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福建省农业农村厅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构概况 > 工作报告

2015年福建省农业厅工作报告

来源:福建省农业厅 发布时间: 2015-01-15 17:20
相关文章:

 二〇一五年一月十五日福建省农业厅张立先厅长在全省农业工作会议上

 

同志们:

这次全省农业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和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14年农业工作,研究农业“转方式、调结构”,推进特色现代农业发展,部署2015年重点工作。上午,我们参加了全省农村工作会议,听了于伟国副书记、陈荣凯副省长的重要讲话,希望大家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2014年农业工作取得新成效

去年以来,全省农业系统认真贯彻中央“三农”决策部署,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着力发展现代农业,创新农业体制机制,改善农村民生,推进农业农村经济保持了稳中向好的态势。预计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085亿元、比增4.5%,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650元、比增10.9%

(一)主要农产品生产保持稳定。粮食生产平稳发展,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797万亩,亩产371公斤、比增8%,总产667万吨、比增0.4%特色产业增产增效预计全年实现蔬菜产量1686万吨、比增3%茶叶37万吨、比增6.6%,水果680万吨、比增3%,食用菌235万吨(鲜品)、比增1.5%,肉蛋奶总产量260.5万吨、比增3.6%,有效保障了市场供应。

(二)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全省农业部门全力组织实施“现代农业发展行动计划”积极培育新的亮点和增长点,有力提升了现代农业建设水平。现代农业发展平台不断完善。进一步发挥5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6个台湾农民创业园和73个福建农民创业园及示范基地等“一区两园”示范平台作用,引导一大批上规模、有档次、能带动的项目向园区集聚发展,特别是福建农民创业园及示范基地建设力度加大,全年实施项目273个,完成投资44.52亿元,分别占年度计划的171%111%设施农业发展提速。重点支持发展蔬果温室和智能温控大棚生产、食用菌工厂化栽培、畜禽标准化设施化养殖等设施农业项目,全省设施种植业面积达到162万亩,其中千亩以上的规模设施蔬果基地达到75个。

(三)科技创新推广取得成效。现代种业工程持续推进。扶持发展省级重点种子企业12家,建立种苗繁育、良种示范等各类基地264个,全省农作物和畜禽良种覆盖率达96%以上。农业机械化步伐加快。农机装备总量持续增加,结构不断优化,社会化服务面进一步拓展,主要农作物、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分别达到40%50%农村信息服务能力增强。拓展延伸“世纪之村”农村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加强村级信息点和信息员队伍建设,初步建立农业专家、乡镇农技人员和村级信息员三支队伍,12316信息服务与农技推广服务有效融合,农技推广效能进一步增强。农业物联网和农产品电子商务加快发展。一大批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入驻淘宝网、天猫和京东商城等知名电子商务平台发展线上交易,新型农产品营销模式正在形成。

(四)农业安全水平稳步提升。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启动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省创建活动,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基本实现省市县乡四级监管机构全覆盖;为42个涉农县和460个农产品主产区乡镇配备流动监测车辆和检测设备,基层监管能力进一步增强;加强农药监管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管理,26个茶叶主产县启动建设农药流通与使用安全监管平台,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示范社涉及的6大产业、生产的300种食用农产品纳入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管理平台监管。创建了16个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建立国家级、省级园艺作物标准园331个,国家级、省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394个。全省有效使用“三品一标”农产品总数达2768个。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扎实有效。全面落实动物集中强制免疫任务,有效防控动物H7N9流感;推进农作物病虫害预警与监控体系建设,建立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538个,全年防治农作物病虫害9708万亩次,有效降低了种养业疫病风险造成的损失农机安全生产形势平稳。深入开展农机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和农机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三年行动”,全年没有发生重特大农机安全事故。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取得新进展。关闭拆除禁养区内生猪养殖场(户)36379家、猪舍985.3万平方米,消减存栏生猪290.8万头,创2009年我省开展流域整治以来的历史最高水平。对可养区内1217家生猪规模养殖场进行了标准化改造升级。全省新建农村户用沼气1.3万户、沼气工程221个,指导推广“猪--果(稻、菜、茶)”能源生态模式示范点(户)1.3万个。

