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福建省农业农村厅网站

泉州市“三管齐下”破解高标准农田管护难题

来源:泉州市农业农村局 发布时间: 2025-11-12 16:35
相关文章:

  专项整治以来,泉州市开展“拉网式、全覆盖”自查,发现水渠堵塞、机耕路损坏等建后管护问题160个,占发现问题数的45.6%。为解决“重建轻管”这一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最后一公里”难题,泉州市以有人管、精准管、兜底管三个维度全方位发力,确保“良田”真正实现“良用”,为粮食安全再上“安全锁”。

  一、建“三级”责任体系,破解“谁来管”的问题

  制定印发《加强农田建设工程管护的意见》,明确“谁所有、谁使用、谁受益、谁管护”原则,建立“县负总责、乡镇监管、村为主体”的责任体系。对每个竣工验收农田项目资产登记造册,督促及时移交村集体或使用经营主体,组织签订全市统一格式的管护协议,目前已造册项目309个,签订协议1104份;市级每年配套每亩2元财政补助,调动受益主体和地方政府开展管护的积极性,已下拨管护补助资金142.5万元。

  二、搭“平台”精准监管,破解“怎么管”的问题

  在全省率先打造并上线运行“数字农田”平台,把全市已建高标准农田信息、“两区”划定信息、永久基本农田信息等全部整合到土地利用现状图上,并逐步把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建前、建中、建后全流程纳入现代化的农田建设信息管理系统,实现高标准农田建设 “一图统管、一网通办”,构建起农田建设移动一张图数据库,推动高标准农田项目信息化、智能化、精准化管理。

  三、引“保险”赔付灾损,解决“谁兜底”的问题

  将商业保险机制引入农田水利设施维修管护领域,支持人保等保险机构扩大农田设施保险覆盖范围,由保险机构承担因灾、因意外等农田损毁的赔付,利用保险公司成熟便捷的定损理赔机制,及时快速修复灾损农田,解决农田灾毁修复资金不足、程序多、恢复慢等难点问题,截至目前,已在全市60%的涉农县(市、区)推广农田设施灾损保险,仅永春县就为登记在册的895.85公里已衬砌水渠、763座拦水坝等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统一投保,累计理赔81批次,有效解决农田设施因灾损毁恢复难的问题。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