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福建省农业农村厅网站

关于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20251029号提案的答复

来源:省农业农村厅 发布时间: 2025-05-14 16:49
相关文章:

访谈解读:

  闽农督函〔2025〕73号

   答复类别:A类

 

姚丽云委员:

  《关于支持食用菌种业发展的提案》(20251029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加强食用菌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方面。

  近年来,我厅高度重视食用菌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一是积极打造保护平台。目前,我省食用菌种质资源保存利用具备很好的平台支撑。依托省农科院食用菌所建成国家食用菌种质资源库、福建农林大学建成福建省农业微生物种质资源库,收集保存了大量的食用菌种质资源,为食用菌创新研发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强化项目资金支持。2022至2024年,共安排省级以上财政资金220万元,支持省级以上保护单位开展食用菌资源收集引进、繁殖更新、编目保存等工作。同时,注重食用菌地方品种原地保护利用,支持长汀茯苓等种质资源提纯复壮。三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培训。邀请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省种子协会等专家,对各级种业管理人员、科研育种单位、企业,开展植物新品种权保护专题培训,指导育种者申请新品种认定和品种权保护,增强维权意识。

  下一步,我厅将开展食用菌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利用3年时间,摸清我省栽培、野生食用菌种质资源家底、本底,继续支持食用菌种质资源保护单位开展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

  二、关于“加强食用菌新品种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与推广工作”方面。

  近年来,我厅从搭平台、建基地、强监管三方面持续发力,不断完善食用菌种质资源创新体系,着力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一是构建产学研用融合创新平台。依托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种业创新与产业化、省现代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等项目,搭建食用菌种业创新与企业创新深度融合平台,吸引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食用菌生产经营主体,福建农林大学、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以及深耕一线的农技推广部门踊跃参与,合力推动食用菌种业创新不断取得新突破。据统计,2021年以来,全省认定食用菌新品种34个,其中:杏鲍菇新品种“农嘉杏1号”逐步替代进口品种,有效降低对国外品种依赖;茶树菇新品种“福茶1号”,成功解决长期以来茶树菇工厂化栽培专用品种缺乏问题。二是打造多元基地。加强现代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在全省布局55个秀珍菇等食用菌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基地,全方位展示前沿研发成果,为种植户提供实地学习平台。常态化举办技术培训与现场指导,助力种植户精准掌握新品种优势与栽培要点,加速推动新品种在全省的普及应用。三是强化菌种质量源头监管。积极推进菌种生产经营管理工作,引导企业从菌种审慎筛选、生产环境把控、生产流程操作等全环节严格规范执行标准,全省食用菌主产区已基本建成省、市、县三级菌种管理服务体系,全省持证生产经营企业达82家,菌种市场专业化、规范化水平持续提升。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深化食用菌种质资源创新发展战略布局,持续深化产学研用合作,力争培育出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适应市场多样化需求的优质食用菌新品种;实施现代菌业提升工程,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鼓励符合条件的市县申报国家级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完善菌种质量监管体系,严厉打击假冒伪劣菌种,进一步净化菌种市场环境。

  感谢您对“三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敬请今后继续多提宝贵意见,给予我们更多支持和帮助。

 

  领导署名:陈明旺

  联 系 人:林金华、黄 杨

  联系电话:13515027108、18950458649

  

福建省农业农村厅

  2025年4月14日

  (此件主动公开)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