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近期病虫发生情况
当前双季早稻多数处于成熟期至收获期,中稻处于分蘖盛期至孕穗初期。6月全省温度偏高1.3℃(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二高)、降水偏少49.6%(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四少),该阶段水稻病虫总体发生情况较常年同期偏轻。截至7月初,全省早、中稻病虫发生面积299.1万亩次,较去年同期持平(略减1%),较常年同期减少33%。其中,主要虫害发生面积252.7万亩次,主要病害发生面积46.31万亩次,均低于去年同期,以稻飞虱、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纹枯病等为主。
二、中稻及一季晚稻病虫发生趋势预测
依据前期病虫发生情况,作物栽培情况及省级气象部门提供的夏季气象预测信息,预计中稻及一季晚稻病虫发生趋势为:病虫总体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发生,虫害重于病害。预计主要病害发生面积290万亩次,较去年同期增加12%;主要虫害723万亩次,较去年同期水平减少24%。具体如下:
(一)稻飞虱 预计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发生,发生面积305万亩次。
(二)稻纵卷叶螟 预计中等发生,发生面积220万亩次。
(三)水稻螟虫 预计二化螟中等发生,局部大发生,发生面积185万亩次;三化螟轻发生,发生面积3.5万亩次。 二化螟在闽南厦门、闽北局部地区、闽西北局部地区偏重以上发生。
(四)稻瘟病 预计偏轻发生,穗颈瘟在冷凉雾多稻区、老病区、已发生叶瘟品种上局部偏重发生,发生面积37万亩次。
(五)水稻纹枯病 预计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发生,发生面积195万亩次。
(六)其余病虫害 稻曲病中等局部偏重发生,水稻白叶枯病局部偏重发生,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大螟、稻瘿蚊在部分稻区有一定分布,预计发生面积20万亩次以上。
三、预测研判依据
(一)当下水稻病虫基数
1.二化螟 前期中等局部大发生,累计发生面积93.1万亩次,同比减少3.5%,全省实时发生面积38.9万亩。大部分稻区当前处于二代二化螟为害末期至三代幼虫孵化初期,各地虫量差异较大,蛾峰持续时间较长。全省平均幼虫量376头/亩,同比减少34%,早稻平均白穗率0.2%,中稻平均枯鞘率1.1%。南平地区偏重发生,平均亩幼虫量854头(低于去年同期水平2752头/亩),高的田块(如邵武市)可达9200头。三明、莆田地区中等发生,其余地区二代二化螟田间亩残留虫量一般在150~400头。田间性诱监测,各地市在五月中旬、六月上旬末陆续出现一代、二代螟蛾年度发蛾高峰,五月中旬单日单器平均蛾量达4~40头,六月中旬各地市单日单器平均蛾量达2~10头。
2.稻飞虱 早季稻田偏轻、局部中等发生,累计发生面积92.5万亩次,较常年同期减少21.8%,其中早稻37.5万亩次,中稻及一季晚稻发生面积55万亩次,均低于去年同期水平。一是稻飞虱今年始见期偏迟,迁入峰期短,迁入峰次少。5月下旬末、6月上旬全省出现两次比较明显的集中迁入。迁入波及范围广,南平、龙岩、三明、宁德部分地区峰日迁入虫量一般在50-100头,惠安、尤溪、同安、秀屿等部分县市在两次迁入峰期内出现300-1800头的候迁入虫量。二是田间发生较轻。目前处于中稻及一季晚稻主害代发生期,实时发生面积45.6万亩,田间平均虫口密度207头/百丛,一般在31~360头/百丛,平均卵量464粒/百丛,均低于去年同期。
3.稻纵卷叶螟 前期发生程度偏轻,累计发生面积54.1万亩次,同比减少31.6%,较常年减少39.1%。其中双季早稻发生面积16.5万亩,中稻及一季晚稻发生面积37.6万亩。当下全省中稻区偏轻发生,局部中等,实时发生面积54.1万亩。田间赶蛾量低,平均亩蛾量53头,一般在40~180头/亩,最高田块可达850头/亩;平均幼虫量232头/亩,一般在12~400头/亩,最高田块可达3500头/亩,闽西、闽西北、闽北、闽东稻区虫量高于其余地区;平均卵量900粒/亩;平均卷叶率0.87%,一般在0.2%~1.8%,高的地区可达14%。各项指标均低于去年同期水平。
4.稻瘟病 总体偏轻发生,累计发生面积3.6万亩次,同比减少52.1%。主要发病区域集中在闽西、闽北早晚温差大的冷凉山区及感病品种种植区。福建水稻种植品种及生态多样性复杂,感病品种种植分散,近年发病率低。当下全省中稻叶瘟平均病叶率0.87%,一般在0.2%~2.45%,早稻穗颈瘟平均病穗率0.24%,高的发病点片可达3.42%,病指低。
5.纹枯病 中等发生,累计发生面积32.2万亩次,同比减少21%,实时发生面积27.4万亩。当下中稻及一季晚稻纹枯病处于田间水平扩展期,全省均有发生,平均病株率3.2%,平均病丛率5%,闽西、闽北早稻区出现病丛率48%~60%的高密度点片。夏季高温高湿稻区进入纹枯病流行期。
6.病毒病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锯齿叶矮缩病等病毒病各地均有出现零星发病现象。三明、宁德、南平、龙岩地区中稻田总发病面积均在1000亩以内,未见绝收。
7.其他病害 5-6月全省总降水量较常年水平均偏少,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白叶枯病、细条病等病害在多地见病后,发展面积仍较小,都处于可防可控状态。
(二)下阶段气象因素
据省气象部门信息,福建省内陆已出现气象干旱,预计夏季内陆大部降水仍偏少,气象干旱可能发展(详见附图)。预计夏季登陆或影响福建省的台风为5~6个,接近常年至略多;月份分布:7月1~2个、8月2个、9月2个。
7月上旬末4号台风“丹娜丝”给全省带来大范围暴雨和持续性降水,有利于迁飞性害虫、病害为害。
附图 福建省2025年夏季(7~9月)平均气温(左)
和降水(右)趋势预测
(三)水稻栽培条件
中稻栽培及种植面积稳中有增,栽培品种以优质高产品种为主,抗病性普遍较弱,各类病害流行风险较大。中稻播插期长,桥梁田、插花田多,有利于迁飞性害虫、本地病虫源迁移累加为害。夏季水稻生长量大,田间郁蔽、容易形成适温高湿的田间小气候,有利于病虫害的发生流行。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