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省植保植检总站召开了2022年中晚季病虫发生趋势网络会商会。与会代表根据当前病虫发生基数、水稻苗情、栽培管理条件、气象预报等因素综合分析研判,预计晚稻主要病虫害闽南稻区呈中等局部偏重发生,其余稻区呈偏重发生态势,发生面积约394万亩次。
一、当前水稻主要病虫发生概况
当前福州、泉州、三明、南平、宁德水稻病虫害为中等局部偏重发生,其余稻区偏轻发生。据九个设区市植保站统计,截至8月20日,各种病虫害已发生627.9万亩次,较去年同期减9.3%。其中稻飞虱偏轻局部中等发生,已发生180.8万亩次,较去年同期增5.8%;稻纵卷叶螟闽南、闽西稻区偏轻发生,其余稻区中等发生,已发生158.8万亩次,较去年同期减2.2%;二化螟闽南、闽西稻区偏轻发生,其余稻区中等程度发生,已发生126.2万亩次,较去年同期减5.5%,三化螟轻发生,已发生6.8万亩次,较去年同期减4.2%;稻瘟病轻发生,已发生18.3万亩,较去年同期增3.4%;稻纹枯病闽北、闽西北及闽中为中等发生,其余偏轻发生,已发生111.7万亩,较去年同期减21.6%;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轻发生,已发生1.3万亩,较去年同期减27.8%。
二、晚稻中后期主要病虫发生趋势
(一)发生趋势
1、稻飞虱:预计闽南稻区中等局部偏重发生,其余稻区偏重发生,发生面积96.6万亩次。
2、稻纵卷叶螟:预计中等局部偏重发,发生面积88.3万亩次。
3、二化螟:预计南平、龙岩、三明、漳州稻区为偏轻发生,其余稻区为中等局部偏重发生,发生面积46.6万亩次。
4、三化螟:预计轻发生局部中等发生,发生面积5.9万亩次。
5、纹枯病:预计宁德、漳州稻区为偏轻发生,其余稻区中等局部偏重发生,发生面积91.2万亩。
6、稻瘟病:预计偏轻发生,穗颈瘟局部偏重发生,发生面积21万亩。
7、稻曲病:预计偏轻局部偏重发生,发生面积50万亩。
8、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等病毒病:预计轻发生,发生面积1.7万亩。
9、黏虫:预计黏虫偏轻局部中等发生,发生面积25万亩次。
(二)预测依据
1、病虫基数较高 据各地监测点近期调查,稻飞虱:全省田间平均百丛虫量453头,最高百丛虫量3430头,平均百丛卵量316粒,最高百丛卵量3500粒,褐飞虱约占34%,中稻田间短翅型成虫占总成虫量7.2%,但部分中稻区田间虫口密度偏高,如:建阳区百丛虫量1200~1900头,顺昌县百丛虫量1100~2000头,光泽县百丛虫量910~3650头,沙县百丛虫量1000~1200头,建宁县百丛虫量1150~1920头,泰宁县百丛虫量580~2950头,永安市百丛虫量350~3150头,仙游县百丛虫量2600~3430头,新罗区百丛虫量350~2710头,永定区百丛虫量720~2500头,漳平市百丛虫量650~2100头,寿宁县百丛虫量1376~2850头。稻纵卷叶螟:当前第五代稻纵卷叶螟全省平均亩蛾量86.5头,最高亩蛾量1200头,平均亩卵量238粒,最高亩卵量16000粒,平均卷叶率1.1%,最高27%。其中武夷山单季稻平均百丛幼虫量7~8头,个别田块百丛幼虫量高达30多头,平均卷叶率9%;建阳区中稻平均亩幼虫量为1488头,高的达2875头;福安市中稻亩幼虫量3500头,最高亩幼虫量12000头,卷叶率3.5%~4.8%,高达15%;顺昌县中稻平均亩幼虫量1460头,最高亩幼虫量2300头,平均卷叶率2.9%,高达6.7%;寿宁县中稻平均亩幼虫量2236头,最高亩幼虫量3980头,平均卷叶率0.9%,长汀县中稻平均亩幼虫量1100头,高的亩幼虫量1800头,平均卷叶率0.9%,高的3.2%,建宁县单季稻平均亩幼虫量3000头,最高亩幼虫量6500头,平均卷叶率3.6%;沙县区中稻平均亩幼虫量2000头,最高亩幼虫量4500头,平均卷叶率4.5%。二化螟:单季稻二化螟平均亩幼虫量254.3头,高的亩幼虫量2600头,平均螟害率0.6%,高达18.6%;双季晚稻平均亩幼虫量165.3头,高达1370头,平均枯鞘率0.34%,高达6.5%。稻瘟病:中稻发生叶瘟的品种有宜优673、华中优1号、丰两优1号、中淅优8号、甬优15号、旱优3号、V两优1219、宜优77、Q两优、荃两优、糯稻等,一般病叶率0.3%~35.0%,平均病叶率0.9%。其中:永泰县病株率0.2%~5.3%,平均病株率2.8%,病叶率0.3%~9.6%,平均病叶率6.8%;福安市病叶率8.5%~26.5%;武平县平均叶病率4.1%~26.3%,连城县平均病叶率4.2%~25.6%,上杭县平均病叶率3.2%~19.3%,新罗区平均病叶率0.4%~2.4%;单季稻穗瘟一般病穗率0.5%~1.9%,高达11.3%。双季晚稻叶瘟一般病叶率0.25%~4.3%,高的病叶率28.3%。纹枯病:单季稻纹枯病病株率2.65%~33.3%,高达58.5%;双季晚稻纹枯病病株率2.5%~4.2%,高达30.4%。
2、栽培管理条件对病虫发生有利 我省稻作复杂,中、晚稻大多混栽,中稻栽插时间长,生育期不一致,桥梁田多,利于螟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多种虫害发生转移为害;杂交稻秆粗穗大、优质高产的晚稻品种和籼粳杂交稻种植比例增加,主栽品种抗病水平较弱,氮肥施用偏多,有利于稻瘟病、稻曲病、纹枯病等病害发生为害。
3、气候条件有利病虫发生流行 据省气候中心预报,据省气候中心预报,预计8~9月平均气温24~29℃,较常年偏高0.1~1℃。8月、9月全省偏多2~5成。预计未来登陆或影响我省的台风有8月1~2个、9月1个。中晚稻破口抽穗期间,内陆山区及半山区露重雾多等小气候。总之,8~9月份,我省温湿条件适宜稻瘟病、稻曲病等病害发生流行,“两迁”害虫回迁为害。
三、监测预警意见
严格执行病虫周报和重大灾害实时汇报制度,确保病虫数据、信息传递交流畅通;关键时期要加力加密“三虫三病”及突发性病虫害定点调查和田间巡查,准确掌握病虫发生动态,及时发布病虫预警信息,为防控提供科学依据,确保中晚稻安全生产。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