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福建省农业农村厅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构概况 > 工作报告

2018年福建省农业厅工作报告

来源:综合处 发布时间: 2018-03-02 10:23
相关文章:

福建省农业厅厅长  黄华康

(2018年1月15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全国农业工作会议部署,总结2017年农业工作,研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措施,安排部署2018年重点工作。刚才,黄琪玉副省长作了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过去一年的工作,对做好新一年农业农村工作提出了希望和要求,大家要深刻领会,抓好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2017年农业农村发展成效,准确把握当前农业农村形势 

  2017年,全省农业系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扎实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特色现代农业,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持续深化农村改革创新,较好完成各项目标任务。预计全省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长3.5%,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2%,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实现增产增效,农业农村经济保持稳中向好态势。主要体现在“六个新”: 

  一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新提升。层层落实粮食生产责任制,建设高标准农田170万亩,改造抛荒山垅田20万亩,累计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202万亩。在粮食主产县整建制推进绿色高产高效创建,推广增产增效关键技术3000万亩(次)以上,粮食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提高到61%。推广优质稻562万亩,扩大专用甘薯、马铃薯品种覆盖面,粮食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粮食播种面积和总产保持稳定。 

  二是特色现代农业建设迈上新台阶。扎实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壮大茶叶、水果、蔬菜、食用菌、畜禽等特色产业,福建百香果、富硒农业成为特色现代农业新亮点,七大优势特色产业全产业链总产值超过1.1万亿元,其中蔬菜、水果、畜禽等产业全产业链产值均跨越千亿元大关。创建武夷岩茶国家级农产品优势区、安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组织创建省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59个,全省实施现代农业重点项目761个,新增投资超过120亿元,特色产业向适宜区域集聚发展的态势进一步形成。品牌农业加快发展,初选10个福建区域公用品牌、26个福建名牌农产品,安溪铁观音、武夷岩茶荣获中国十大茶叶区域公用品牌,福建百香果等6个农产品获第十五届国际农交会金奖,永春芦柑等4个农产品被评为中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支持一批重点龙头企业加强品牌宣传推介,组织拍摄播放特色产业电视专题片,“清新福建•绿色农业”品牌效应初步形成。深入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1213”行动计划,新建标准化规模生产基地3163个,“三品一标”农产品达3724个,农业部对我省主要农产品质量抽检总体合格率达98.6%、居全国前列。数字农业稳步发展,启动建设14个现代农业智慧园和180个物联网应用示范基地。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4428家,农产品加工转化率提高到68%,成立了福建百香果、葡萄、蜜柚等产销联盟,农村电商、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加快发展。 

  三是农业绿色发展获得新成效。生态农业建设扎实推进,初步建立农产品产地长期定位监测制度,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生猪养殖场关闭拆除和规模养殖场标准化改造全面完成,基本实现达标排放。开展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减量化行动,组织实施农业绿色高产高效示范,整县推进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化肥农药使用量分别比2016年减少5%以上。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积极推广生态循环模式,漳州、南平被确定为国家级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区。强化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和动物卫生监督执法,推进饲料、兽药、屠宰、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等全程监管,全省未发生区域性重大动植物疫情。农业安全生产进一步加强,“平安农机”创建获得农业部和国家安监总局表彰。 

  四是农业对外合作取得新进展。组织重点企业参加国际展会,持续推进“闽茶海丝行”等推介活动,农业“走出去”步伐加快,一批重大农业项目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落地建设;农产品国际市场不断开拓,农产品市场多元化特征更加明显,预计全年农产品出口额超过91亿美元,居全国第三位。持续深化闽台农业合作,国家级台创园建设水平不断提高,漳平、漳浦等5个台创园建设成效评估包揽全国前五名;闽台农业合作推广成效日益显现,福建百香果、莲雾等新产业加快发展;闽台农业交流力度不断加大、领域持续拓展,“海峡论坛”农业专场活动成功举办,农业利用台资规模继续保持全国第一。 

