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省植保植检总站组织9地市植保站及相关县(市、区)植保站技术骨干,召开2022年草地贪夜蛾发生趋势网络会商会。依据全省中短期气象预报信息、春季虫源基数、夏季作物栽培制度及品种布局、历史资料等因素综合研判,2022年夏季全省草地贪夜蛾中等发生(3级),局部偏重。发生面积5万亩次。5月下旬始,全省将陆续进入北迁始盛期。具体分析如下:
一、发生概况
发生面积较常年偏少。1至5月中旬,草地贪夜蛾累计发生面积2587亩,较2020年同期减少27%、较2021年同期减少37%。发生范围总体偏小。截至五月中旬,全省共7个地市监测到草地贪夜蛾发生,较去年同期少两个地市。总发生县数28个,其中幼虫发生县22个,较2020年同期的23个及2021年同期的32个分别下降4.3%和31%;成虫发生县28个,较2020年同期的49个及2021年同期的46个分别下降42%和39%。发生北界同比略同。2021年5月20日,我省幼虫发生北界至宁德福安,今年同日为南平建阳。
二、预测依据
(一)虫口基数偏低,部分县市减少约5成
5月19日全省周报数据显示:全省草地贪夜蛾平均虫口密度1.7头/㎡,比去年同期减少50.7%,比前年同期减少55.9%。平均被害株率2.41%,比去年同期减少40.9%,比前年同期减少12.9%。其中,厦门同安、仙游、永安、云霄、漳浦、田间平均百株虫量分别为0头、0头、5头、1.8头、1.1头、1.9头、0.4头,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减少100%、100%、50%、50%、100%、42%、40%。新罗、长泰等县市基本持平。当下全省草地贪夜蛾属偏轻发生,发生程度(2级),发生范围主要集中在闽中、南地区。今年我省冬春气候总体不利于草地贪夜蛾繁殖和蔓延。
各地市1~5月成虫监测结果,单灯逐日幼虫量偏低。4~5月,九地市草地贪夜蛾性诱监测,单器单日平均诱虫量多在5头以内,较去年同期下降20%。前汛期期间,全省未出现明显的蛾量突增峰。
部分春玉米产区1~5月玉米地性诱监测及田间查到的黏虫成虫和幼虫的发生量均大于草地贪夜蛾。纬度偏高的闽北闽东地区检出草地贪夜蛾数量较低。截至5月中旬,各地市未发现田间虫害面积的突增和成虫虫源的有效迁入。
(二)玉米种植区寄主条件有利
全省夏玉米种植面积13万亩,4月中下旬至5月上中旬陆续育苗,部分地区(如闽西三明及漳州北部部分县区)5月下旬至7月直播。当下春玉米处于大喇叭口至开花期,部分地区处于抽雄期。玉米易受害生育期与下阶段成虫迁入高峰期吻合,加之各地分散种植、“桥梁”田块多,有利于草地贪夜蛾发生和转移为害。全省甘蔗种植面积10万亩,处于苗期至分蘖期,薏米种植面积2万亩,作物生育期及品种布局也利于夏季草贪的发生与繁衍。
(三)夏季气象条件总体有利
据省气象服务中心预测,今年前汛期来临偏迟,4月26~30日开始,结束偏早,6月22~26日结束。夏季(7~9月):总降水量内陆220~440毫米,沿海260~1080毫米;中北部沿海偏多1~3成,其余大部偏少2~4成。平均气温23~30℃,全省偏高0.1~1℃。总体条件有利于草地贪夜蛾种群存活和发育繁殖。
东亚夏季风偏强,登陆我省的台风个数接近常年到偏多,且发生北上登陆台风的可能性较大,夏季气候为草地贪夜蛾迁入及北迁也提供了良好的运载条件,有利于其扩散。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