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农督函〔2025〕69号
答复类别:B类
福建师范大学委员小组:
《关于加快推进我省新型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提案》(20251150号)收悉。所提的建议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对推动我省农业基础设施发展具有重要参考借鉴作用,我们将在今后工作中认真研究吸纳。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在加大数字农业建设方面。我厅高度重视农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按照“生产智能化、管理可视化、营销网络化、产品可追溯”的发展思路,围绕茶叶、食用菌、水果、蔬菜、畜禽等优势特色产业,重点推广智能温室、水肥一体化、远程控制、产品溯源管理等新技术新装备。2024年全省建设数字农业创新应用基地10个、农业物联网应用基地300多个,有力促进数字技术与农业深度融合。下一步,我厅将持续推动智慧农业发展,建设一批数字农业创新应用基地和农业物联网应用基地,促进农业全链条数字化改造提升。
二、在提升农机装备水平方面。一是于2023年启动实施农业核心技术攻关,印发农业科技攻关方案,立项开展现代农机装备、农业核心种源、农业关键技术等14个专项33个重点攻关项目,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各项重点任务有序推进。二是完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将农用无人机、农机作业监测终端、辅助驾驶(系统)设备等数字智能装备纳入农机购置补贴范围,2024年共补贴购置农机装备10.5万台(套),普及推广工厂化育秧、高速插秧机等一批先进装备。下一步,我厅将适时把符合农机购置补贴条件的数字智能装备纳入农机购置补贴范围,加快推进农机向制造智能化、产品智慧化、操作无人化方向发展。
三、在提升应用服务水平方面。我厅以福建“农业云131”信息工程为基础架构,积极打造“一中心、三应用、一平台”。“一中心”即“农业农村大数据资源中心”,“三应用”即“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3大板块信息化应用系统,“一平台”即“农业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目前已建成业务系统18个,涵盖种植业、畜牧业、农业机械、农产品质量安全、品牌农业、乡村振兴等业务领域,数据记录8.23亿条,平台实现单点登录、多点会商、互联互通、开放共享。下一步,我厅将加快推进福建“农业云131”信息工程(二期)项目建设,持续向省公共数据汇聚共享平台汇聚农田管理、农作物品种管理、农机试验鉴定、植物检疫等相关业务数据,进一步促进农业生产经营、农村社会管理等涉农信息协同共享,加快构建全省农业农村数据资源“一张图”,提升现代农业管理决策水平。
四、在创新农业产业融合方面。一是建设福鼎白茶大数据中心,打造茶农、茶企、茶青经纪人三位一体的茶园数据信息库、溯源系统,通过无人机遥感、测绘、“天空地”一体化物联网技术,实现茶园信息与茶农信息精准关联,凭发放茶园信息卡销售茶青,可视化、数据化茶青交易情况,规范全市茶园面积管理及茶业交易,实现对福鼎白茶产品生产流通全程监管。二是打造古田食用菌产业大脑,积累数据量近5亿条,协助400家食用菌产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通过构建全链条数字化服务体系,为逾6700位菇农、企业等提供技术培训、专家咨询、招工服务、菇棚租赁及补贴申报等便捷服务。下一步,我厅将围绕县域特色产业,重点支持平和蜜柚、“福九味”道地中药材等产业建设数字化平台,构建以物联网、智能化为核心的精准作业技术系统,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设施农业生产技术系统,以大数据、云计算为核心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技术体系。
五、在提升应对防范化解自然灾害能力方面。一是会同发改、财政、自然资源、海洋渔业等部门印发《关于发展现代设施农业的实施意见》,制定种植、畜牧、渔业、食用菌等6个专项实施方案,持续推进现代设施农业集约化、标准化、机械化、绿色化、数字化发展。二是联合省气象局围绕果树、蔬菜、茶叶等特色优势产业,在漳州、福州、南平等地建设国家级气象服务中心1个、省级气象服务中心2个,分区域、分作物、分灾种、分时段开展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下一步,我厅将积极配合省气象局建设现代农业气象保障系统V2.0,开展水稻制种、武夷岩茶气象服务,建设热带水果、水稻安全等气象服务保障系统,推进数字化农业气象服务系统等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
六、在培养新型智慧农民方面。一是积极引导计算机、信息技术等数字人才向乡村流动,2023年武夷学院新增获批智慧农业本科专业,省内8所高校设置农业智能装备工程、智慧农业等新农科本科专业点44个、本科在校生10055人。二是在福建农林大学开展高素质农民本科学历继续教育试点,不断提升高素质农民文化素质和创业创新能力,2024年新增招收大专以上学历学员2248名,其中本科学历学员300名。三是实施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面向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家庭农场主、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等带头人,设置电商直播、市场营销等课程,提升带头人电商运营技巧和策略,目前已培育“头雁”1621名。下一步,我省将持续深入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聚焦技术技能水平、产业发展能力、综合素质素养提升,加强“新农技”“新农商”“新农创”“新农匠”等培训,力争2025年培育高素质农民3万人以上。
领导署名:陈明旺
联 系 人:陈 洪、王 昕
联系电话:0591-87845326、87831671
福建省农业农村厅
2025年4月9日
(此件主动公开)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