  五是脱贫攻坚实现新成就。全面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年度脱贫20万人、造福工程易地扶贫搬迁10万人任务圆满完成。贫困人口动态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对象识别更加精准。建立《扶贫手册》《挂钩帮扶工作手册》制度,“一户一策”“一户一挂钩”帮扶要求更加落实。产业扶贫政策不断强化,扶贫小额信贷覆盖面达39.2%,“雨露计划”培训贫困户6.9万人次,贫困户发展生产奖补政策实现全覆盖。扶贫机制持续创新,精准扶贫医疗叠加保险启动实施,资产收益扶贫试点有序展开。我省“构建综合脱贫体系、精准理念贯穿全程”的精准扶贫做法,得到李克强总理重要批示。 

  六是农村改革有了新突破。制定出台我省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垦改革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等重大改革实施意见,基本确立我省农村改革总体框架。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基本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启动,农垦改革重点任务加快推进。加快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各类新型经营主体,总数超过6万家,累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超过40万名。积极推进改革试点,打造农村改革福建模式,多项改革成果被中央文件采纳,“强化小农生产政策支持、创新小农生产发展体制机制”的做法,得到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等中央领导重要批示。 

  2017年全省农业农村经济取得的好成绩,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的好形势,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提供了有力支撑。但我们也要清醒看到,同全国一样,我省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乡村最为突出。解决这些问题,根本要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在我国“三农”发展进程中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为新时代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中央在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同时,鲜明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等要求,既是重大原则,也是重大方针,是顺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前提保障,给农业农村发展带来重大战略机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部门责无旁贷、重任在肩。要科学把握“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特别要牢牢把握“产业兴旺”这个重点,准确认识农业农村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为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深刻变化,把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放在首位,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效益优先,以产业兴旺促进乡村全面振兴。重点把握好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更加注重质量兴农。校准发展方向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经过多年不懈努力,我省主要农产品实现了有效供给,但仍存在产品多而不优、产业大而不强、品牌杂而不亮等问题,重质量、强监管、树品牌成为当务之急。必须加快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坚持质量第一,坚持抓产业必须抓质量,抓质量必须树品牌,坚定不移推进质量兴农、品牌强农。 

  更加注重绿色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我省的一大优势。但目前我省农业资源环境的弦已绷得很紧,农业面源污染、耕地质量下降等问题日益凸显,原有的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必须大力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创新体制机制,统筹农业生产保供给、保收入、保生态的功能,不断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 

  更加注重效益优先。产业要强,关键是生产要有效益。受成本上涨、产业链条偏短、业态单一等因素影响,我省农业效益不高的问题仍然突出,“种地一亩不如打工两周”的现象普遍存在。建设特色现代农业,就要把提升效益放在优先位置,从降成本中要效益,从适度规模经营中提效益,从产业融合、功能拓展中挖效益,促进农业竞争力提升和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更加注重改革创新。当前农村改革政策的“四梁八柱”已基本搭建起来,要全面落实各项政策举措,不断激活市场、激活要素、激活主体,释放更多改革红利。要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创新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破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制约,不断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 

  二、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2018年农业农村工作 

  今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是以农村改革为发端的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今年农业农村工作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践行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优化农业产能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效益优先,大力推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加快特色现代农业建设,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全面推进农业农村发展。 

  (一)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着力巩固提升粮食产能。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粮食安全的主动权必须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这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又强调指出,“对粮食问题,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在我们这样一个13亿多人口的大国,粮食多了是问题,少了也是问题,但这是两种不同性质的问题。多了是库存压力,是财政压力;少了是社会压力,是整个大局的压力。”“对粮食问题,要从战略上看,看得深一点、远一点。”要“转变观念,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保障粮食安全,关键是要保粮食生产能力。”我们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千方百计巩固和提升粮食产能,千方百计确保粮食安全责任制落实。一要压实责任。对标粮食安全责任制,制定全年粮食生产指导性计划,层层分解落实到乡到村,通过加大政策引导力度、扶持发展规模经营,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二要守住底线。加强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会同国土部门完成800万亩水稻生产功能区划定工作。三要提升品质。加强优质稻新品种示范基地建设,推广优质稻600万亩以上,扩大专用甘薯、马铃薯品种覆盖面。四要夯实基础。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复垦改造山垅田20万亩,继续实施“地力提升1112工程”,加快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为稳面积、增产能提供保障。 

