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同安区在农村污水治理工作中,聚焦“三提三效”,坚持进度和质量“两手都要硬”,并广泛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其中,各个村居都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提出有效针对农污处理的方案,这不仅形成了农村污水治理的“同安经验”,也让同安“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生动景象越来越凸显。
“正本清源”——塑造最美城中村
西塘社区沟墘村是一个典型的城中村,人口密度大,生活污水也多,加之村里有不少大排档等餐饮店以及理发店,产生的油污和毛发更不易排,这是他们农污产生堆积的“因”。
针对沟墘村的实际情况,同安区为沟亁村“量身打造”了一套治理方案。
首先通过设置隔油池、隔油器、毛发收集器等预处理设施,有效减少了油污、毛发堵塞排水管道的现象,并设计“三个端口”相互联动,将原本典型脏乱差的自然村改头换面,塑造成了最美城中村。
在收集端,采用源头治理、“五池”齐建的方式,推进化粪池、隔油池、毛发收集池、沉砂池公共倾倒池等“五池”建设。同时进行分散调蓄、初雨控制,在具备条件的位置设置分散式初雨收集调蓄池,最大限度收集初期雨水,减少污染物入河风险。
在建设端,充分发挥设计院牵头的EPC总承包模式优势,达到设计方案有效落地、施工工期有效缩短、治理成果有效实现的目标。
在运维端,由管养国企牵头,区市政园林、市场监管、执法、生态环境等部门及镇街、社区指定专人形成排水户监管快速联动机制,全面加强排水户排水行为巡查管理。
同时,同安区采用了智慧治理、以用促管的方式,形成治理闭环。目前已开展区级排水智能化管理平台试点工作,从系统平台上可以清晰地调取管网位置、建设资料、管养状况、维修记录等信息,并且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强化末端信息化建设,推动“一户一码”试点工作,从而实现精准处理管道问题。
“五全三和”治污水——共缔富美新乡村
三秀山村是厦门市最小的行政村,也是远近闻名的特色蔬菜生产基地。
麻雀虽小,但“五脏俱全”,同安区在三秀山村的农污治理上,采取了“五全三和”的方法,收到良好效果。
在“五全”治理方面,三秀山村坚持系统观念,实行全链条系统治理。具体可归纳为三大举措:点面结合,实现污水全收集、雨污全分流;高效管理,实现尾水全利用、治理全链条;宣传动员,实现村民全参与,对于积极配合村民适当予以奖励补助。
在“三和”协同方面,突出以人为本的污水治理原则,以人工智慧协和监管, 探索农村排水智慧管理模式;民生环境调和改善,探索农村家禽散养治理模式;生态景观和谐促进,探索水资源循环利用模式,实现了全社会共享三秀山村的美丽蜕变。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曾经一度被认为是“硬骨头”,但在同安区各个村居的共同努力下,绝大多数都初步实现了农污的有效治理,不仅让村庄“颜值”与“内涵”双双提升,更形成了具备典型性、可复制、可推广的同安模式。
山更绿、水更清,村容更美丽,让村民更受益。(同安区农业农村局,河长办)
编辑:陈志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