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夏季玉米种植面积55.2万亩。当下夏收玉米多数处于抽雄至开花期,秋收玉米多数处于苗期至喇叭口期,田间生育期复杂、桥梁田多。近期登陆及影响福建省的台风多、适温高湿气候使玉米各类病虫进入年度盛发期。为保障全省夏秋玉米产量再获丰收,各地应严格做好病虫监测工作,谨防夏季玉米后期病虫暴发流行。
一、主要病虫田间发生情况
(一)玉米南方锈病
玉米南方锈病是夏玉米区最重要的病害之一,主要在玉米抽雄后的生育阶段发生,病斑导致的叶面积破坏比例与减产程度正相关,台风雨影响期间的适温高湿有利于病原大范围传播、流行。当前病情发展快。
据7月中旬全省各地田间调查,4号台风“丹娜丝”过后福建省玉米南方锈病处于初显症期,主要见病地区在福州、厦门、龙岩三地市,受6号台风“韦帕”影响,该病原处于向外传播阶段。7月中旬末,见病地区平均病级1.8,高的达3级;平均病株率4.43%,高的达14%;平均病叶率6.54%,高的达15%;已发生的主要区域有闽侯县大湖镇、洋里镇,永泰县大洋镇,上杭县胡洋镇、白砂镇,连城县莲峰、林坊、新泉、北团等乡镇,永定区城郊镇、虎岗镇,长汀县馆前镇,漳平市西园、赤水等乡镇,寿宁县武曲镇等,厦门市同安区等。应引起重视。
(二)草地贪夜蛾
7月福建省草地贪夜蛾见虫县数进入年度高峰,7月中旬末46个县监测出草地贪夜蛾幼虫发生,较常年(自2019年福建首次查见以来的6年)同期水平减少4个。为害作物有玉米、薏米等。
田间虫量 幼虫实时发生面积1280亩,较常年同期减少51%。全省平均虫株率3.2%,较常年水平减少17.4%,闽侯玉米地高密度点片达18%。全省平均虫口密度2.7头/百株,较常年同期减少33%。主要发生区分布在宁德市福安、周宁、屏南、古田,三明市大田、宁化、永安,南平市建瓯、浦城、建阳,及漳州市漳浦县、龙海区等地。
性诱蛾量 南平地区松溪、建瓯、建阳等地近7天内出现性诱灯下蛾量小高峰,单灯单器4-10头不等。
二、中长期病虫发生预测
据省气象部门信息:8月有2个台风登陆或影响福建省,出现在下旬的概率大,利于玉米南方锈病病原重复侵染传播。9月气候利于草地贪夜蛾北部省份虫源回迁。预计9月起福建省将进入第二个玉米南方锈病发病流行期及草地贪夜蛾回迁期。
三、防控建议
(一)草地贪夜蛾开展达标防治
草地贪夜蛾当下虽处于轻发生状态(1级),但7-9月温湿度情况及玉米种植布局仍为该虫发生扩展提供最佳生境,各地应及时关注当下苗期至喇叭口期玉米田块的虫害监测,及时采用登记药剂(包括氯虫苯甲酰胺、四唑虫酰胺,苏云金杆菌、溴氰虫酰胺等)开展达标防治,同时做好轮换用药,避免产生药剂抗性。
(二)玉米南方锈病开展预防控制
抓住大喇叭口期至抽雄期之间的关键窗口期,及时开展预防控制。尤其在玉米南方锈病的常发区和老病区,药剂喷施应在玉米抽雄前2周进行,此时植株尚处于可以进行人工喷药防治的作业阶段,发生南方锈病时玉米已发育至灌浆中后期,则可不必开展药剂防治,避免浪费。
玉米南方锈病已登记的化学防控药剂有35%氟环唑·吡唑醚菌酯乳油。使用方法参照正式登记的产品说明书执行。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