  (二)坚持全产业链推动,着力加快特色现代农业建设。“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要坚持市场导向、效益优先原则,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按全产业链路径,加快推动特色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今年实现茶产业全产业链产值超千亿元。一要调整结构优化一产。围绕特色产业集聚发展目标,推动武夷岩茶等国家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首批划设50个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推进安溪国家现代茶业产业园建设,组织平和、古田争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推进59个省级、100个市级、300个县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不断提升福建农民创业园、台湾农民创业园、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水平,打造特色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平台和示范窗口。强化项目带动,引导企业等主体到现代农业产业园投资兴业,实施现代农业重点项目350个以上,新增投资超过100亿元。开展产业兴村强县行动,支持发展“一村一品”,培育发展安溪茶叶、平和蜜柚、古田食用菌、光泽肉鸡等一批特色产业产值超百亿的“一县一业”。二要补齐短板深化二产。重视发展农产品加工,抓好100个蔬果初加工基地和产后商品化处理中心建设,推进蔬菜产地初加工、净菜上市、包装运输、标识销售、质量追溯,支持水果分级包装、低温处理、冷链物流,提高蔬果上市品级。推动茶叶、食用菌、畜禽等产品精深加工,农产品加工转化率提高到70%。加大龙头企业培育和支持力度,引导与合作社、农户建立更为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发展产业化规模化经营。三要搞活流通强化三产。去年我们在培育福建百香果新产业上,通过建立产销联盟,强化产销对接,运用“两微一端”等新媒体扩大宣传推介,成功打开市场,福建百香果新产业产值突破30亿元,每亩平均收益2万元以上。要总结推广这些好经验好做法,今年要新建10个行业性产销联盟,支持发展定制配送、直供直销等流通新模式,推进农超对接、农批对接,发展农村电商,让农产品卖得更好、卖出好价钱。四要拓展功能融合一二三产。充分发挥生态优势,依托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独特资源,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支持创建一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县,推动建设一批特色农业小镇,培育100个休闲农业示范基地,将特色产业、生态资源与旅游、文化、康养等深度融合,通过多种方式把农业农村生态文化价值转化为经济效益。加强政策支持和引导服务,培育一批“双新双创”典型。 

  (三)坚持质量兴农,着力推进品牌农业发展。“质量就是效益,质量就是竞争力”。要紧紧围绕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省目标,深入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1213”行动计划,扎实推进质量兴农、品牌强农,进一步打响“清新福建·绿色农业”品牌。一要重源头,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安全农产品和食品,既是产出来的,也是管出来的,但归根到底是产出来的。”要从源头抓起,认真做好农业标准的制定修订、宣传推广、使用指导和转化落地工作,支持农产品生产主体开展产品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今年全省建设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3000个以上,力争到2020年规模生产基地全部实现按标生产。二要重监管,突出关键环节防控。农业生产主体多、链条长、范围广,必须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围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抓监管。要推进农资监管信息平台建设,推动农药、兽药、肥料、饲料等投入品购、销、用全程监管。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监管信息平台改造升级,扩大覆盖面,推动进入批发市场、连锁超市、主要农贸市场的农产品全部实现“一品一码”、标识销售、全程追溯。推进农产品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无缝对接,推动准出与准入基本要件、质量管控、质量信息有机衔接。加强农产品质量问题专项整治,扩大县乡快检范围,加大省市“两检合一”“检打联动”力度,对不合格产品严格追踪溯源、严厉依法查处,确保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总体监测合格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三要重品牌,着力提高发展质量。把打造品牌、开拓市场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突出品种引领、品质提升、品牌打造。今年全省新增“三品一标”农产品200个以上,创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10个,认定福建名牌农产品20个以上,打造一批出口农产品自主品牌,培育一批综合实力强的品牌农业企业,支持各地争创全国知名区域公用品牌和名牌农产品。强化品牌宣传推介,用好各类新媒体,继续加大特色产业电视宣传力度,组织农业企业参加“9·8”投洽会、中国国际农交会、全国绿博会等知名展会。实施特色优势农产品出口提升行动,持续开展“闽茶海丝行”等推介活动,稳步推进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设立闽茶文化推广中心,进一步提升福建名牌农产品的知名度影响力。 

