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福建省农业农村厅网站

春风拂鹭岛 沃野谱新章

我市加快建设厦门版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走具有厦门特点的农业农村现代化之路

来源:厦门日报 作者: 吴晓菁 张鹏 发布时间: 2025-02-14 16:48
相关文章:

  立春至,万象新。在厦门广袤的田野上,泥土散发着芬芳,与新生的绿意交织;整洁的乡村小道旁,古朴的民居与崭新的设施相映成趣;现代化的农业大棚里,科技与传统的融合为土地注入新的活力……2024年,厦门市农业农村局以乡村振兴为笔,以“三农”发展为墨,加快建设厦门版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持续夯实水安全保障基础,绘就了一幅推进厦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特色画卷。

  亮点1

  粮食等农产品供给稳定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2024年,厦门市全力守牢粮食安全底线,继续实施全国最优种粮扶持政策,粮食播种面积、产量均高于2023年,超额完成省下达的生产目标任务。在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中,厦门市荣获全省第三的优秀成绩。同时,“菜篮子”供应保障有力,全市蔬菜、园林水果、生猪等产品供应稳定。

  农产品质量安全继续保持较高水平,种植、养殖环节定量监测总体合格率达99.3%,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风险监测合格率98.7%(生产环节100%),翔安区庄家宝蔬菜专业合作社还被纳入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良好追溯监测试点。

  亮点2

  科技与改革双轮驱动

  一颗小小的种子让厦门的田野芳华无限、希望满满。如今,厦门市种业振兴步伐加快,2024年全市种业产值预估7.32亿元,农作物种子种苗产值达5.5亿元。厦门市还出台实施《厦门市加快种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承担国家花椰菜育种联合攻关项目,建成厦门进境种质资源隔离检疫基地,创新长周期农作物育种科研机制。

  农业设施装备水平不断提升,建成标准化设施农业大棚1800亩、高标准农田7100亩。创新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保险,保险覆盖范围全省第一。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均较上一年度明显提升。

  厦门市多元化投入机制不断完善,设立农业信保基金,累计支持农业经营主体80户,发放贷款89笔、12175.08万元。设立农业科技创新产业基金,重点投向现代农业。

  亮点3

  特色现代农业提质增效

  厦门市积极推进城郊型高附加值特色农业,加快翔安西岩山、同安天亿未来城等5个城郊农业重点片区试点建设,新认定市级农业龙头企业8家,6家企业入选2024全国农业企业500强,新培育省级“一村一品”专业村2个。“同安凤梨穗”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翔安火龙果”纳入“福农优品”百强名录。

  去年来,越来越多市民游客走进乡村,或采摘新鲜果蔬,或徒步乡野露营,或体验农耕研学。厦门市启动 “引客下乡”活动,策划生成24个项目,推出17个重点村居、24条乡村振兴主题线路,新增省级“美丽休闲乡村”3个,推动机关、企事业单位65.4万人次到乡村开展活动,助力重点村居引客147.28万人次、营收1.52亿元,引爆乡村人气。

  两岸农业融合发展走向深入,同安区获批设立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成立海峡两岸农业交流协会种业分会,举办海峡两岸农业交流系列活动,吸引了两岸种企和专家学者等广泛参与。

  亮点4

  和美乡村建设有序推进

  去年,厦门市全力推进试点示范项目建设,印发《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走具有厦门特点乡村振兴之路的工作方案》,全面完成全市193个村(居)科学精准分类,实施乡村振兴试点示范项目220个,完成投资3.18亿元。

  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厦门市出台农村房前屋后整治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5个试点村整治提升取得阶段性成效。

  乡村治理效能持续提升,厦门市在130个行政村推广运用“积分制”,在66个行政村推广运用“清单制”,推动出台《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宅基地和村民住宅建设管理的实施意见》。

  亮点5

  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拓宽

  去年,厦门市持续推动村集体和农民增收,投入各级财政资金8000余万元扶持发展集体经济项目,完成高素质农民培训2684人次。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行动深入开展,成立同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服务中心,扶持高校毕业生创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力度为近年来最大,共有3个案例入选全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典型案例。

  东西部协作和省内山海协作落实落细,上解援宁财政帮扶资金1.62亿元,启动帮扶项目30个,“两县一镇”共引导新增落地投产企业41家、实际到资额8.11亿元,“宁夏禾美电商帮扶车间案例”获评全球最佳减贫案例;签订厦龙两地农业合作协议,已围绕甘薯、铁皮石斛、百香果等产业展开合作。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