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农督函〔2024〕202号
答复类别:B类
杨昇委员:
《关于补齐农田退水治理短板,助力我省流域水质提升的提案》(20241241号)由我单位会同省生态环境厅、水利厅等单位办理。现将有关情况汇总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高度重视水生态环境修复和保护,持续推进幸福河湖建设,大力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积极开展高标准农田“灌排化、机械化、田园化、生态化、数字化”建设,把绿色发展导向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2023年,我省实施建设安全生态水系305.7公里、生态清洁型小流域109.09公里,河湖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主要流域国控断面优良水质占比99%、升0.9个百分点,优良水、优质水占比均为2018年实施国家监测以来最好年份,南平全域推进环武夷山带11条河流全部创建五星级幸福河湖。
一、关于“建设指挥架构,部门协同联动”。一是推动出台《福建省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福建省水污染防治条例》《福建省土壤污染防治条例》,推广发展生态农业、科学控制化肥和农药管控等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要求,推动农田退水源头管控。二是实施《福建省“十四五”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明确“开展农田生态沟渠、污水净化塘等农田氮磷生态拦截设施建设,实施重点区域农田退水治理”工作要求。2023年,南平建阳、光泽等地已开展生态氮磷截污沟等试点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三是印发《进一步强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十条措施》,将畜禽粪污治理转型升级和污染防治纳入地方党政领导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考核,推动各地加快畜牧产业绿色转型升级和畜禽粪污规范还田利用。
下一步,我们将加强各部门沟通联系,聚焦生态保护、农田退水治理等方面,开展联合调研督查,待国家成立农田退水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和出台《加快推进农田退水治理行动规划》后,我们及时对照成立省级领导小组并出台我省农田退水治理规划,为生态省建设贡献力量。
二、关于“聚焦重点流域,全程科学治理”。一是组织实施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2023年共实施17处大中型灌区,其中,南平市实施了建瓯小松等4处中型灌区,通过渠道防渗改造等措施,提高灌溉用水效率,推行农业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加强农业用水管理,减轻农田退水压力。二是推进高标准农田生态化。 在高标准农田“五化”建设项目区,利用现状自然沟渠、池塘,或修建生态沟渠、农田退水净化池等,形成生态沟渠吸收、农田退水净化池塘净化吸收的农田退水氮磷梯度降解系统。三是坚持源头减量。以改善农村水环境质量为目标,聚焦重点流域和重点区域,完成年度314个村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推动农村生活污水就近就地资源化利用。四是严格过程管控。推进化肥减量化,巩固提升测土配方施肥,推广精准高效施肥模式,综合采取有机肥替代化肥、绿肥种植、秸秆还田等措施,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化肥施用,全省农用化肥使用量连续7年负增长,2016-2023年减幅达27.9%。推进农药减量化,开展绿色防控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使用高效新型植保机械,提高病虫害防治效果,提升农药利用率,农药使用量每年比上年减少2%以上。五是强化末端处理。在全省布设375 个国、省控断面和403个小流域断面以及163个地下水点位定期开展水质监测,发现问题及时溯源排查,推动问题整改。实施耕地土壤污染成因分析、农用地安全利用等10个项目,总投资9300万元,扎实推进耕地污染防治。将河湖缓冲带等纳入《福建省水污染防治项目储备库入库指南(试行)》重点支持范围,“十四五”以来,在农田退水区、生活污水厂下游等地推动建设河湖缓冲带192公里。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推动农田退水研究治理,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推进农业投入品减量增效,巩固提升流域水环境质量,推动建设美丽田园、美丽河湖、美丽福建。
三、关于“强化科研合作,提升治理效果”。聚焦我省耕(园)地质量提升关键技术难点和堵点问题,组织实施了一批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实行“揭榜挂帅”“竞争择优”等方式,组织涉农高校、科研院所、农技推广机构以及农业企业,采取“一产业一团队”“一品种一团队” 等组织模式,开展协同攻关、集成配套和示范推广,为加快耕(园)地地力提升和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引导和鼓励农业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合申报相关项目,加强农田退水技术协同攻关与推广应用,推介发布一批主推技术,打造一大批高标准农田“生态化”示范基地,切实提升农田退水治理实效。
四、关于“做实要素保障,打造南平样板”。一是加快推动南平国家级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建设。2017年以来,省级财政累计投入2850万元支持南平开展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建设,南平市“五节一循环”工作在整市域创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进展评估中位列首位,《闽江流域源头“五节一循环”生态农业发展实践》获中国农业绿色发展研究会科学技术三等奖。二是积极开展农田退水试点。整合各部门项目资金,积极开展氮磷截污沟、河湖缓冲带、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设计研究,通过研究不同植物对氮磷吸附的能力,形成全省截污吸附工程设计规范。在符合条件的高标准农田“五化”示范项目区,下游修建泵站、水闸,取用农田退水重新返田灌溉,实现循环再利用。三是打造推广新模式。借鉴浦城“农旅融合”、武夷山市五夫镇农田建设和水利等项目有效结合等模式,大力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田园生态改善有机融合,将农村水流域治理与生态保护、产业发展、文化传承相结合,深度融合现代绿色农业、旅游、健康养生、生物、数字信息、先进制造、文化创意等产业,完善水系设施,为农田退水提供设施条件。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强项目统筹,在南平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流域源头等环境敏感区推广政府主导管理的生态农业模式,加快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科研项目研究,研究适合我省地形地貌的氮磷截污沟、河湖缓冲带、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设计规范,为全省农田退水治理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感谢您对“三农”工作的关心关注。敬请今后继续多提宝贵意见,给予我们更多支持和帮助。
领导署名:陈明旺
联 系 人:林文玉、许乾坤
联系电话:0591-88527803、86120695
福建省农业农村厅
2024年7月23日
(此件主动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