(五)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加快培育各类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不断提高组织化程度。农民合作社规范提升省市县三级新扶持发展合作社示范社799家,其中省级示范社150家,全省农民合作社发展到2.4万家。家庭农场加快发展。安排专项资金扶持100家省级示范场,各类家庭农场达1.1万家,经工商注册的有3916家。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力度加大。国家级、省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县达到28个,龙岩市列为整市推进全国试点单位。继续实施年万名新型职业农民素质提升工程,新选送1.2万名农民学员到农业大中专院校接受成人函授教育。龙头企业不断壮大。鼓励龙头企业进区入园发展,农业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428家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预计年销售总收入达2710亿元,同比增长13.8%

(六)农业合作交流持续拓展。台湾农民创业园建设扎实推进,累计523家台资农业企业入园创业,引进台资9.2亿美元,农业利用台资的数量和规模继续位居全国第一。建设10个闽台农业合作推广示范县,全省累计引进台湾农业良种2500多个,150多个良种得到规模化推广和应用,形成大陆最大的台湾良种引进繁育基地。全省有300多个乡镇与台湾200多个乡镇开展对接交流,在漳州新设立海峡两岸新型农民交流培训基地。农业利用外资稳步增长,农产品进出口继续保持良好增势,全年实现农产品进出口152.5亿美元,比增8.6%,其中出口87.7亿美元,比增6.6%

(七)扶贫开发扎实推进。加强对23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挂钩帮扶,沿海县市与挂钩帮扶山区县共建山海协作产业园区达到17个。实施第四轮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全省新选派2348名党员干部到2000多个扶贫开发重点村驻村任职。精准扶贫到户有力有效,开展扶贫开发对象建档立卡,省级财政安排5000万元资金为3万多贫困农户提供贷款贴息,19个小额信贷担保试点县筹措风险担保金1.2亿元为2万多贫困农户提供贷款担保,实施贫困劳动力雨露计划培训4万人。造福工程危房改造为民办实事项目顺利推进,全年搬迁安置5万户21.5万人,新建100个百户以上省级造福工程集中安置区,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

(八)农村改革持续深化。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重点培育扶持土地股份合作、托管合作社和土地信托公司,发展多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全省耕地流转率达到27.6%。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已在2个县、49个乡镇、807个村整建制开展试点。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改革进入深水区、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更加突出:由于比较效益低,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问题短期内难以改变;由于生态环境和资源条件的制约,原来粗放型农业的发展路子难以为继;由于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农业兼业化、农民老龄化、农村空心化问题日益凸显;由于农业组织化程度低,监管力量薄弱,农产品质量安全仍然存在隐患;由于宏观经济不景气,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难度加大。农业农村工作任务更加艰巨,农业部门责任更加重大。

二、扎实推进2015年农业工作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一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做好农业农村工作意义重大。2015年我省农业农村工作总的思路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省委九届十一次、十二次全会精神,按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和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的部署,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时对“三农”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努力在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上挖掘新潜力,在优化农业结构上开辟新途径,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寻求新突破,在促进农民增收上获得新成效,在建设新农村上迈出新步伐,力争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4.5%,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稳定发展粮食生产

今年全省确定了粮食播种面积1830万亩、总产650万吨以上的计划目标。从近些年的情况看,完成这些目标有一定难度,去年粮食播种面积首次跌破1800万亩关口,要完成今年目标任务,我们必须加倍努力。

