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漳州市春耕备耕正陆续开展,各地进入农资购销繁忙期。连日来,漳州市农业综合执法部门紧盯农资市场,坚持“标本兼治、打防结合、属地管理”原则,把农资打假作为保障农资供应、保障粮食安全和维护农民群众合法权益的重要抓手,为春季农业生产保驾护航。
此次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针对农资生产销售重点区域、重点品种、重点环节,以及社会舆论关注和执法监管风险压力大的突出问题开展行动。专项治理行动采取“五维发力”监管模式,其中——
突出重点领域
重点对种子、农药、肥料等农资产品进行检查,紧盯城乡接合部、农资批发市场等案件易发、多发地区,着力打击农资下乡“忽悠团”、游商游贩兜售假劣农资、坑农害农等经营行为。
突出追根溯源
利用农资监管平台动态监管农资企业,开展农资线上巡查与现场核查,实现源头追溯、流向跟踪、动态监管、全程查处。
突出精准执法
加强农资质量执法抽检,重点针对生产经营环节7类对象和春耕生产中使用量较大的农药、肥料产品开展抽检工作,提升抽检的时效性、有效性和精准性。
突出农机安全
加强春耕农机安全宣传教育,消除农机安全隐患,遏制农机事故发生;严厉打击无牌证或伪造变造牌证、无证操作及违反规定载人等违法行为。
突出宣传引导
开展宣传活动,普及法律法规、识假辨假、科学使用知识,引导农民群众合理购买、科学使用农资产品,提升农民识假辨假、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
据初步统计,截至目前,漳州全市各级农业综合执法机构共出动人员2000多人次,检查经营主体700多家次,抽检农资产品57批次。利用数字化手段和农资监管信息平台优势,监管销售的农资产品16万余吨,常态化巡查农资购销台账400多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