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全省各地监测点对冬后螟虫残留基数调查、灯诱和智能性诱监测及田间发育进度剥查,结合我省水稻品种布局、气候因素及历史资料综合分析,预计今年第一代二化螟总体为中等程度发生,福州以南沿海稻区为偏轻发生。大部分稻区蚁螟盛发期4月中旬~5月中旬,福州以南沿海稻区蚁螟盛发期4月上旬~中旬。第一代三化螟为轻发生,大部分稻区蚁螟盛发高峰期4月上旬~下旬,闽北、闽东内陆稻区蚁螟盛发高峰期4月下旬~5月上旬。
主要预测依据
1.冬后虫源基数。据各监测点冬后调查,二化螟冬后亩残虫量平均4791头,比去年增21.5%,平均死亡率6.9%,较去年低10个百分点。三化螟冬后亩残虫量平均为27.5头,较去年减少24.6%,平均死亡率2.6%,与去年持平。
2.气候条件。据省气候中心预报,预计春季平均气温全省偏高0.5~1.5℃,北部低海拔城区16.5~18.5℃,中部城区16.5~19.5℃,南部城区17.0~20.0℃,总降水量全省偏少2~5成、东部120~260毫米,西部地区200~360毫米。而且春季强对流天气开始活跃,短期降水增强,这种气候条件有利于螟虫发生为害。
3.栽培制度及品种布局。我省稻作、品种较为复杂,早稻、再生稻、早中稻、中稻、一季稻混栽严重,且多以杂交稻为主,桥梁田多,营养条件丰富,有利二化螟辗转为害,近年来,早稻面积锐减,易造成集中为害;内陆稻区多以中稻和一季稻为主,播插期拉得很长,部分播种期为5月上中旬,避过蚁螟盛孵高峰。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