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公顷绿油油的玉米田,每株顶上炸开黄色的穗,乍一看不稀奇,问了才知道,每一排都是一个新品种,总共1300多排,也就是说,这里有1300多种玉米。这里是厦门百利现代农业科技园,是厦门同安台湾农民创业园(以下称“同安台创园”)的重要点位之一。如此大量的玉米品种,是3000多个品种优中选优的结果,最终流向市场的,仅3到5种。
在第26个中国记者节来临之际,厦门市记协携手同安区委宣传部举办2025年新闻大篷车“走进银城·唱响同安”主题调研系列采访活动,数十家中央媒体及省市主要媒体记者组成采访团,走进田间地头感受两岸融合发展以及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面貌。
“说是全球最大的甜玉米育种基地也不为过,因为在甜玉米的细分领域,没有比这更大规模的了。”厦门百利控股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曾明宝向记者展示一株编号为C6332的玉米,只见它差不多成年人高,玉米秆纤细,“虽细但韧,抗倒伏能力强,适合台风多的南方”。它身上还带着许多“台湾基因”。除了育种者曾明宝是台胞之外,它还专门前往台湾“历练”,对“玉米杀手”——褪绿黄化病毒有抗性。曾明宝说:“虽然大陆目前没有这种病毒,但台湾已经开始流行,我们提前培育抗性,以后遇到了也不会慌。”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株玉米浓缩着两岸农业融合发展的智慧。去年10月由农业农村部和国台办批复设立的同安台创园,聚集着台资农业企业76家,累计引进台湾农业优良品种300多个,拥有自主研发新品种近170个、种子种苗专利50项,目前正致力于打造闽台种业“硅谷”。
“未来,我们将继续以种子种苗为特色,加强与台农的联系,进一步出台更多吸引台农入驻的政策,打造两岸农业融合发展先行区。”厦门同安台湾农民创业园发展服务中心党组书记叶晓亮介绍说。在同安台创园,两岸农业技术深度交融的成果层出不穷。采访团一行还前往厦门农运来农业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厦门宁台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近距离感受福建珍珠苦瓜与台湾苹果苦瓜杂交而来的“秦朝苦瓜”、跨越海峡而来的“盆栽水果”等特色成果。不少媒体记者感叹,厦门正通过“种业振兴”走出独特的农业发展道路,成为广大台胞编织“田园梦”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