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农督函〔2025〕174号
答复类别:B类
柳公立委员:
《关于加快乡村文旅经济发展促进乡村振兴的提案》(20251300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挖掘和保护乡村文旅资源的建议
近年来,我厅坚持按照注重保护、体现特色的原则,充分挖掘乡村历史、民俗、民居文化、红色文化、美食等资源,保护并科学有序发展文化创意等产业,着力推动休闲农业发展,培育福建休闲农业精品品牌。截至目前,已培育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8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76个,推介福建省美丽休闲乡村和美丽休闲农业点491个,入选中国美丽乡村休闲旅游精品线路50余条,促进了我省休闲农业发展水平提升。
下一步,我厅将继续引导地方挖掘和发挥乡村生态环境和旅游文化优势,新培育一批休闲农业重点县、美丽休闲乡村、美丽休闲农业点,打造休闲农业特色品牌,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二、关于强化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建议
我厅深入实施乡村振兴“十大行动”和“千村示范引领、万村共富共美”工程,持续深化“五个美丽”建设,引导各地立足各地资源禀赋、生态环境、历史文化等优势,有效推动文物古迹、传统村落、民族村寨、农业文化遗产等融入乡村产品开发,促进农业产业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打造差异化的乡村旅游产品。2024年底,全省累计建设美丽乡村庭院14.1万户、美丽乡村微景观4.4万处、美丽乡村公共空间8983个、美丽田园3394片和美丽乡村休闲旅游点923个,打造120条各具特色的乡村振兴精品线路。同时,以实施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3212”工程为抓手,培育平潭综合实验区君山镇北港村等51个以乡村旅游为主导产业的省级“一村一品”专业村。
下一步,我厅将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大力实施“千村示范引领、万村共富共美”工程,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加强不同地区间、产业间、部门间的合作,推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促进多产业多业态融合发展。
三、关于加强乡村人才培养的建议
我厅会同有关部门加大政策引导和项目支持,出台《关于加快“新农人”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全力推动“新农人”投身乡村振兴与乡村文旅经济发展。一是培强创业平台。支持各地用好乡村振兴示范、传统村落、产业强镇等项目资金,积极盘活农村闲置土地、房屋等资源,打造人才聚集创新创业平台,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乡村民宿等新模式、新业态。组织优秀“新农人”进校园分享创业经历,活动线上线下同步开展。9所高校500多名师生参与现场活动,线上直播观看量超132.8万,主流媒体报道图文曝光量达870.6万次,营造良好氛围。二是深化人才培训。2013年起率先启动学历提升工程,选送农村种养大户、村主干、合作社负责人等人才,到福建农林大学等农业大中专院校参加大中专学历教育。线上每月举办全省农村实用技术远程培训班,打造线上“兴农讲堂”“田园公开课”,线下依托高素质农民培训平台,举办涵盖新农商、新农创等业务的高素质农民培训班。2024年新增大中专学历教育学员4468人,其中本科300人,全省培训素质农民培训11.8万人次,农村实用技术远程培训农民127.9万人次。三是强化技术服务。组织开展农业专家“八闽行”活动,从农业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各级农技推广单位选派1800多名农业专家,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走进田间地头,面对面解答技术难题,促进乡村特色产业提质增效。
下一步,我厅将会同有关部门,坚持引育结合,全面提升农民素质素养,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支持计划,用好高质量农民培训、学历提升工程、“头雁”项目等现有渠道,支持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引导专业人才服务乡村。同时,加大宣传力度,持续开展故事分享进校园活动,总结遴选典型案例、经验并推广,开展优秀“新农人”评选,吸引更多青年投身乡村振兴。
感谢您对“三农”工作的关心。敬请今后继续多提宝贵意见,给予我们更多支持和帮助。
领导署名:陈明旺
联 系 人:曹旭东、林岚剑
联系电话:0591-87856998、87846542
福建省农业农村厅
2025年7月10日
(此件主动公开)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