  (四)坚持绿色发展,着力加强生态农业建设。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是农业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要把绿色发展导向贯穿农业发展全过程,逐步形成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与生产生活生态相协调的生态农业发展格局。一要加强农业生态保护。强化耕地土壤污染监测与管控,实施农产品产地土壤长期定位、国控例行监测,做好第二次全国农业污染源普查。继续开展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减量化行动,着力在提高利用率、减少使用量上下功夫,推进减肥增效示范县建设和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推动病虫害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实现化肥农药使用量比上年减少3%以上。二要完善畜禽养殖污染防治长效机制。巩固生猪养殖污染防治成果,严格控制生猪养殖总量,对保留的生猪养殖场全面建立台账制度,实行建档立卡、一场一档管理,健全乡镇常态化监管机制,坚决遏制生猪违规养殖反弹回潮和污染环境行为。加快建设规模养殖场信息平台,逐步将监管范围扩大到所有畜禽规模养殖场。三要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首先,要抓好生态农业“2111”试验示范工程,推动漳州、南平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区建设,支持10个县创建省级以上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区,同时作为生态农业绿色发展试点先行区;支持创建10个省级以上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示范县、10个国家级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探索生态农业发展的新模式新机制。其次,要全面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围绕收集、处理、利用等关键环节,建立健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制度,实现变污染为资源、就地就近循环利用。第三,要开展农膜、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试点,有效实现源头减排。 

  (五)坚持科技强农,着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和创新”。要更加注重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农业发展从主要依靠物质要素投入转到依靠科技创新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一要深入实施种业创新工程。良种是农业科技的重要载体,是带有根本性的生产要素。要组织开展联合育种攻关,选育推广一批优质、专用、特色新品种,支持建设一批优质特色良种扩繁基地,推动主要农产品新一轮品种更新换代。深化闽台种业交流合作,示范推广台湾农业优良新品种100个、新技术50项。二要不断强化农业技术集成推广。以产业和市场需求为导向,紧扣农业现代化建设需要,加强农业重点领域科技联合攻关。大力推广农业“五新”,集成组装推广一批高产高效、资源节约、生态环保的新技术新模式,促进产业加快转型升级。进一步加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围绕水稻、茶叶、水果、食用菌、蔬菜、畜禽等重点产业,组织开展新技术的熟化、集成配套和示范推广,强化科技对产业发展的有力支撑。三要大力发展数字农业。推进“互联网+”应用,为现代农业插上互联网的翅膀。建设福建“131农业云”信息服务平台,加强农业大数据开发,推动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应用。建设10个现代农业智慧园、220个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基地,开展农业互联网小镇建设试点。加快信息进村入户,拓展完善“12316”平台功能,新建益农信息社3000个,发展“互联网+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四要加快提升农业物资装备水平。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继续实施重点设施农业项目补贴政策,力争新增设施农业面积7万亩以上。完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将更多适合我省特色产业发展的先进农机具纳入补贴范围,加快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 

