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农督函〔2025〕110号
答复类别:B类
陆盛彪代表:
《关于推广有机肥施用大力发展循环农业的建议》(第1066号)由我单位会同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等单位办理。现将有关情况汇总答复如下:
福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全面部署推进畜禽粪污等农业废弃物回收利用,支持以畜禽粪便为原料加工生产有机肥,大力推广应用有机肥,促进种养结合、农牧循环发展。2016以来,累计投入省级财政资金1.7亿元,开展商品有机肥示范推广项目,补助标准从每亩50元提高到100元,补助范围从耕地扩大至茶果园。2018-2024年,累计投入省级以上财政资金10.6亿元,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及提升工程92个,建设完善粪污收集、贮存、运输、加工和利用等设施装备。积极争取中央财政资金支持,累计投入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科学施肥增效等中央项目资金3.6亿元,支持有机肥推广应用。同时,培育国家级生态农场33家、省级生态农场29家。其中,3个生态农场、2个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案例入选全国推介名单。
您的建议对推广有机肥施用、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很有借鉴意义,我们将认真研究梳理、吸收采纳。下一步,我们将从四个方面着手,探索创新有机肥推广应用的新模式、新机制,不断提升我省生态循环农业建设水平。
一、关于不断创新激励机制。一是争取资金支持。会同财政等部门,积极争取政策、资金支持,建立健全有机肥生产、推广、应用奖补机制,引导生态循环农业发展。二是探索差异化补助。组织相关专家,深入蔬菜、粮食等主产区开展调研,探索建立有机肥施用差异化补助标准,加大蔬菜主产区有机肥施用补助力度。三是创新散户补助。探索整村推进有机肥施用补助方式,以村委会为主体,整合全村农户进行申报,按面积发放补助资金。四是出台扶持政策。加快研究出台扶持有机肥生产使用的政策措施,在资金、用电、用地等方面,提高企业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积极性。
二、关于完善强化第三方服务质量。一是创新长效补助机制。积极推行畜禽粪污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市场化机制,大力培育发展农业废弃物处理利用市场主体,推行受益者付费、专业化处理、市场化运作的第三方治理模式,探索建立农业废弃物收集、存储、运输、处理和综合利用的长效补助机制,促进农业废弃物转化增值。二是加强技术指导服务。深入屏南、福清等蔬菜主产区开展专题培训,根据土壤肥力,明确蔬菜有机肥投入推荐用量指导标准。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现场讲解演示蔬菜、粮食等作物水肥管理技术要点,促进有机肥施用精准化、绿色化、专业化。
三、关于大力发展生态农场建设。一是加快培育生态农场。采取科学评价、跟踪监测和指导服务等方式,遴选培育现代高效生态农业市场主体,总结推广生态农业建设技术模式,探索构建生态农业发展扶持政策,加快建设一批产地绿色、产品优质、产出高效的生态农场。二是建立健全奖惩机制。加强生态农场动态管理,对充分发挥领头羊作用的生态农场,在有关涉农项目中给予倾斜支持;对未能发挥领头羊作用的生态农场,限期督促整改,直至取消资格。
四、关于不断提升科技赋能。一是加大科技攻关力度。聚焦畜禽粪污处理、资源化利用、低碳控氮堆肥、高效有机肥等关键领域,组织高校、科研院所与龙头企业开展技术攻关,熟化技术模式集成,赋能生态循环农业发展。二是培育造就乡土人才。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培育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的新农人、乡村指导员,形成“一乡一村一专业一人才”格局。三是完善科特派制度。围绕产业发展需要和农民生产需求,选派一批理论水平高和实践操作经验丰富的农业专家,深入农业农村第一线,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赚,推动农业科技成果得到进一步转化利用。四是加强宣传培训指导。充分运用各类媒介,采取优秀案例发布、短视频展播等方式,大力宣传推介有机肥施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生态循环农业建设等有效模式和优秀案例。举办“百县千乡万户”科学施肥培训、“百名专家联百县”科学施肥指导活动,打通科技进村入户“最后一公里”,加快科学施用有机肥、粪污还田利用等先进实用技术推广应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感谢您对“三农”事业的关心。敬请今后多提宝贵意见,给予我们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领导署名:陈明旺
联 系 人:邱昌颖、张世昌
联系电话:0591-87854312、88011260
福建省农业农村厅
2025年4月28日
(此件主动公开)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