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福建省农业农村厅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病虫发生与防控

福建省中晚稻重大病虫害发生动态及下阶段发生趋势

来源:福建省植保植检总站 发布时间: 2025-08-28 10:00
相关文章:

访谈解读:

  立秋以来,单季稻陆续进入破口抽穗至乳熟期,双季晚稻进入分蘖至拔节孕穗初期。气候变化导致水稻重大病虫害持续发展,局部地区病虫重发趋势明显。8月26日省站组织全省九地市召开病虫发生趋势视频会商,数据显示截至8月26日,前期水稻大宗病虫害发生面积308.4万亩次,同比减少18.3%。结合当前病虫发生情况、未来气象条件等因素综合分析,预计下阶段水稻主要病虫害发生面积将达402万亩次,为害盛期将持续到10月初,水稻两迁害虫、稻瘟病等穗期病害、二化螟、纹枯病等为主,台风波及区域水稻细菌性病害扩散流行风险仍然较高。

  一、发生动态

  截至8月20日,早、中稻各种病虫害累计发生面积654.89万亩次,同比减少2.1%。其中,双季早稻病虫发生总面积较去年同期明显减少(降低7.1%),除泉州市增加25%以外,其余地区发生面积降幅在4.2%~25.1%不等。中稻(单季稻)病虫害累计发生总面积持平略减(同比降低0.6%),主产区除南平以外,宁德、三明、龙岩地区病虫累计发生面积同比降幅分别达2.2%、3.8%、1.2%;漳州、泉州地区发生面积同比分别下降15.7%、18.2%,莆田、福州单季稻病虫发生面积增幅分别达45%、9.5%。

  (一)稻飞虱 截至8月底,全省稻飞虱累计发生面积187.76万亩,同比减少14.3%。总体偏轻发生,局部中等至偏重。灯下虫量小幅突增 7月20日至8月20日,35个水稻监测县单灯平均累计诱虫量1049头,较去年同期1778头减少41%,较常年同期少35.9%。7月全省降雨量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多,月内福建省经历了3个影响台风(“丹娜丝”、“韦帕”、“范斯高”)、4次暴雨(8~12日、17日、20~22日和26~28日)、5次强对流过程(7~8日、13~14日、17~26日、28日和30日),降雨覆盖面广历时长,但半数以上监测点侯灯下虫量仅在100~600头之间不等,唯有同安、南安、仙游等部分监测点在七月下旬、八月上旬出现千头级侯灯下虫量。田间百丛虫量 总体轻发生。观测区百丛虫量,8月下旬全省平均220头,同比降低31%,各地一般在100~400头之间。大田普查百丛虫量,一季稻区南平、福州、宁德一般为420~670头,其他稻区一般小于250头,双季稻区均小于400头,但沙县、建宁、连江、永定、建阳等局部地区超1600头,霞浦县柏洋乡出现25000头的漏治田块。

  (二)稻纵卷叶螟  截至8月底,全省稻纵卷叶螟累计发生面积167.71万亩次,同比减少24%,较近5年平均水平减少85.4%。总体偏轻发生,局部中等至偏重发生。灯下蛾量 8月下旬监测点日蛾量多在0~10头,福鼎出现55头的情况。田间赶蛾 8月下旬各县平均亩蛾量75头,同比降低59%,一般为10~200头,略低于7月份田间发生水平,但建宁、将乐、闽侯、福鼎、福安、蕉城等地出现亩蛾量200~400只田块,尚未查见亩蛾量千只级的田块。田间幼虫量 平均虫田率12.2%,低于去年同期水平3.1个百分点;平均亩幼虫量269头,同比减少60.1%,其中闽西北中稻区一般为150~500头、晚稻区一般为200~400头,闽南地区在100头以内、中晚稻均低于去年同期水平。卷叶率 平均1%,中稻区略高于晚稻区,闽北南平、闽东福州、宁德、闽西龙岩部分高密度点片卷叶率可达4%~7%。