  (六)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着力打好脱贫攻坚战。按照中央提出的“四个转变”要求,以巩固脱贫成果、提高脱贫质量、引导有序退出为重点,着力在精准上下功夫、增实效,确保2018年国定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省定贫困人口基本脱贫。一是对象要更精准。强化贫困人口动态管理,严格对照“两不愁三保障”的标准,对返贫、脱贫不稳和遗漏的贫困人口及时进行再识别,确保将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建档立卡范围,做到应纳尽纳、应扶尽扶。对已脱贫的贫困户,在脱贫攻坚期内给予持续扶持,确保稳定脱贫。编制23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201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和贫困人口的脱贫滚动规划和年度计划,组织指导符合条件的重点县、贫困村分年度有序退出,确保所有重点县、贫困村如期摘帽,与全省同步进入全面小康。二是责任要更落实。进一步完善“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工作到村、帮扶到户”的工作机制,逐层逐级传导压力、压实责任。各地要根据中央和省里的部署,抓紧研究制定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实施意见和持续减贫实施意见。进一步完善落实《扶贫手册》和《挂钩帮扶工作手册》管理制度,确保挂钩帮扶责任落实到位。三是措施要更有效。把提高脱贫质量摆在首位,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改进帮扶方式方法,着力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增强贫困群众获得感。坚持一户一策、对症下药、靶向发力,全面落实产业、就业、搬迁、金融、健康、教育、生态、低保兜底保障等扶贫措施,切实增强贫困群众增收脱贫的内生动力。尽快落实造福工程易地扶贫搬迁、雨露计划培训任务,做到任务早下达、工作早部署、资金早拨付、项目早实施,确保完成搬迁1.5万人、培训4万人次。扎实推进扶贫小额信贷,不断扩大贫困户覆盖面,做到应贷尽贷。积极探索创新扶贫工作机制,健全完善产业扶贫、就业扶贫、资产收益扶贫、医疗叠加保险精准扶贫等制度。四是监督要更有力。落实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工作部署,开展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以作风攻坚促脱贫攻坚,确保脱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成果真实。完善扶贫监督考核办法,不断提高监督的针对性、科学性和有效性。用好扶贫资金在线监管系统,对扶贫资金进行全过程监管。 

  (七)坚持改革创新,着力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破解农业农村发展瓶颈制约,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根本还要靠深化改革。中央和省里对农村改革作出了系统性、长远性、战略性制度安排,下一步关键是要抓落实、抓深化。一要落实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着力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逐步建立规范高效的“三权”运行机制。全面完成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上半年完成县(市、区)数据库成果汇交,确保证书全部发放到户。完善提升县乡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服务平台功能,加快建立集信息发布、产权交易、权益评估、抵押融资等于一体的县级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二要全面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今年要基本完成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2019年基本完成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确认,2020年全省有经营性资产的村镇基本完成股份合作制改革。30个省级改革试点县要加快改革进度,年内先行完成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确认,并着手开展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为全省探索路子、积累经验。三要加快推进农垦改革发展。今年是中央提出的“两个三年”任务的收官之年,各地要加快国有农场分离办社会职能改革和农垦国有土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进度,确保年内基本完成。福州、福安、龙海等地要按照专项试点改革要求,有序推进区域集团化、农场企业化改革,及时总结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四要加快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全面落实各项扶持政策,促进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康发展。继续实施新型职业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和农村实用技术远程培训,不断壮大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力争到2020年达到50万人规模。五要健全支持小农户发展的新机制。去年中农办专程来我省调研,总结我省支持小农户生产的经验做法,今年还将在我省召开专题研讨会。要继续加大探索力度,着力在加强带动和强化服务上下功夫,通过加大对小农户的政策倾斜、改善生产设施条件、开展多样化的联合与合作、发展面向小农户的普惠金融,把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六要积极推进改革试点。继续推进沙县农村金融服务、屏南扶贫机制创新,抓好晋江、漳平、沙县、荔城、同安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国家级试点,及时总结提升试点经验,积极打造农村改革福建模式。 

