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福建省农业农村厅网站

关于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第1431号建议的答复

来源:省农业农村厅 发布时间: 2024-08-04 15:43
相关文章:

访谈解读:

      闽农督函〔2024〕114号

答复类别:A类

 

陈光顺代表:

  《关于保护耕地的建议》(第1431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粮食安全的基石。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耕地保护工作,把保护耕地作为夯实粮食安全的根基抓紧抓实。近年来,我们坚持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配合管数量、负责提质量、参与控用途,切实加强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一、关于加大耕地保护宣传宣讲力度。一是加强传统渠道发布。在《农民日报》《福建日报》、广播影视等主流媒体广泛宣传粮食生产和耕地保护等重要政策,权威发布关于耕地保护、粮食生产的相关奖补政策。如在福建日报开设《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专栏,刊发《好“头等大事”,端牢“福建饭碗”》等专题新闻5篇。农业农村厅网站也及时发布耕地保护的相关政策,回应社会各界关切。二是拓展运用网络新媒体。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网络直播、短视频等新兴媒体平台,建设福建“131农业云”信息服务平台,开发推广“福建12316”等手机客户端,及时推送我省耕地保护、粮食生产等政策,提高群众知晓度,引导群众积极种粮。三是开展活动宣传宣讲。2023年11月,在将乐县常口村举办专场宣讲活动,遴选12名宣讲员开展《推动种业振兴 建设农业强市》《讲好“一粒米”的故事》等主题宣讲,并在福建电视台和网络媒体播。深化“两直两前”千村万户调研等活动,派出150多名干部深入70个涉农县(市、区)驻点乡村一个月,一线面对面宣讲耕地保护、粮食生产等政策。采取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开展“巾帼兴粮节粮”等系列宣讲活动,营造端牢饭碗、保护耕地良好氛围。

  二、关于坚决落实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一是建立耕地保护党政同责制度。2023年,制定出台的《省委常委会及其委员粮食安全工作职责清单》《省政府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年度粮食安全重点工作职责清单》,连续两年制定印发《2023年粮食安全重点工作清单》,对耕地保护领导责任、部门责任和分工等进行细化。二是压紧压实责任。2009年至2023年,每年由省、市、县、乡政府主要负责人层层签订年度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将各项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层层分解下达,逐级压实耕地保护责任,牢牢守住耕地红线。三是加强监督考核。省政府办公厅印发《进一步加强耕地保护监督工作方案》,从健全完善耕地保护考核机制、严格控制建设项目占用耕地、全面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加强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持续推进耕地质量建设性保护、建立完善耕地执法监督机制等6个方面,逐级监督考核,推进耕地保护工作落实落细。

  三、关于严格执行国家土地政策法规。一是落实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和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2022年我厅印发《关于进一步衔接做好已建高标准农田划为永久基本农田工作的通知》,将高标准农田及时纳入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库或直接划为永久基本农田,2019-2023年我省建成高标准农田605.2万亩,其中60.9%在粮食生产功能区范围内。二是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大投入力度,2023年将亩均各级财政补助从1600元提高到2400元。强化建后管护,省级财政安排3500万元管护资金、统筹6000万元省级土地出让收入,督促市县两级财政安排管护资金,支持农田设施维护和灾毁农田修复。2023年,全省建成高标准农田118万亩、超额完成90万亩年度任务,累计建成1000万亩以上、占耕地总面积的71.5%。三是深入实施地力提升工程。开展土壤酸化治理,推广绿肥秸秆还田、测土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等措施,持续培肥地力,不断提高耕地质量等级。

  四、关于加大耕地保护监测监管。一是完善耕地质量监测网络。建成国家、省、市、县四级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456个,改造升级土壤墒情监测点28个,建设集“自动监测功能区、耕地质量监测功能区、培肥改良试验监测功能区”和“墒情、地情、肥情、环情”于一体的“三区四情”监测点11个,涵盖全省不同土壤类型、种植制度和70个涉农县(市、区)。二是开展数字农田建设。综合运用大数据、卫星遥感等信息化技术手段,着力构建一体化高标准农田数字监管体系,打造可覆盖农田建前规划、建中监管、建后管护全过程的数字管理模式。目前,全省70个县已启动“数字农田”管理平台创建,基本实现主要涉农县全覆盖。三是加快推进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查明福建省土壤类型及分布规律,查清土壤资源数量和质量等,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建设等重大政策制定提供决策依据。

  五、关于加大撂荒地复耕力度。一是支持山垅田复垦复耕种粮。2023年以来,省级每年统筹3000万元以上资金,对山垅田复垦复耕种粮,每亩最高补贴1000元(可同时享受其他相关政策)。将符合立项条件的撂荒耕地,优先纳入高标准农田新建或改造提升项目范围,支持快速修复灾损设施,防止耕地因灾撂荒。二是开展撂荒耕地认领认种。开展“我在乡间有亩田”活动,发动全省各级机关单位自愿认领认种撂荒耕地,认领订单重点向复垦种粮面积较大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集中,仅2023年全省就认领耕地5万多亩。三是推广撂荒耕地有效利用途径。鼓励烟叶种植地区将烟叶扩种指标与撂荒耕地复垦挂钩,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由国企兜底复耕,积极推广“农耕保姆站”“党支部+农场+农户”等模式,探索防止耕地撂荒有效做法,不断加大撂荒耕地复耕和利用力度。

  六、关于大力支持和发展现代农业。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坚持走特色路、打特色牌,实施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3212”工程,构建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一是注重规划引领。立足农业资源多样性和气候适宜优势,科学把握差异性,遵循发展规律,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林则林,因势利导、因地制宜,重点以创建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一村一品”专业村为抓手,加快优势产业向适宜区域集聚发展,推动地方“小特产”升级为“大产业”。目前,全省累计创建省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27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19个、农业产业强镇84个、“一村一品”专业村970个,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显著提升。二是注重创新驱动。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完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加快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增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能力,给产业插上科技的翅膀,推进高科技赋能乡村产业“内涵式”发展。目前,全省每年培训高素质农民10万人次以上,设施农业面积超过240万亩,主要农作物和畜禽良种覆盖率达98.5%以上,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提高到74%以上。三是注重融合发展。突出加工增值、品牌营销、产品流通、功能拓展,大力发展农产品场地初加工,完善配套冷链物流设施,推进“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促进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升级发展,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目前,全省累计建成农产品产地初加工中心1400多个,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到3: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5:1),水果、蔬菜等冷链覆盖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农产品网上销售额位居全国前列,农业产业链增值收益20%以上留在农村、留给农民。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严格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加大耕地保护宣传力度,加强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深入实施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工程,牢牢守住保障粮食安全底线,充分发挥“压舱石”作用。

  感谢您对“三农”工作的关心和关注。敬请今后多提宝贵意见,给予我们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领导署名:陈明旺

  联 系 人:林文玉、许乾坤

  联系电话:88527803、13625072519

  

 福建省农业农村厅

                                  2024年5月10日

  (此件主动公开)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