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农督函〔2024〕183号
答复类别:B类
兰行远委员:
《关于我省建立以“茶”为媒,构筑“海丝”国际交流合作新桥梁的提案》(20241095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搭好汉语国际推广的快车”。一是积极开展对外茶文化培训。自2020年武夷星开启国际茶文化传播志愿者项目以来,我们通过邀请外国友人参加大红袍文化节、国际无我茶会、大红袍市集、春茶制茶体验等活动,让志愿者学员充分了解和体验武夷山茶文化。目前,已拥有33个国家65位国际茶文化推广志愿者,辐射全球15万人。二是推动涉茶农遗传播。配合做好“一带一路”国家农业文化遗产管理与保护研修班和泰国重要农业遗产系统管理保护能力建设研修班相关工作。5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20名学员和24名泰国官员和技术人员分别赴福州、安溪和福鼎学习,通过专家授课,茶叶品鉴、茶艺表演欣赏,以及实地考察、与茶叶制作技艺传承人交流等方式,多角度直观感受中国茶文化魅力和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实践。三是搭建国际茶文化平台。自2019年起连续4年举办海丝茶文化论坛,活动以“福茶”为媒介,搭建“福”文化及“福茶”文化与海丝沿线国家及各国朋友常态化对话、交流、互鉴的平台。论坛累计邀请驻华使节、国际友人、海外华侨华人、海内外茶界专家学者、茶企茶商、青年网红代表等近40个国家和地区800余人参会。
二、关于“继续开发茶文化旅游”。一方面,积极推动茶庄园建设。依托产业强镇、“一村一品”专业村等平台,安排省级以上财政资金4亿多元,扶持建设茶庄园、特色小镇等一批茶叶三产融合发展项目,培育集生产、加工、营销、品牌、文化、旅游等为一体的现代茶业新业态。目前,全省已建成华祥苑茶庄园、品品香茶庄园等各类茶庄园70多个。一方面,持续深化茶文旅融合。依托武夷山双世遗和国家公园“金字招牌”,创优文旅场景,提升100家茶主题酒店民宿,推出茶宴茶膳、茶乡疗愈、山盟海誓、围炉冰茶、点茶非遗体验、喊山体验官、星空营地等年轻化、时尚化旅游产品;打造6座最佳茶庄园、30个大众茶馆、122个武夷山水·茶空间;形成“住有茶宿、吃有茶宴、行有茶径、泡有茶汤、赏有茶戏、学有茶艺”的茶文旅融合体系。
三、关于“联合多方力量,加强研究与交流合作”。一是深化“侨”的桥梁纽带作用。2016年以来,先后在14个国家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开展“闽茶海丝行”活动,并设立16个“闽茶文化推广中心”,两次到访华侨众多的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并各设立两个“闽茶文化推广中心”,特别是2023年“闽茶海丝行”马来西亚站活动以茶会形式举办,通过工夫茶泡饮方式呈现多彩闽茶魅力,中马两国茶人共叙乡情。二是开展“茶与酒”国际交流活动。认真践行“茶和酒不是不可兼容的”思想,在法国巴黎举办“佳茗美酒·香溢巴黎”茶酒对话活动,中法企业家围绕茶文化与葡萄酒文化、茶业庄园与葡萄酒庄园、农产品及茶叶贸易等内容开展交流,相互学习借鉴。三是加强人才培养。联合福建农林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面向茶叶产业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及种植大户等开展为期1年的“四个一”(一星期线上学习、一个阶段集中授课、一系列考察互访、一名导师帮扶指导)系统培育,打造一批茶产业专业人才队伍,目前累计培育“头雁”1108名。
四、关于“深化茶业供给侧改革,大力发展现代化产业”。推动“产教融合”。今年6月,全国三茶统筹产教融合共同体在福安成立,该共同体是由福建农林大学、宁德职业技术学院和福建品品香茶业有限公司共同牵头,成员单位包括北京、江苏、浙江、安徽、福建等15个省份的7所本科高校、17所职业院校、4家科研院所、5家行业协会和36家企业,旨在通过整合“政行企校研”多方资源,推动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的统筹发展与职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建立“产学研”体系。目前,我省已建立中国白茶研究院、中国乌龙茶研究院等2个“产学研”体系。其中,中国白茶研究院由福建农林大学和福鼎市政府共建,研究院与茶产业链体系已经合作开展了福鼎白茶产地溯源与年份判别、白茶标准制修定和宣贯、大数据采集与培训、生态茶园示范基地评选等相关工作,并取得了初步进展;中国乌龙茶研究院由安溪县人民政府和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共同设立,将依托中茶所优势,共同服务和推动福建乌龙茶高质量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利用汉语国际推广优势,与海外孔子学院等机构对接我省茶艺、评茶培训机构,继续办好国际性农遗研修班和海丝茶文化论坛,实施万人培训计划,深化“闽茶海丝行”等活动,打造闽茶文化交流对外窗口,全面提升闽茶文化世界影响力。
感谢您对“三农”事业的关心。敬请今后继续多提宝贵意见,给予我们更多支持和帮助。
领导署名:陈明旺
联 系 人:翁定河、张雯婧
联系电话:0591-88016963、87812603
福建省农业农村厅
2024年7月15日
(此件主动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