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福建省农业农村厅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病虫发生与防控

2025年早季经济作物主要病虫害发生趋势分析

来源:福建省植保植检总站 发布时间: 2025-05-27 10:16
相关文章:

访谈解读:

  5月下旬,省植保植检总站召开了2025年早季农作物病虫害发生趋势网络会商会。与会人员综合分析了当前病虫基数、作物长势和气候条件,认为经济作物主要病虫害总体将呈中等、局部偏重发生态势。

  一、蔬菜病虫害

  预计中等、局部偏重发生,当前蔬菜病虫害已发生119万亩次,预计发生面积520万亩次。主要病虫害有斜纹夜蛾、小菜蛾、烟粉虱、菜青虫、蓟马、黄曲条跳甲、霜霉病等。

  1.斜纹夜蛾 预计中等、局部偏重发生。已发生面积12.06万亩次,预计发生面积87.48万亩次。预测依据:(1)5月下旬全省监测点单灯下平均累计诱虫量77头,平均幼虫虫口密度803.6头/亩。截至5月20日,闽侯县芋头田块单灯下累计诱虫量700整头。(2)斜纹夜蛾在16.5℃~33℃范围内,卵至成虫羽化的历期随温度升高而缩短,夏季高温与周期性降雨形成的湿热环境有利于虫害发生。

  2.小菜蛾 预计中等发生。当前已发生面积21.09万亩次,预计发生面积97.89万亩次。预测依据:(1)5月中旬全省监测点在蔬菜上调查,平均虫口密度16头/百株。5月15日,诏安县大白菜田块,高密度点片出现虫口密度85头/百株的情况(2)十字花科蔬菜种植面积大,食料丰富。(3)小菜蛾最适环境温度为20~30℃,夏季高温导致田间种群数量减少。

  3.烟粉虱 预计中等、局部偏重发生。当前已发生面积15.17万亩次,预计发生面积46.47万亩次。预测依据:(1)5月中旬省级监测点平均虫口密度1.78头/叶,平均被害株率17.7%,比去年减少4.4%。5月20日,云霄县被害株率达86%,虫口密度2.32头/叶。(2)烟粉虱适应高温的环境,25~30℃是种群发育、存活和繁殖最适宜的温度条件,当温度上升时虫口数量迅速增加,一般在6月暴发成灾。(3)夏季食源丰富,烟粉虱可危害十字花科、茄科、葫芦科等400余种植物,为虫害的繁殖和扩散创造了有利环境。

  4.菜青虫 预计中等偏轻发生。当前已发生面积21.98万亩次,预计发生面积70.93万亩次。预测依据:(1)5月中旬全省监测点在蔬菜上调查,平均虫株率10%,平均虫口密度21头/百株。(2)温暖、少雨、光照充足的气候条件适宜于菜青虫生长、发育和生殖,虫情随着6-7月份温度升高、降水量增加而减少。

  5.蓟马 预计中等发生。当前已发生面积15.62万亩次,预计发生面积55.53万亩次。预测依据:(1)5月中旬全省平均虫叶率7.2%,比去年同期增加0.2%,百株有虫36头,比去年同期减少36%。5月13日,新罗区茄科田块,虫叶率35%,百株有虫20头;霞浦县瓜类田块,虫叶率0.3%,百株有虫120头。(2)6~7月降水量偏多,不利于蓟马的进一步发生危害。

  6.黄曲条跳甲 预计中等、局部偏重发生。当前已发生面积13.22万亩次,预计发生面积61.88万亩次。预测依据:(1)5月下旬全省监测点平均虫株率19.3%,平均虫口密度45.5头/百株。5月20日,漳浦县黄秋葵重发田块,虫株率80%,虫口密度320头/百株。(2)6~7月气候条件有利于黄曲条跳甲的发生危害。

  7.霜霉病 预计中等发生,闽南局部偏重发生。已发生面积13.98万亩次,预计发生面积63.88万亩次。预测依据:(1)当前病源较多。全省田间调查平均病株率9.9%,平均病叶率7.7%。(2)当前多雨潮湿的气候条件,昼夜温差大或多雾天气易使叶片结露,加上合适的温度,均会导致病害发生。

  此外,美洲斑潜蝇、晚疫病、白粉病、枯萎病、细菌性角斑病、病毒病等也呈局部中等程度发生,软腐病、炭疽病、菌核病、锈病、疫病、青枯病、蔓枯病等病害也有不同程度危害,应及时开展监测防控。