1.深入开展粮食高产创建。继续组织实施150个粮食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建设,推动“一县七乡”高产创建整建制推进试点30个粮食主产县继续开展粮食产能区建设,建成连片500亩以上粮食产能区500片,面积50万亩以上,亩产高于全省平均水平50公斤要立足高产高效目标,加大优良品种推广应用,着力推广超级稻优良品种350万亩以上;大力发展再生稻,力争今年再生稻面积增加到80万亩,其中机收再生稻达到10万亩。组织开展粮食绿色增产模式攻关,推广水稻工厂化育秧、机械化插秧、精确定量栽培、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增产增效关键技术,带动大面积均衡增产日前,粮食产能区建设资金已下达一半5000万元到项目县,高产创建资金2400万元已全部下达到创建单位,各项目县和创建单位要强化责任落实,细化实施方案,科学使用好项目资金,扎实推进创建工作。

2.千方百计挖掘粮食生产潜能。要着力在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努力扩大旱粮作物面积。要充分发挥我省秋冬季气候优势,利用冬闲田和边角地,大力发展马铃薯、甘薯、玉米、秋大豆等旱粮作物,努力提高产量和效益。二是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认真抓好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储备订单粮食收购直接补贴、再生稻催芽肥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水稻种植保险等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新增粮食补贴资金要重点向种粮大户和合作社倾斜,激发农民种粮积极性,千方百计引导农民多种粮、种好粮。三是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在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同时,省里今年起将整合土地整理、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等项目资金,每年复垦改造抛荒山垅田20万亩,到2018年复垦改造80万亩。各地要认真落实省政府实施抛荒山垅田复耕的七条措施,摸清辖区内抛荒山垅田现状,制订复耕规划,加快山垅田复耕改造,千方百计增加粮食产能。

3.扎实抓好自然灾害防御工作。要牢固树立抗灾夺丰收的意识,切实抓好台风、强降雨、干旱和低温、霜冻等自然灾害的防御工作,制定和完善各项防灾减灾预案,加强预测预报,增强防灾抗灾减灾能力,努力降低灾害损失。

(二)加快发展特色现代农业

大力转变发展方式,调整农业结构,推进特色现代农业建设,是当前我省农业发展的紧迫任务。新的一年,要着力龙头带动、项目拉动、创新驱动,努力推动我省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取得新突破。

1.龙头带动。深入组织实施产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和产业龙头促进计划,推动我省农业整体素质提升。一是培育龙头产业。省委省政府立足我省农业实际,提出到“十三五”末形成茶叶、蔬菜、水果、畜禽、水产、林竹、花卉苗木等7个全产业链产值超千亿元的优势特色产业,由农业部门负责推进的有4个。这是一项硬任务,我们必须责无旁贷地抓好组织落实工作,要根据各个特色产业的特点,逐个制定推进落实举措:茶产业方面,重点要深入贯彻省政府出台的《关于提升现代茶产业发展水平的六条措施》,在稳定茶叶种植面积的基础上,发展生态茶园,提升茶叶品质,培育知名品牌,拓展精深加工,发展茶叶电子商务,积极打造能够主导区域、影响全国的行业领军企业。蔬菜产业方面,要以闽东南沿海蔬菜优势产区为重点,建设高标准设施蔬菜基地,发展精深加工,配套建设贮藏、保鲜设施。水果产业方面,重点要进一步调整优化品种结构,大力发展保鲜储藏、商品化处理和精深加工,促进水果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链延伸,实现多重增值。畜禽产业方面,重点要推进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小区)建设,推广生猪生态化养殖,大力发展草食性畜禽,积极发展地方传统优良品种和特色畜禽生产。每个产业都要发展一批核心基地、示范场(小区)、重点企业、重要品种,培育知名品牌,推进产业集聚、布局集中、发展集约,进一步做大做强、增产增效。二是壮大龙头企业。目前全省共有428家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其中年销售收入100亿元以上的有3家,10亿元以上的有46家。2015年争取评审认定新一轮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600家、新增172家,力争实现年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龙头企业达55家。要加大对龙头企业发展的扶持力度,用足农产品深加工固定资产投资补助、农业龙头企业贷款贴息和农产品产地初加工项目补贴等优惠政策,扶持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扩大农产品初加工设施补助范围和规模。鼓励通过兼并、重组、收购、控股等方式组建大型集团,形成一批行业领军龙头企业。对入选上市后备并已完成股改、与券商签约的龙头企业,可直接认定为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对进入上市辅导期的农业龙头企业省级财政一次性给予100万元奖励。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积极探索合作社、农户以土地入股方式参与企业管理,或企业投资农民经营、保价收购农产品、为合作社和农户提供贷款担保等方式,推动龙头企业与合作社、农户之间建立形式多样、关系密切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民增收

