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体发生趋势
秋季气温下降,9月起全省各大茶区茶小绿叶蝉陆续进入秋季为害高峰期。海拔300-700米茶区发生为害情况略重于200米以下低海拔平原茶区,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山茶区虫口密度较低。全省各茶区老龄茶园小绿叶蝉发生程度重于成龄茶园,成龄茶园重于幼龄茶园。背风向阳、芽叶稠密,长势郁闭、留叶较多、杂草丛生的茶园发生程度偏重。
二、病虫监测信息
据10月上旬各省级病虫监测点调查:全省茶区茶小绿叶蝉平均虫口密度为4.67头/百叶,发生程度2级。
闽东白茶、红茶产区:福鼎、福安、蕉城等县(市)平均虫口密度5头/百叶、虫梢率3%,部分漏治茶园出现虫口密度18头/百叶、虫梢率24.5%的高密度点片。
闽北红茶、乌龙茶产区:武夷山、建阳、建瓯、邵武等县(市)平均虫口密度3.2头/百叶,平均虫梢率17.92%。
闽南红茶、乌龙茶产区:华安、安溪、同安、南靖、云霄等茶叶主产县平均虫口密度3.56头/百叶,平均虫梢率4.07%。
闽西乌龙茶、红茶产区:上杭、新罗、武平、永安、尤溪、大田、沙县等县(市)平均4.57头/百叶,平均虫梢率9.44%,部分防治不到位的出现11头/百叶、虫梢率22%的中高密度点片。
请各地加强监测,采取适时分批采摘、保护利用天敌等综合措施,做好科学防治。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