  这里,我专门强调一下农业安全生产工作。安全生产无小事,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高度重视抓好农业安全生产。重点要抓好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全面落实强制免疫计划,扩大规模养殖场“先打后补”试点,推进动物疫病净化。要加强应急管理,强化重大动植物疫病监测预警,抓好动植物防疫检疫,健全应急处置机制,严防发生重大动植物疫情。与此同时,要统筹抓好农机、农药、饲料兽药、沼气、屠宰等的安全生产,加快推进屠宰行业审核清理和屠宰场标准化建设,做到安全生产与职业健康同步落实。要认真组织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检查,严格落实相关管理制度,严防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 

  三、切实加强农业系统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升“三农”工作能力水平 

  加快农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乡村振兴,关键靠人。要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坚强保障。 

  (一)练就过硬本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要遵照总书记的要求,切实增强“八种本领”,不断提升农业农村工作能力水平。要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对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高质量发展与实现赶超新部署新要求,积极转变思维方式,主动调整工作思路,加快适应农业农村新情况新变化,不断提高引领农业农村科学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本领。增强主动学习的紧迫感,大兴学习研究之风,加强“三农”政策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着力在政策创设、工作落实、指导服务等方面想办法、求突破,创出新套路、推出新实招,努力成为“三农”工作的行家里手。 

  (二)强化责任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党员干部要“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直面矛盾”。全省农业系统干部要大力弘扬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强化敢于担当、开拓创新意识,进一步提振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做到对肩上的任务心中有数、对质量要求心中有数、对工作抓手心中有数。要压紧压实责任,层层传导压力,确保目标任务落地落实。坚持问题导向,紧盯质量兴农、绿色发展、脱贫攻坚、污染防治、农村改革等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注、群众关心的重点问题,创新工作举措,持之以恒抓落实,争取月有所进、年有所成。 

  (三)创新工作机制。要用好调查研究法宝,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寻乌扶贫调研报告重要指示,大力弘扬才溪乡调查精神,按照省委于伟国书记提出的“新”和“实”的要求,紧扣影响和制约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深入一线开展调查研究,谋划破解问题的办法和路径。要创新工作方法,加快建立健全工作项目化管理机制和抓落实推进机制,常态化开展重要政策、重点工作、重大项目落实情况督导检查和调度通报,全面开展绩效管理年活动,强化绩效延伸管理考核,增强工作效能。要提升服务水平,加快“放管服”改革,持续推进行政审批“三集中”“双随机一公开”,简化优化权力运行流程,大力推行“一趟不用跑”“最多跑一趟”办事清单,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四)加强作风建设。要传承“三农”工作的价值理念和优良传统,进一步增强群众观念,践行求真务实之风,落实“四下基层”要求,满怀真情服务“三农”。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精神、省委《实施办法》和厅党组《若干具体措施》,驰而不息改“四风”,坚决纠正损害农民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切实履行“一岗双责”,抓早抓小,防微杜渐,筑牢廉洁从政防线。健全完善农业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坚决防止跑冒滴漏、吃拿卡要、权力寻租,确保财政资金安全使用。 

  最后,再强调一下当前要抓好的几项工作:一是抓好冬春农业生产,加强服务指导,全面完成计划任务,为实现全年目标争得主动。二是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强隐患排查和问题整治,切实保障省“两会”和春节期间农产品质量安全。三是抓好农业安全生产,做好低温、冻害等灾害性天气防范工作,强化冬春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做好人感染H7N9、H5N6等流感应急管理工作,加强重点领域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和整治。四是抓好农业系统维稳工作,省“两会”在即,接下来又是春节,各地要完善落实突发性事件处置预案,及时排查苗头性、倾向性不稳定因素,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努力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同时,还要做好慰问困难群众工作,开展多种形式的送温暖、送爱心活动,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同志们,推进乡村振兴,任务艰巨,使命光荣。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积极进取,奋发有为,努力开创全省“三农”工作新局面,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再上新台阶,建设新福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