2.项目拉动。着力建设一批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辐射能力强的重大农业项目,培育现代农业的新亮点和新增长点。一是以现代农业园区为项目载体,促进农业产业向园区集聚集群发展。今年计划建设“一区两园”重点项目300个,完成投资75亿元,分别比增50%。重点推进连城食品、平和蜜柚、安溪茶叶、三元肉制品等10个投资10亿元以上的产业集中区建设。要继续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园区建设的用地、用电、财政税收等优惠政策和措施,各地要切实兑现出台的配套扶持政策,吸引工商资本和社会资金到园区投资兴业,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和产业链上下游的经营主体向园区集聚发展,促进园区尽快形成产业集中区。二是以设施农业为项目抓手,提升农业集约化规模化水平。今年要继续实施温室大棚补贴项目,全省计划新扩建设施农业重点项目600个,总投资70亿元、新增30亿元。大力引导设施农业向“一区两园”集聚,打造高标准设施农业集中区,争取全省千亩以上设施农业温室大棚基地达到95个、新增20个,食用菌工厂化栽培产量达到50万吨以上。要继续完善设施农业项目补助政策措施,重点扶持发展智能温室、水肥一体化、无土基质栽培、物联网智能化控制、食用菌工厂化栽培等现代设施设备和技术,提升设施农业整体发展水平。三是以农业产业化项目为着力点,延伸产业链条。省里制定实施的科学发展跨越发展行动计划中,有61个涉农在建项目和15个后备项目列入了省级重点建设项目库,这些项目中许多是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市场流通项目,投资额大多在10亿元以上包括圣农集团在浦城、光泽、松溪、政和的鸡业产业化扩建项目、莆田精致农业产业物流园、泉港海峡两岸农副产品加工集散综合基地、漳浦盈丰农产品加工、龙雁畜禽屠宰加工等项目,各地农业部门要大力推动、抓好落实。此外,还要进一步拓展农业功能,努力新上一批休闲农业项目,培育一批有特色、有创意、能体验、可度假的休闲农业示范点,促进文化创意与农业产业融合发展,不断延伸做长农业产业链条。

各级农业部门在实施项目建设的过程中,要切实加强项目策划和招商引资,做到生成一批、建设一批、储备一批,确保项目工作跟得上、后续发展有潜力。要建立挂钩联系制度,加强已建和即将落地项目的服务工作,做好项目申报、建设、验收到资金拨付等各环节全程跟踪服务,在项目资金安排、建设用地指标、融资担保服务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及时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实际问题,以切实加快项目实施进度,推动项目尽快建成投产。省厅已对列入省级重点建设项目库的涉农在建项目和后备项目建立了厅领导和业务处室挂钩联系制度,责任领导和处室要加强对各地重点项目建设进展、政策落实、资金到位等情况的督促检查,实行项目建设进度月通报、季点评制度将园区建设、设施农业发展列入省厅对各市、县(区)农业部门延伸绩效考评的内容,年底组织开展绩效评估,排出名次,对排名靠前的县(市、区)给予扶持资金额度调高、项目优先立项等奖励,对排名靠后的视情调减专项扶持资金,通过建立激励和惩罚机制,推动重点项目早投产、早见效。

