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农督函〔2025〕169号
答复类别:A类
省工商联:
《关于锻造水稻种业“芯片”助力乡村振兴的提案》(20251242号)由我单位会同省农科院、省人社厅等单位办理。现将有关情况汇总答复如下:
一、关于完善政策扶持,深化机制探索。近年来,我省不断加强政策保障支持种业发展,出台关于推进种业振兴行动的若干措施,建立种业振兴行动部门工作协调机制,农业农村部门牵头抓总、各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协同推进工作,明确支持企业联合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开展育种攻关,联合培养育种人才,加大科技成果转化政策落实力度,完善收益分配机制。2017年起,我省启动种业人才发展和科研成果权益改革试点,不断探索深化种业产学研机制。如福建六三种业有限责任公司由三明市农业科学院、三明市农林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等13家单位共同持股,六三种业以独占许可经营方式优先选择三明市农科院选育的新品种,有效推动种业科研成果转化。同时,我省积极支持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建设,建成福建省农业生物种质资源库和一批国家级、省级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单位,开展种质资源收集、保存、鉴定、创制,支持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种业企业开展育种攻关,在优质稻、鲜食玉米、白色金针菇、花椰菜等品种选育上取得突破。
二、关于搭建平台,提升创新水平。一是积极推动各地与国家龙头企业、科研单位合作共建,先正达集团中国与我省国家级制种大县建宁县达成县企共建,旗下中种集团福建农嘉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作为落地建宁开展具体合作的主体,建成了先正达集团中国水稻种子供应链创新中心。二是不断加强种业研发平台建设,建成了农业农村部华南杂交水稻种质创新与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作物遗传育种与综合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一批种业创新平台。三是持续实施四轮种业创新与产业化工程,组织我省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企业开展联合育种攻关,充分发挥科研单位在育种资源、技术和人才方面的优势,以及种业企业在市场、机制、资金上的优势,优化种业科研资源配置,推动形成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育种创新体系。在第四轮项目中设立优质水稻育种攻关与产业化工程子项目,由省农科院水稻所、福建农林大学、三明市农科院、科荟种业等科研单位和企业开展联合育种攻关,鉴定、创制了抗性、粒型和香味等性状优异的水稻种质资源,育成的“福香占”“野香优669”等品种荣获全国优质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金奖,有效提升水稻育种创新实力。
三、关于整合资源力量,做强种业经济。我省不断加大种业企业扶持力度,实施福建省种业企业培优项目,支持企业提升科研育种、生产加工等基础设施条件,引导企业加大育种研发经费投入、适度扩大生产经营规模、规范生产经营行为、增强品种自主选育及推广能力。鼓励有实力的企业通过并购、重组做强做大,如永富农业、华谷高科、中厦种籽等我省优势种业企业均通过收购省外种业企业的方式壮大企业规模、提升综合实力。2024年以来,我省新增3家国家级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总数提升至5家。同时,着力推动制种基地与种业龙头企业合作共建,先正达集团中国、隆平高科、大北农集团等全国水稻种子头部企业全部在我省建立稳定的种子基地。支持制种基地发展种子加工、仓储,建设种子加工生产线、种子区域仓储物流中心,目前,种子实现初加工100%、精加工30%以上。
四、关于加强农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近年来,我厅积极培育休闲农业品牌,指导各地深入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引导发展农业观光、农耕文化展示、农业科普教育等业态,已累计培育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8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86个,推介福建省美丽休闲乡村和美丽休闲农业点491个,有效发挥了我省休闲农业助推乡村振兴作用。省人社厅着眼乡村旅游人才培养,组织开发“乡村旅游讲解”专项职业能力考核项目,支持乡村文化旅游业发展。各地积极探索种业与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互动融合,如,三明市建宁县溪口镇枫元村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发展“农业+旅游”新业态,培育稻田小火车、精品民宿、研学基地等农旅项目,举办“尝农事,庆丰收,晒记忆”等文旅活动,延伸“水稻种业经济”产业链;尤溪县将联合梯田传统水稻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与旅游开发相结合,深度挖掘梯田文化内涵,举办开耕仪式、丰收节等主题活动,开发插秧体验等农事项目,探索农旅融合发展路径,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强化政策保障,建立健全产学研协同的种业创新体系,打造高水平的种业研发平台,扶持优势种业企业发展,提升水稻制种基地建设水平,指导各地围绕水稻种业等当地特色产业,积极发展休闲农业,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感谢贵单位对“三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领导署名:陈明旺
联 系 人:林金华、陈桐彤
联系电话:0591-87762135、87848374
福建省农业农村厅
2025年7月8日
(此件主动公开)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