  二、果树病虫害

  预计中等、局部偏重发生。当前柑橘病虫害发生面积88.08万亩次,预计发生面积415.16万亩次。主要病虫害有柑橘全爪螨、橘小实蝇、柑橘溃疡病等。

  1.柑橘全爪螨 预计中等、局部偏重发生,已发生50.45万亩次,预计发生面积169.09万亩次。预测依据:(1)据全省各监测点田间调查,当前田间平均虫口密度2.9头/叶。5月20日,平和县虫口密度达30头/叶。(2)6-7月温度偏高,降水量偏多,虫口量少,危害较轻。

  2.橘小实蝇 预计中等、局部偏重发生。当前已发生面积12.09万亩次,预计发生面积74.48万亩次。预测依据:(1)据省级监测点田间调查,截至5月20日,平均累计性诱虫量88头/瓶。(2)温度是影响橘小实蝇种群发生的重要因素,在雨量充沛时,产卵较多,种群增长快。(3)设施栽培面积逐年加大,果实成熟季节与橘小实蝇危害高峰吻合,有利于该虫发生蔓延。

  3.柑橘溃疡病 预计中等、局部偏重发生,已发生10.64万亩次,比去年多33%,预计发生面积31.78万亩次。预测依据:(1)据省级监测点田间调查,5月20日,蕉城区病叶率22%,病果率3%。(2)雨水是病菌传播的主要媒介,高温多雨季节有利于病菌的繁殖和传播。台风和暴风雨后,造成寄主较多的伤口,有利于病菌侵入,常有发病高峰期。

  此外,爻纹细蛾、柑橘锈壁虱、柑橘潜叶蛾、柑橘黑刺粉虱、柑橘黄龙病、柑橘疮痂病、柑橘炭疽病呈局部中等程度发生,吸果夜蛾、柑橘蚧壳虫、柑橘粉虱、柑橘蓟马、柑橘花蕾蛆、柑橘木虱、龙眼角颊木虱、荔枝蝽象、橄榄星室木虱、砂皮病、褐斑病、黑星病等也将有不同程度发生,应及时关注。

  三、茶树病虫害

  预计中等发生。当前发生面积121.99万亩次,预计发生面积392.98万亩次。主要发生的病虫害种类有:茶小绿叶蝉、茶丽纹象甲、茶尺蠖、茶毛虫、茶饼病、茶圆赤星病、茶炭疽病等。

  1.茶小绿叶蝉 预计中等、局部偏重发生。已发生面积71.52万亩次,比去年多2.6%,预计发生面积247.35万亩次。预测依据:(1)据省级监测点田间调查,当前平均虫口密度5.89头/百叶,比去年增加21.9%,平均虫梢率11.33%。其中华安县虫口密度23.3头/百叶,虫梢率26.3%。(2)适温有利于发生,低海拔茶区5~6月为全年第一个虫口高峰期,高海拔茶区7~9月为全年发生最高峰。

  2.茶丽纹象甲 预计中等发生,已发生面积11.47万亩次,预计发生面积36.3万亩次。此外,茶黑刺粉虱、茶毛虫、茶尺蠖、茶叶螨类、茶蚜、茶饼病、茶圆赤星病、茶炭疽病等也将有不同程度发生,应及时关注。

  四、防治建议

  蔬菜病虫防控需针对不同蔬菜类型采取差异化防控措施。采用生态调控、理化诱控、生物防治、科学安全用药等绿色防控技术。叶菜类蔬菜,合理密植,增强通风透光,收获后及时清理残株,减少病原残留;瓜果类蔬菜,及时摘除病叶病果,适当轮作。在害虫低龄幼(若)虫高峰期和病害发病初期,可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防控,注意交替用药,避免产生抗药性。严格遵循安全间隔期,确保农产品安全。

  果树病虫害需结合其常见病虫种类及生长特点进行科学防控。柑橘,重点防控柑橘溃疡病、炭疽病和黄龙病,及时剪除病枝病叶,加强柑橘全爪螨、橘小实蝇防治。荔枝,及时清理病果落叶。加强蒂蛀虫和蝽象防控,合理修剪保持树冠通风,注意水分管理防裂果。适时适量选用登记在对应作物上的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茶树病虫防控要突出“防早治小”,生物防治优先,采用植物源或微生物杀虫剂,如苦参碱、印楝素、Bt制剂等防治。在虫害高峰期来临前,利用释放捕食螨、设置性诱剂等手段开展综合绿色防控。化学防控应严格选用已登记的农药产品并按照产品标签规定的农药安全间隔期作业。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