3.创新驱动。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不断提升农业科技对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撑能力。一是加快发展现代种业。继续实施种业创新与产业化工程,扶持省级重点种子企业加强育种能力建设,力争培育10家省级以上“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推动种业科研与生产、成果与市场的有效结合;深化闽台种业合作,加快建设福州、厦门2个“闽台合作种子产业园”,建设完善育种创新、品种展示、质量检测、种子交易四大平台,吸引闽台两地蔬菜、水果、花卉等优势种子企业进驻产业园,加强闽台种业科研育种、良种推广、生产经营等方面的合作,扶持培育5家年经营额在5000万元以上的闽台合作骨干种子企业,扶持发展10个年育苗1000万株以上的闽台合作蔬菜种苗生产基地二是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开展农机购置补贴市场化改革试点,取消原定享受补贴政策的农机产品必须通过农机部门鉴定和进入支持推广目录这两项前置许可环节,进一步放宽享受购机补贴的农机产品市场准入条件。重点推广适合我省丘陵山区特点的中小型、实用高效农机具,激发农民购机需求。实施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提升工程,重点突破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植保技术、烘干技术等关键薄弱生产环节。力争2015年全省主要农作物、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43%55%以上。三是积极发展农业信息化。健全完善12316农业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充分发挥农业专家、乡镇农技人员和村级信息员等三支队伍的作用,推动农村信息化与农技推广服务有机融合。推进信息服务进村入户,在继续做好南安、尤溪、连江、邵武、将乐等5个部、省级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县工作的基础上,在全省新确定20个县作为省级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县,每个试点县50%以上的行政村都建立1个村级信息服务站,选聘1名村级信息员,全省新建2000个以上各种类型的村级信息站,专业型村级站主要依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要求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省级示范社都要建设能提供农业公益服务的信息站。积极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推进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农业经营主体自建门户网站,或同大型电商平台合作,进一步拓展农产品网上交易,扩大农产品市场销售。

(三)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省创建活动,进一步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水平。一是加强监管能力建设。重点加强乡镇监管机构和人员队伍建设,通过调编定岗及空编进人等办法,争取每个乡镇配备2名以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专职人员。改善基层监管条件,今年再为剩余的500个乡镇配备监测采样车辆,实现乡镇流动监测全覆盖。二是推进监管平台建设。在去年启动建设现代茶业项目县农药监管平台的基础上,今年继续将农药监管平台建设扩大到全部涉农县,对茶叶、蔬菜、水果等主要农作物使用的农药实行统一准入门槛、统一经营登记,实现全省农药流通与使用安全监管全覆盖;健全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管理平台,今年起将1800多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和列入省级规范社名录的3000家农民合作社所生产的食用农产品纳入监管范围,逐步实现进入城镇超市的大宗食用农产品生产有记录、流向可追踪、信息可查询、质量可追溯。三是开展质量安全创建活动。争取今年新创建国家级、省级园艺作物标准园和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各100个,在全省30个县组织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活动,从中择优选出4个县创建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四是强化检验检测和行政执法。进一步完善省市县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机制,省级每年要组织4次、配合农业部开展4例行监测,设区市每季度、县级每月要安排一次例行监测,对重点地区、重点产品和重点问题要开展定期不定期专项检测,尤其是对问题严重的地区要进一步扩大监测样品的覆盖面,必要时跟进行政执法,做到检打联动。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查处并及时曝光违法违规使用高毒农药、“瘦肉精”、禁用兽药等非法添加、制假售假案件。五是切实抓好生猪屠宰管理。抓紧做好市、县(区)屠宰监管职能调整工作,促进机构、职能、编制等及时划转、衔接到位,确保职责调整过渡期间生猪屠宰监管不出现空挡,工作实现平稳过渡。

