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福建省农业农村厅网站

东山县:村美民富产业兴 幸福生活“踏歌来”

来源:闽南日报 发布时间: 2024-05-27 17:52
相关文章:

  初夏的东山岛,海风徐徐,处处生机盎然。作为全省第二大海岛县,如今的东山城乡交通网立体纵横,乡村楼房鳞次栉比,教育、医疗、文化、市场、公园等公共设施在农村分级分布,“一主一次多中心”多层级的城乡一体化公共服务体系在全岛铺开,“一体两翼”的产业新格局已然形成,产业社区建设加快推进,形成5分钟至15分钟便捷可达的社区生活圈,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至1.5。

  近年来,东山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和“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按照省市部署要求,因地制宜构建县域均衡发展体制机制,打造“城乡融合、共富共美”的全域振兴新路径。全岛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公共服务越来越优质、群众生活越来越美好,先后获评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国家级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县、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等荣誉称号,正朝着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共同富裕阔步迈进。

  一句嘱托“城乡发展同频共振”。2001年7月15日,在东山县澳角村村民郭汉栋三层楼的新居里,时任福建省省长习近平正在召开一场特殊的座谈会。

  “澳角村已从‘三不起’蜕变为‘四看’。”时任村党支部书记林亚民向习近平描绘澳角之变以及当下的小康画卷,“以往‘三不起’:报纸订不起,电话费交不起,煤油灯点不起。如今‘四看’:看海面,满港新船;看地面,满村新房;看山面,郁郁葱葱;看人面,喜气洋洋。”

  听完汇报,全场笑了起来,习近平也很高兴。

  习近平曾在1996年10月的漳州调研中评价东山奔小康工作:“东山是全省第一批实现小康的示范县,各项工作开展不错。农业产业化的经验这里也是很突出的,有一批小康村、小康乡镇。”

  澳角村是其中之一。改革开放后,澳角村在全省率先实行渔业生产责任制,在农村小康建设中,又大力扶持发展大型钢质渔船和水产养殖业,传统落后的渔村华丽变身福建省重点渔区之一。

  汇报结束,一行人上楼参观。到了三楼,凭窗远眺,习近平描绘起新的小康蓝图:“以后农村的政策会一年比一年好。”

  20多年来,东山牢记嘱托、坚定信心、借势发展,一体推进、通盘考虑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重点从规划管控、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综合交通和市政设施等领域着手,实施“五个一体化”建设,全面赋能高质量发展。

  一张蓝图“城乡规划同质同网”。东山秉承“全空间、全要素”理念,坚持陆海统筹、城乡一体原则,因地制宜编制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城乡建筑景观风貌导则,科学谋划“县域统筹、以城带乡、城乡融合、一体推进”的空间布局。

  规划管控一张图。划定国土空间“三区三线”,把详细规划与村庄规划等相结合,打造全岛规划“一张图”,从规划管理层面破解城乡二元结构。

  公共服务一张网。统筹编制城乡交通、污水收集处理等专项规划,分级分类布局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生命公园等设施配套,构建城乡一体的公共服务设施供给体系。

  产业发展一盘棋。因地制宜、向海图强,培育和发展分工协作、特色鲜明的现代农业产业集聚区,构建“一极一带三区”现代农业产业空间布局。

  一县共富“城乡产业互融互促”。当前,东山正在实施“1663”强县富民工程,锚定“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县”目标,推动百亿集群、园区建设、文旅融合、水系连通、养殖升级、港口发展六大攻坚,聚力东台融合、文明创建、卫生健康、文化教育、人居环境、招商引资六大提质增效工作,做好组织、作风、资金“三大保障”,推动城乡要素互通、产业互融、居民共富。

  坚持政策驱动。坚持“联农带农”,落实“四定一督”机制,盘活农村资源资产,创新“跨村联建”“村企用工调剂”“公司+基地+农户”等模式,推进强村富民。

  坚持产业联动。发展“农旅+”“渔旅+”乡村旅游模式,推进“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和国家级农村电商示范县创建,让农产品“触网增收”,推动“产供销”全链条、“工农互促”等城乡多元融合。

  坚持人才带动。培育南埔村“谢谢里”新农人部落等7个农村创业基地,发挥乡贤促进会作用,吸引乡土人才返乡创业,提高乡村产业层次。

  一幅实景“城乡设施提档提质”。东山落实领导挂钩项目制度,引导资金、人才、用地用林用海等要素向乡村振兴领域倾斜。以环湾建设为出发点,统筹协调水、电、通信网络资源,编制市政一体化各项专项规划,加强城乡一体化工程建设,注重构建覆盖全岛的绿化、交通、供水、治污、环卫“五张网”。

  实施“一廊道三林区”木麻黄种植,推动岛外引水第二水源通水、城乡环卫市场化运营、道路提升,在全省率先实现“村村通公路、村村通公交、村村通自来水”“城乡污水一张网收集处理”。科学先进的基础设施网络为人民生活、产业升级、旅游服务提供了坚实保障。

  一份期盼“城乡服务共建共享”。东山着眼国际化高品质站位,全域统筹配置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公共开放空间,深入构建“一主一次多中心”多层级的城乡一体化公共服务体系,致力实施称心教育、暖心医疗、贴心养老、顺心乡风、舒心就业等“五心工程”,深化“名校带弱校”“名医工作室”“农村闲置房屋长期租赁”“三类人群增收”等工作机制,用好“两统筹、两统管”“四定一督”等办法,发挥乡贤促进会作用,为乡村治理赋能,推动农村“三资”管理、住房品质、人居环境、生命公园等民生实事深入人心,达到国家健康县创建标准,获评“中国长寿之乡”等荣誉。

  从城乡建设到城乡振兴,东山的乡村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全县61个村村财收入全部超过20万元,50万元以上村达32个,100万元以上村达22个。2023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110.83亿元,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32165元,连续15年全市第一,城乡居民收入倍差降至1.5,城乡差距持续缩小。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