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建瓯市积极探索农业绿色发展新路径,通过科技创新推动玉米秸秆综合利用,走出了一条秸秆“变废为宝”的生态循环农业发展之路,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
作为福建省重要玉米产区,建瓯市玉米种植面积达12万亩,年产生秸秆10万余吨。过去,如何处理这些秸秆成为困扰当地的一大难题。
如今,在福建省农科院资环所农业微生物团队的技术支持下,建瓯市创新构建了“玉米-饲料-养殖-有机肥-农田”的完整生态循环链条:首先,将玉米秸秆经过专业收储加工转化为优质青贮饲料;其次,供应给当地奶牛等养殖场,满足其对饲料的需求;最后,将奶牛粪便加工成有机肥,重新还田滋养土地。
这一循环不仅解决了秸秆处理难题,改善当地高复种指数下,农田有机质含量低和酸化趋势加剧的问题,还形成了资源高效利用的绿色产业链。
“这项技术给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建瓯市某养殖场负责人表示,“使用本地秸秆饲料,每吨可节约成本约200元,同时秸秆过腹后可生产高质量的有机肥。”据测算,该模式实施后,建瓯市年处理秸秆能力达8万吨以上,促进农民节本增收超千万元。同时,秸秆直接还田导致的腐解速度慢和碳排放高的问题得到缓解,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0.3个百分点,带来了可观的经济生态效益。
省农科院专家介绍,该模式的成功实践为全省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2022年以来建瓯市开展了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该项目旨在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提升耕地质量,通过多种措施提升秸秆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下一步,建瓯市计划扩大示范规模,完善收储运体系,让更多农民分享生态农业的红利。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