(四)推进畜禽养殖污染治理

妥善处理好发展农业与保护环境的关系,推进生态农业健康发展。重点抓好生猪养殖面源污染防治工作。一是全面关闭拆除小规模不达标生猪养殖场。力争今年上半年全面关闭拆除禁养区内的生猪养殖场,年底前基本关闭拆除可养区内存栏250头以下、未改造或改造后仍不能达标排放的小规模生猪养殖场,从源头上控制和削减生猪养殖排污总量。市县两级要出台鼓励养殖户转产就业的扶持政策,通过简化审批、税费减免、金融扶持、库区政策覆盖、分类帮扶等方式,积极引导和推动生猪养殖场(户)转产就业,并加强督促巡查,严厉打击养殖回潮行为。二是推进生猪养殖场改造升级。省政府《六条措施》提出,要加快改造升级生猪养殖场,到2018年底前全省生猪养殖场必须实现达标排放或零排放,届时对不改造或改造后仍无法做到达标排放的一律关闭拆除。这项工作将由省市县分级负责推进,省级重点扶持存栏1500头以上的生猪养殖场标准化改造,市县两级负责对250-1500头生猪规模养殖场进行标准化改造,存栏250头以下的由生猪养殖场限期自行改造升级。今年省级任务已经明确,省级财政将安排1.71亿元对50个存栏5000头以上、124个存栏1500-5000头的生猪养殖场进行标准化改造。市县两级农业部门要抓紧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年度改造数量,落实补助资金,加大推进力度,确保如期完成改造任务。三是强化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近期省政府将下发建立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机制的意见,拟在税收、用地用电优惠、资金补助、保险补贴、工作经费保障等方面,支持推动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工作。各地要认真落实属地管理职责,强化政策支持保障,建立健全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与监管体系,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非法出售病死猪的犯罪行为,加快建立我省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长效机制。今年省里将对还未配套病死猪无害化处理机械设备、存栏15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再予补助建设,全省推广125台套。四是推广生态环保养殖模式和技术。要大力推行畜--果(草、林、菜、稻等)等生态环保养殖模式,积极发展生态立体农业。引导规模养殖企业生产商品有机肥,鼓励农民使用有机肥。大力推广微生物发酵床、干式清粪法、漏缝地面等技术,努力探索适合我省实际的高效实用技术和模式。

(五)强化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

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近年来,我省虽然没有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但省内疫情形势仍相当复杂,隐患长期存在,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猪瘟等病原时有监测到,省际动物长途贩运造成疫情传入的风险不断加大。下一步,要继续坚持预防为主方针,紧紧围绕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的目标,扎实抓好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实,重点做到三个“强化”:一是强化强制免疫。全面落实春秋两季集中强制免疫任务,确保做到应免尽免,构筑有效的免疫保护屏障。二是强化预警监测。完善动物疫情监测预警机制,对屠宰场、活禽交易市场、祖父母代种场等疫情易发风险环节,要增加监测频次,全年完成监测数量40万头(羽)份。三是强化检疫监管。进一步规范动物产地、屠宰和区际省际运输等环节的日常检疫,强化重大疫情防控应急期间检疫,加大对重大节日期间动物卫生安全监督检查力度,筑牢动物疫病源传播“第一道防线”。

加强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目前我省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还比较薄弱,538个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中达到“五有”规范化建设要求的仅占一半,实行专业化统防统治的面积去年仅147万亩。要进一步加大对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组织的扶持力度,提高省级购机累加补贴比例,鼓励其购置大中型、高效植保施药机械,不断拓展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能力,力争打造2-3个年病虫防治面积10万亩次以上、服务收入超百万的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组织,全省统防统治面积发展到300万亩。

