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省气象部门监测信息,9月全省平均气温27.8℃,较常年同期偏高2.1℃,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全省平均降水量149.4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21.1毫米(16.4%),9月中、下旬降水偏多,降水距平百分率为86.2%、28.5%,高温高湿为稻飞虱回迁定殖提供了有利的气候条件,前期部分失治、漏治中稻田出现“冒穿”情况。全省中稻播种面积381.7万亩,截至10月上旬90%已收成。当前晚稻种植面积381.8万亩,多数处于孕穗抽穗至灌浆成熟期。各主产区桥梁田多,利于稻飞虱从中稻(单季稻)田至晚稻田转移为害。
一、发生情况
(一)田间虫量 10月初以来,全省田间稻飞虱虫量环比持续上升,多地出现大发生高密度点片。10月中旬全省晚稻田稻飞虱平均百丛虫量317头,总体属于偏轻、局部中等发生水平。各地市一般在100~750头/百丛之间,宁德、三明、南平地区平均百丛虫量较高,分别达746头、713头、699头,属中等发生程度。福安、福鼎、沙县、闽清、南安、建阳田间普查平均百丛虫量在800~2650头之间,新罗、福鼎、沙县出现5200~6300头/百丛的高密度点片。田间普查,褐飞虱全省平均占比68%,宁德地区达92.5%。
(二)灯下虫量 各地灯下虫量出现持续性突增。9月底至10月中旬,诏安、浦城、建瓯、建宁、福安、建瓯、浦城等多个县(市、区)测报灯下稻飞虱候扑灯量超300头。10月第3候闽清、沙县等部分县(区)候扑灯量达3000~6200头。
(三)“冒穿”情况 10月以来,全省中稻(单季稻)累计查见飞虱“冒穿”田块面积2219亩,净冒穿面积190.2 亩。主要集中在闽西龙岩、三明、闽东宁德、福州、闽北南平地区。
二、发生趋势
据省气象部门预警信息,10月高温灾害中高风险区域主要位于南平、三明的大部地区和福州的局部地区,干旱灾害中高风险区域主要位于南平和三明部分地区、福州和莆田沿海的局部地区(图1)。暖秋气候利于稻飞虱回迁虫源在福建省的迁入和转移为害,各地要持续关注田间飞虱发生发展情况,开展收获前的科学防控,严防晚稻大面积“冒穿”危害。


图1 2025年10月福建省高温灾害(左)和干旱灾害(右)风险预警
三、防控建议
晚稻穗期百丛虫量1500头以上的田块应严格开展药剂应急防控,并做好复查补防工作。田间优先选用吡蚜酮、呋虫胺、氟啶虫胺腈、三氟苯嘧啶、烯啶虫酰胺·吡蚜酮等对褐飞虱高效、低生态风险的化学药剂,遏制大面积暴发为害。注意选用与前期使用过的不同机理的农药开展轮换用药,施药时严格参照农药标签的使用说明作业,并注意农药用量与安全间隔期,避免农残超标。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