  (三)水稻二化螟 截至8月底,二化螟累计发生面积176.7万亩次,同比增加16.9%,较近五年下降77%。总体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双晚稻区稻重于单季稻区。福建省稻区当前大部处于三代幼虫盛末期至发蛾初期。灯下蛾量8月下旬监测县灯下日蛾量多在0~20头。部分混栽田头季稻收割致使周边稻田螟蛾转移危害较重,浦城县富岭镇余塘点下旬单灯单日蛾量超千头。性诱虫量 性诱监测点7~8月单日单器诱捕量一般在0~8头之间,南平地区最高,各地市总体诱虫量较少。亩幼虫量 全省平均332头,晚稻重于中稻。闽西北中稻区一般在200~300头,福州、南平高密度点(片)可达1800~2600头;晚稻区一般在200~600头,均低于去年同期水平。建宁、长乐、邵武、仙游、武平等地区出现亩虫量3000头左右的失治高密度田块。枯鞘(心)率 经防控,平均为0.78%,一般为0.1%~1.5%,蕉城、宁化、武夷山等中晚稻区出现7%~9%的个别漏治田块。

  (四)稻瘟病 截至8月底,全省累计发生面积16.56万亩,低于常年水平。其中,叶瘟累计发病面积 14.42万亩,同比上升3.2%,穗颈瘟累计发生3万亩,同比上升18.4%,但较近5年水平下降71.9%。总体偏轻发生。经防治在闽西北病情扩散较缓慢,进入成熟期的单季稻病情基本已成定局。全省平均病叶率、病穗率一般在2%以下。但老病区及感病品种种植区病情发展快,光泽局部稻区病穗率可达35%。

  (五)水稻纹枯病 截至8月底,纹枯病累计发生面积108.6万次,同比下降4.6%,较近5年平均水平下降85.7%。8月下旬全省平均病丛率低于10%,平均病株率4.4%,偏轻至中等发生。闽东北局部感病品种种植区病害发展较快,病株率可达80%。

  (六)稻白叶枯病 中稻实时发生面积1.72万亩,偏轻发生。当下泉州、莆田、漳州等沿海地市中稻区发病较多。闽西龙岩市、闽北南平等前期多阵雨地区发病面积亦超过往年。

  (七)水稻病毒病 截至8月底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累计发生面积2万亩,较去年同期减少6.1%,低于常年水平,总体偏轻发生。锯齿叶矮缩病、普通矮缩病在闽西、闽北均有发生,发病面积零星,处于可防可控状态。

  二、下阶段发生趋势预测

  据省气象部门预测,今年寒露风出现时间闽西北正常,其余地区略偏晚(附图1),适宜重大病虫害发生为害的水稻生育期仍将持续一个月至45天;9月平均气温21.5~27.5℃,南部偏低0.1~1℃,其余大部偏高0.1~1℃(附图2左),总降水量70~240毫米,南部偏多1~2成,其余大部偏少1~2成(附图2右),总体适合病虫害发生为害;9月有2个台风影响或登陆福建省,分别出现在上旬和下旬的概率大,将有利于水稻“两迁”回迁与迁移,要警惕风雨带来的水稻机械损伤引起的细菌性病害加剧发生。

 

  附图1 2025年“23型”秋寒(左)和“20型”秋寒(右)出现日期预测

 

  附图2 福建省2025年9月平均气温(左,填色为量级,单位:℃)和降水(右,填色为量级,单位:毫米)趋势预测

  经会商研判,预计今年秋季水稻主要病虫害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其中:稻飞虱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发生面积97.3万亩次。稻纵卷叶螟中等局部偏重发生,发生面积88万亩次。二化螟中等,局部稻区四代螟虫偏重发生,发生面积61万亩次。三化螟轻发生,发生面积6万亩次。纹枯病中等发生,发生面积89万亩次。稻叶瘟偏轻发生,穗颈瘟局部中等至偏重,发生面积22.6万亩次。稻曲病中等发生,发生面积5万亩次。水稻细条病、白叶枯病偏轻发生,发生面积12万亩次。病毒病偏轻发生,发生面积2.4万亩次。其他水稻病虫害偏轻发生。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