(六)抓好农村扶贫开发

按照科学扶贫、精准扶贫的要求,继续从重点县、重点村、贫困户三个层面实施扶贫攻坚,今年完成5万户20万人造福工程搬迁和危房改造,5万户20万人的减贫任务,确保2018年前有劳动能力的扶贫开发对象稳定脱贫。一是强化挂钩帮扶。要进一步完善省领导、省直部门、沿海经济较发达地区对口帮扶23个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制度,省里将按照大稳定小调整的原则对挂钩帮扶方案进行调整,进一步加强对“十弱县”的结对帮扶力量。健全服务协调机制,省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继续采取“会前征求意见、会上现场解决、会后跟踪落实”方式,协调对口县和挂钩部门帮助扶贫开发重点县解决发展难题。加快推进山海协作产业园区建设,确保年内每个扶贫开发重点县都能建成一个以上共建产业园区,进一步增强造血功能。加强对第四轮扶贫开发重点村下派驻村干部工作的指导服务,落实扶持236个省级扶贫开发重点村捆绑资金,促进重点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二是精准帮扶到户。去年我们对2200个贫困村、93.8万人进行了建档立卡,明确了扶贫对象,摸清了他们的基本情况、发展现状、致贫原因,下一步各地要逐一帮助他们制定针对性强的帮扶计划,跟进落实帮扶举措。继续深化扶贫小额信贷创新试点,已开展试点的19扶贫开发重点县要完善风险担保金管理机制,让更多贫困户获得贷款;余下的4个重点县的扶贫部门要积极向县里争取配套资金,认真制定工作方案,必须在今年内开展试点工作,实现23个重点县全覆盖。加大贫困劳动力和贫困村村干部的培训力度,以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创业致富能力培训为重点,今后每年培训贫困劳动力8万人以上,力争3年内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培训一轮,确保每个贫困户都有一个劳动力得到培训,增强贫困劳动力创业致富本领。三是继续抓好造福工程危房改造。今年省委、省政府继续把造福工程危房改造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各地要抓好工作落实,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今年继续将农村贫困人口、偏远自然村农户、受地质灾害威胁农户、受灾损毁房屋农户、生态保护区需搬迁农户以及闽南沿海地区农村石结构房屋改造农户等六类农户纳入扶持范围,搬迁改造任务重点向23个扶贫开发重点县倾斜。请各地扶贫部门按照规定的标准和程序,抓紧对各种类型搬迁改造对象进行筛查摸底,认真审核把关,尽快把搬迁改造需求上报省里,春节后省里将根据各地上报的情况确定并下达指标。要引导鼓励整村搬迁、集中安置,尽可能将安置点安排在城镇周边、工业园区附近,解决好搬迁群众的后续生活、发展问题。这里我要强调一下,造福工程危房改造的目的和初衷是为了改善贫困群众的生存居住条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引导群众统规统建、量力建房,避免贪大求洋,举重债建大房。继续抓好造福工程集中安置区建设,这几年我们每年都协调安排1亿元省级专项资金扶持100100户以上省级造福工程集中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今年要继续把这项工作做好,省里的指标将优先满足集中安置区搬迁对象名单明确、用地审批手续和建设规划齐全、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资金落实的申报县,设区市扶贫部门要切实做好审核工作,报经市政府批准后再汇总上报到省里。

