营性用地,是有待唤醒的沉睡资产。如何有效盘活这些资产?泉州市以制度创新为突破口,构建起“1+7+N”政策体系,通过“基础文件+专项要求+操作指南”三级制度框架,严把资格审查、交易鉴证等关键环节。在交易流程管控上,平台推行“交易前辅导协助、交易中严审规范、交易后督履鉴证”的全链条管理模式,确保交易公开、公平、透明。全市统一的“五统一”原则即统一信息发布、统一交易规则、统一交易系统、统一交易鉴证、统一监督管理,使项目交易开展更加规范有序。南安市梅山镇鼎诚村林木采伐权项目经过85轮竞价,最终以45.2万元成交,溢价率达41.25%,村民通过手机全程见证后感慨:过去担心暗箱操作,现在每个环节都晒在阳光下。

  数字技术 重塑交易生态平台

  打造全流程电子化交易系统,覆盖委托、报名、竞价、签约等环节,已为县乡村三级分发账号2760个,建成统一高效的市、县、乡、村四级联动市场体系,让村集体、涉农企业和农民等主体实现“零跑腿、不见面”交易。在德化县浔中镇富东社区,一场看似普通的招租项目却因数字技术迸发惊人活力——浔中镇富东社区浔北路29号场地项目通过平台5轮竞拍,以6688元/月成交,该项目挂牌价2000元/月,溢价率高达234.4%。从在线委托到电子签约,村民用手机即可完成交易。平台创新性对接三资监管平台与小微权力监督平台,实现交易信息实时推送、操作记录全程留痕,每笔交易生成的电子身份证可追溯所有操作记录。目前,平台已覆盖全市12个县(市、区)的1366个村集体,交易品种涵盖经营性资产、土地经营权、林权等多个领域,真正实现了农村产权交易的数字化、智能化、高效化。

  普惠政策 释放乡村活力平台

  创新推出的“三免一减”普惠政策(对村集体、脱贫户、台胞农业主体免收服务费,同区域交易主体减免优惠)更是为交易主体送上真金白银的实惠。政策红利催生多个成功案例:永春县介福乡福东村4623平方米工业用地通过“入股联营”增值变现;台商投资区洛阳镇杏田村则采用“优质土地+配套资源”捆绑流转模式,186.44亩土地的“活起来”撬动了集体经济增长、农户收入提升与产业活力迸发的多重效益……截至今年9月,在平台流转的农村资产资源类项目累计2701宗,成交总额6.99亿元;工程、货物和服务采购类项目累计成交1334宗,成交金额3.9亿元。平台还创新实施“五个一”推广行动,即建立一个县级服务中心、升级一批镇级窗口、设立一批村级服务点、培育一批交易指导员、评选一批示范点的立体化布局。目前,平台已建成12个县级服务中心,配套开展50余场专项培训,覆盖近7000人次;制作26期涉农微课堂及3万份宣传资料,形成线上线下联动的政策宣传网络,确保改革红利精准下沉至田间地头。从“制度破冰”到“数字蝶变”,泉州市运用数字化技术重塑了农村资源流转生态,实现资源盘活、资产增值,扎实推动农民增收入,农村添活力。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