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作为牛羊主销区,近年来,着力聚焦监测排查、无害化处理、调运监管、宣传培训四大关键环节精准发力,全力推进布病防控五年(2022-2026年)行动,畜间布病阳性率同比逐年下降,无害化处理率保持100%,有力保障了公共卫生安全。
一是织密监测网络,排查全覆盖。构建“市-县区-乡镇-村居”四级监测体系,结合春秋防和应急监测,每年监测牛羊超5000头份,规模场户抽检率达100%。建立“常年巡查+风险预警”机制,全年排查散养户2000多家,做到阳性动物隐患早发现、早处置。
二是规范无害处置,阻断传播链。建立“发现-报告-扑杀-补偿-消毒”闭环机制,市、县区均将布病防控专项补偿资金列入财政预算,监测发现阳性牛羊及时组织对阳性动物扑杀及环境消杀。全市建成56个区域性无害化处理池,配置高压消毒设备,满足无害化处理要求。
三是严控调运环节,守好入口关。全市建成2个牛羊定点屠宰点,加强引进动物检疫监管,对监测阳性牛羊追溯源头,凡外地市调入的函告调运商贩所在的相关农业农村部门,加大执法,联防联控。
四是强化宣教培训,提升防控力。组织线上线下布病防控培训每年2场次,提升疫控系统的防控水平。制作《布病防控知识手册》《消毒技术规范微知识》等,开展“5个县区2个管委会”全覆盖宣传,提高科学消费牛羊奶等产品的健康行为。结合全国防灾减灾日活动,分发科学防控布病宣传材料2000多份,教育养殖、屠宰从业者1500人次,营造群防群控良好氛围。
下一步,莆田市将深化“监测、发现、处置联动”闭环防控机制,加强调运监管,完善无害化处理设施,力争到2026年全市布病持续处于稳定控制水平,守护好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文:陈智敏)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