(七)推进农村改革创新

不断深化农村重点改革,突破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为农业农村持续稳定发展增添动力活力。一是引导土地规范有序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目前,我省土地流转率只有27.6%,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下一步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完善提升乡镇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功能,加快建设县一级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强化土地流转信息咨询、合同签订、纠纷调处等服务;积极推广土地股份合作、土地托管、土地信托流转等行之有效的规模经营模式,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鼓励支持土地向新型经营主体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二是抓紧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去年8月份省政府召开了视频会进行动员部署,下发了文件进行具体指导,但从目前的进展情况看,各地工作普遍滞后,进度太慢,大部分设区市工作经费没落实,一些市县工作方案尚未制定,完成航拍招标工作的仅有漳平、武夷山、延平3个市(区),按此进度,全省要在2017年底前全面完成这项工作,任务还相当艰巨。为此,各地农业部门会后要向当地党委、政府领导汇报,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经费,抓好业务培训,强化督促指导,推动工作按时序进度和步骤顺利展开。省里也将于春节前后,组织开展专项督查,对工作不到位、不落实的地方进行全省通报,确保今年下半年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能如期在全省全面启动。三是培育壮大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深入开展农民合作社规范化创建活动,继续扶持发展合作社示范社,省、市、县三级扶持示范社500家,其中省级150家,启动“千人带千社”活动。加快发展家庭农场,扶持培育一批家庭农场示范场,做到每个县培育10个县级示范场、每个设区市培育30个市级示范场、省级培育100个省级示范场。继续实施年万名新型职业农民素质提升工程,抓紧研究制定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办法和扶持措施,探索农业补贴与职业农民身份挂钩制度。加大对龙头企业发展的扶持力度,鼓励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农产品加工流通和农业社会化服务,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农民合作社建立更加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四是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进一步加强基层农技推广公共服务机构,实施好县乡两级农技推广机构农业紧缺人才补充计划,健全经费保障和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农技推广人员工作积极性,提升农技推广效能。推动农村“六大员”整合、规范化管理和一体化运作,探索农村“六大员”向专业化、职业化方向转型发展。加快发展农业经营性服务组织,重点扶持建设一批农机合作社、植保统防统治合作社,为农业生产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关键环节服务。加强农村金融服务,缓解农民生产经营贷款难问题。今年省里安排1亿元设立现代农业信贷风险补偿基金,促成银行业金融机构为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发展生产提供免担保抵押贷款。各地农业部门要指导龙头企业和合作社把贷款需求项目做细做实,并积极向金融机构推荐。五是抓好农业农村改革试验试点工作。大力支持沙县、永春县国家级农村改革试验区开展农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创新、屏南县开展国家扶贫开发综合改革试验、闽侯县开展国家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帮助和指导他们做好试点方案,有效推动试验示范工作。此外,还要积极推进农垦改革,激发农垦发展活力,把国有农场建成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和现代农业示范基地。

三、进一步加强农业系统自身建设

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不断提高农业部门服务发展、推动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一要深入调查研究。各地要提前谋划、科学编制好“十三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和专项规划,要重点围绕稳定粮食生产、示范园区建设、农业经营方式创新、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重点、难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力争出台一批指导性、操作性强的政策文件,引领我省特色现代农业发展。二要推进农业法治建设。明年要重点配合做好《福建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的立法工作,争取将《福建省牲畜屠宰管理条例(修订)》、《福建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列入省政府立法调研项目。大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对于法律法规规定由县级以上政府及主管部门实施,直接面向基层、由基层管理更为方便有效的权力事项,原则上下放到市、县级行使,市县农业部门要认真做好省级行政审批事项下放的衔接工作,确保工作有序运转。三要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抓好各项整改任务落实,深入开展下基层活动,推进机关作风转变。加强机关绩效管理,强化督促检查,着力治庸治懒治散治拖,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振奋精神,积极作为,对待工作高度负责、敢于担当,面对困难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努力创造条件推动重大项目有效实施、重点工作有序开展。深入开展机关党建“三级联创”和文明行业创建活动,扎实推进农业系统政风行风建设,树立农业部门“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四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加强廉政风险防控,重点要强化对项目资金的监督管理,认真制定具体细化、针对性强的项目申报指南,严格项目申报条件,做到农业项目资金优先向“一区两园”和省级以上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倾斜;进一步加大推行先建后补、以奖代补和贷款贴息等补贴资金发放方式,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吸引更多社会资金投入现代农业建设;在更大的范围内对拟安排的项目资金进行公告公示,广泛接受社会监督,切实堵塞权钱交易的漏洞,建立健全靠制度管人管事管权的长效机制。

同志们,实现今年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全面推进农村改革,加快特色现代农业建设,使命光荣,意义重大。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进一步振奋精神、真抓实干,锐意进取、奋发有为,全力做好今年农业农村各项工作,努力开创我省“三农”事业发展的新局面,为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作出更大贡献。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